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疏调养生谈》调畅情志舒畅气机

2022-01-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作者:何逵

指导:何云长

国医大师张震教授是云岭中医疏调气机学派的创始人。在家父指导下,我认真学习张老学术思想,作为一名中医药专业的在校学生,我秉持认真学习、注重实践的态度,在养生方面有所心得与大家分享,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圣贤均有所论述。在生理状态下,人体气机有规律地运行不息,保持着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自稳态,这有赖于自身的天然调节和调控机制。然而这样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一旦受到病源因子的干扰破坏,自控失灵,则气机紊乱。中医学认为常见的病因有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先天禀赋等。七情内伤是引发气机失常的重要因素。《素问·举痛论》曰:“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枢·本神》曰:“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的情志,中医称之“七情”,是人体正常的心理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各种信息的正常反应,在适度范围内不诱发疾病。但是情志太过就会引起人体产生疾病,“七情”就成为了致病的邪气,“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告诫我们当人的心情处在一种平静的状态时,气血的运行就会流畅,发挥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如果,当人的情绪长期处于异常状态,就会导致气血逆乱,进而引发疾病。调畅情志,舒畅气机,病安从来。

那么如何调畅情志呢?我从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几下几点。

★乐观快乐。知足者常乐,“笑一笑,十年少”,快乐其实很简单,与物质无关,不要被物欲绑架,保持一颗平静、简单、快乐的心。做到“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我们不可以改变容颜,但可以展现笑容,力戒急躁、焦虑、忧郁等。“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保持乐观快乐。

★少欲志闲。欲望应以适度为原则,少欲,心安,才能保证体内气机的正常运行。做到不为物欲所累。《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忘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中医学认为性欲也应以适度为原则,所谓:“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也。”古人云:“养生必养心,养心必寡欲。”

★御神有节。养生理论和方法均要用中,做到有节,凡事不走极端,在情志养生中,“少欲”而非空虚,四大皆空,无所事事;“凝神”并非过劳,既要“精神专直”,又反对劳神太过,强调有节。《黄帝内经》有“生病起于过用”之论,也有“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之论。“凝神”即精神专注集中,不散乱,过分追求“凝神”,则“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御神有节,愉快为度。

★顺时调神。情志与四时关系密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表述最为集中。“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季“使志勿怒”,秋季“使志安宁”,冬季“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说明顺应四时特点,调整情绪变化,至关重要。春季戒暴怒,忌忧郁,要愉快乐观,心胸开阔,随自然界阳气萌动,随春天生发之机而生。夏季万物茂盛,情绪也要也随盛夏而饱满,但夏季炎热,应宁心静神,不急不躁,即“使志勿怒”,防止加重热邪。

★以情胜情。五脏、五志、五行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脏相克的规律是: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五志相克的规律是:怒克思,思克恐,恐克喜,喜克悲,悲克怒,以情胜情就是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情志的治疗方法,可以主动调控七情,以平为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例如,“思胜恐”即土克水,用诱导思考克制恐慌;“恐胜喜”即水克火,用恐吓的方法压制过喜过散之心。

总之,注重情志养生,舒畅气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

如果觉得《《疏调养生谈》调畅情志舒畅气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