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吉林疫情1传102:老人的“养生馆”,家庭的定时炸弹

2022-01-07 分类:养生资讯

在黑龙江疫情和辽宁疫情的夹击下,吉林省一直严防死守,可是,突然间,吉林爆发出1传102的超级传播链,从1月11日到1月17日,无症状感染者迅速激增,而这一切都源于“养生”。

经吉林省疫情防控发布会通报,102例感染者为厅已输入病例林某传播。林某从事个体营销职业,在某品质生活坊进行培训授课,这102例感染者,均与培训相关。

这一新闻,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注意到一个行业——养生馆。

此养生,非彼养生

养生,在字典上的意思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但是,现在在各个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和农村,在街路上“爆火”着的养生馆,与医事活动无关,里面甚至都没有专业的医师、药剂师,而是有一群四五十岁的人,被称为老师,他们负责组织当天参加养生馆活动的人员,安排场次、座位,和这些人员聊天,私下交流。

这些养生机构,依托于某些产品,例如理疗床、保健品、足浴盆等,主推这些产品对老年人的各种疾病都有治疗作用。而诱导老人扎堆式聚集的,是看得见的小便宜:免费领鸡蛋、免费领大米;按打卡天数领取小碗、铲锅、床单、被罩等。

印着“免费”的生活物品,让朴实的老人蜂拥而至,他们起早排队做理疗,每天像上班一样地出勤打卡,除此之外,他们又充当了“养生馆”的直接宣传人,因为养生馆的普遍政策是:如果你带一个人来参加理疗培训的话,可以多给奖品,新人和老人同等受奖。

养生的噱头之下,是养了营销者的“生”路。

四川彭州有一批所谓的专家举办了一场养生知识讲座,并且都是免费的,会进行一些养生知识的科普,这也让很多的老人都去参加了。参加这场养生的老人的年龄,平均都是在60岁左右,甚至还有一些老人都已经90岁左右了。主办方宣称“吃了这个保健品,可以多活30年。”一套保健品400元,现场很多老人购买。当民警到达现场时,已经有一百多位老人购买了,现场销售金额达到76万元。后经民警调查,发现这些人推销的保健品都是一款口服液,正常的售价是在200元左右,而他们销售的价格却是4千元到8千元左右。

老年人的狂热追捧,“养生”行业的暴利,让很多想要捞金的人,急不可耐地走进这个行业,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爆火。

“夸大式”的宣传、传销式的销售模式,坑害了很多老年人,不仅仅是一个老人、一个家庭,在金钱上的损失,更严重的是,老年人执拗下的坚信,会放弃或轻视正规治疗,导致病情的延误。

而在疫情之下,老年人聚集扎堆的“养生馆”,成为了疫情的难管区,因为很多老人都有一个特点——倔强。

我爸自从去年11月份开始,迷上去养生馆做磁疗床后,每天雷打不动。天冷路滑,一个70岁的老人,我不让他去,他反而在家里绝食抗议,造成我们父女两人之间的矛盾。

所以,面对老人们的“倔强,真不是子女能够约束和管理的。

那么,疫情之下,最好还是政府出面,禁止这类老年人聚集的营销场所的开放。

养生之路:无处安放的寂寞

养生之路:

亲朋好友邻居推荐,老人们在“信任”的光环下结伴而行免费礼品,小返利,老人们在“获利”的外衣下趋之若鹜培训、聊天、说说话,老人们在“有话聊”的美好中坚持出席这就是一个痴迷于养生培训的老人,一天又一天的生活。

老人奔波的养生之路上,洒满的是老人们无处安放的寂寞。

亲朋好友邻居都去做理疗了,都去听养生课了,如果自己不去的话,面对是白天空寂的漏洞和小区广场。去,就是大家红尘作伴;不去,就是孤独寂寞冷。

老人们退休在家,从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为了闲人。去培训的老人们,绝大多数是有一定养老金,但是又不是高知高薪人员,他们平时里大抵是属于节省派的,他们想要省钱,能赚钱就更好了。正巧养生行业中,是小锅小碗就不用买了,拉个人赚个差价,自己得了小钱,还有了小成就。

子女们忙工作忙孩子,而老人呢?念着“常回家看看”,拨出的电话号码,子女们一句“我忙着呢”,便是一阵忙音......

养生馆之所以红火,不仅仅是促销的氛围,小利的吸引,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人,有能够谈得来的人,解决了老人们的寂寞。

婆媳大战、育儿矛盾、空巢老人的.....这些老人常见的疑难事、痛苦事,在这里都能找到真正感同身受的老人,他们话家常,出谋略,宽心烦,是老人们认定的心理治疗室。

与其说,产品治疗了老人的腰酸腿痛,不是说场所消减了老人的寂寞。

老有所安:爱才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老人对养生馆的迷恋,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因为动辄几万元的消费,子女们对“骗子养生”的拆穿,总会激怒父母,让亲子关系崩溃。

我爸在免费做了两个月的理疗床,领了4个碗,1个麦饭石铲锅,10个鸡蛋后,养生馆极力地向我爸推销养生床。新年活动,现在购买2万2,一个大床还赠一张小床,另外还加赠北京免费旅游一次。

我先是用从医用的专业上,拒绝了我爸,这些产品都没有国家认证的医疗合格证书,一块石头包治百病是一种虚假的宣传,但是我爸坚信理疗床就是好,还硬生生地甩给我一句“谁有病谁知道!谁难受谁知道!”

由于我没掏钱,老爸兜里只有每个月三千来块钱的退休金。养生馆的人,又告诉我爸,可以先交定金预留一个优惠名额,钱可以三个月之内结清。然后,我爸就回家绝食,要买磁疗床。

在老人心里认为,子女不掏钱,不批准买,就是不孝顺,就是不理解他们。

其实,老人的倔强与反抗,是对子女爱的误读,而子女的拒绝,是对父母爱的错误表达。

沟通,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课更显得重要,被误读的爱,不是委屈,是心裂。

面对老人的寂寞与倔强,子女应该用爱来为父母打开正确的生活。

1.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子女在应对工作与孩子之外,要分出时间给父母。父母不是子女的保姆,要用领导的眼神扫查着家里的卫生;父母不是子女的替代品,为孙儿洗衣做饭辅导作业;父母需要的是子女的关爱,与其给父母“随便花”,不如领着父母一起游游逛逛;与其给父母安装微信及电视,不如饭后和父母磕着瓜子聊聊天。

陪,不是单纯人出现在家,更重要的是“伴”,参与着父母的日常活动,和他们一起看夕阳,一起买菜做饭,一起回忆生活,这样才能懂得他们的笑与泪。

2.帮父母营造健康的生活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子女要帮助父母,远离垃圾事,引导他们正面积极地打理日常生活。现在在各个城市都有老年大学,大家聚集在一起学习新的知识,享受一起学习的乐趣,例如学习画画、舞蹈、弹琴等。也可以给父母报旅游群,每周和一群退休的老人们出去郊游,不远途,花费也不高。

3.让父母参与自己的生活

子女的成长,是一场与父母渐行渐远的旅行。父母年老后,会觉得自己没用了,子女啥都不用自己了,以前自己还可以提供给子女“过来人”经验,可是时代变了,旧经验在子女眼里过时了。所以,子女要适度开放自己的生活,让父母参与进来,让他们享受到成就感。可以请父母帮一个小忙,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例如,请父母帮忙做一道自己爱吃的锅包肉,就说外面的都不如老人做得好吃;请父母帮忙选一下被罩床单,自己买不好......

让老人明白,真正的养生,不是扎堆聚集,在滔滔不绝地推销中,掏钱消费,而是每天心情愉悦,对生活充满爱的期待。

这也是,每一个子女都面对的问题,将定时炸弹,变成父母的#疫情#暖心炉。

如果觉得《吉林疫情1传102:老人的“养生馆”,家庭的定时炸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