天天百科

骗子自述:我是怎么骗老人“心甘情愿”买保健品的?

2021-11-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老人跳海轻生,因购买保健品被骗十万”

“落入免费保健品陷阱,78老人被骗27万”

“背着孩子,老人花25万元买保健品”

……

2015年1月,一家来自浙江温州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我就读的中医药大学校招,招聘面试官并没有告诉的是,这是保健品销售。与公司签约后,我和同伴们被温州总部安排在雁荡山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这段培训“类似洗脑”,每天早上5点起床晨跑、喊口号、户外拓展、分组竞争。

培训过程中,负责人不断强化一个概念——公司卖的保健品只是个媒介,我们要给老人“带来健康和陪伴”。不断有公司“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描述团队氛围好、上升空间大等一系列的前景。他们不过二十七八岁,工作不过四五年。一位女员工说她不到5年便实现了全款买房的小目标,“我一个女孩子都能做到!你们男生凭什么不能?”

培训过后,我又被送到义乌一家已经开了6年以上的“养生馆”去学习。在那里,有购买保健品长达5年以上的老人,有每年会购买数万元金额的老人。老人们甚至会非常仔细地给其他正在犹豫的老人分析,保健品到底有哪些好处。

那些长期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内心很可能并不认可保健品,但他们需要自我认同和自我辩解,当别人问起他保健品好不好的时候,为了维护面子,老人一定会说好。没有老人愿意承认自己傻,“如果说不好,这不是打自己的脸么?”我被公司洗了一遍脑,再被这些老人洗了一遍脑,对保健品的神奇疗效几乎深信不疑。

发传单、拉人进店、团购、送礼品、老“顾客”教育新“顾客”、重点发展的顾客类型小K的会议记录上都有流程。保健品销售员要掌握的“线年春节后,我和几位同事被派到浙江嘉兴“拓荒”,要建立起一家新的“养生馆”。

“养生馆”挑在了一个老小区,这里老年人多,全是目标客户。我们每天早上吆喝着拉老人来店中测血压,用很和善的语气和老人谈,老人是不会抗拒的。公司有专人培训保健品销售员的“话术”,有一套理论和知识体系,这些是必须背会的。我们一般不叫他们爷爷奶奶,是叫叔叔阿姨。因为这样显得他们更年轻;保健品不能说保健品,会说“保健食品”,加上这个“食”字后,老人容易会对此放下戒备心小K提供的“养生会议”包装和“专家”包装注意事项:气氛、纪律、养生内容

小K:倪阿姨没事的,公司规定了我们要好好给到店的顾客讲产品,你来了我们店里,买不买是您的事,但讲不讲是我的事。不然公司给我们开工资,我拿着不安心。我不断问“养生专家”,“纳豆”对倪阿姨身体是否会有好处。“养生专家”在肯定好处后,我还不断向他“争取”优惠。“养生专家”很犹豫,一直都不愿意给。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最终松了口,答应把价值8000多元的一大盒“纳豆”以及一系列赠品卖给倪阿姨。“养生专家”还非常神秘地悄声对倪阿姨说:“大姐,这个优惠真的不多,全市没几个人能拿到,你出去后千万不能告诉别人。”“养生专家”进行“经络养生”的授课后,“收款”这一项被小K列为工作重点。

我们组织过120元杭州三日游,“养生馆”包下食宿费、交通费以及景点门票,实际成本远高于120元。在这样的旅游项目中,白天陪老人划船、唱歌;爬山时帮老人背包;晚上还给老人端洗脚水、点蚊香。三日游之后,80%以上的老人都会买保健品。

“这些人盯准了老年人最大的需求——健康。”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一位理事说,“老年人不熟悉互联网,基本是和同龄人接触,信息渠道相对单一,认知上容易陷入‘信息孤岛’,导致被骗。”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的新闻屡见不鲜,尽管类似骗局易被年轻人识破,网民也表示“看看这些欺诈套路,赶紧转发给家里长辈。”

“老年人如果缺少情感关怀,就容易通过消费行为寻求自身价值感,而子女劝阻可能会使老年人更希望通过消费证明自己。”专家表示,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和社会老龄化,老年群体相对孤独,欺诈分子利用这一点组织集体活动,老年人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就容易为保健品买单,“与其关心老人的钱包,不如多关心关心他们。”

如果觉得《骗子自述:我是怎么骗老人“心甘情愿”买保健品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