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健康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养心

2022-01-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读罢李玫瑾教授《幽微的人性》(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这本书, 我对李玫瑾教授的话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儿童是家庭的儿童,更是社会的儿童。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从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到这个孩子自立门户,他便时时刻刻受到家庭的影响,遗传父母的生物属性,被动接受父母的养育方式,耳濡目染父母的相处之道……而当这个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影响到其他社会个体。如果这个孩子有社会问题,最后也要社会来承担。

犯罪,一个十分黑暗的字眼,每个人内心都不想与之发生关系。但是我们身处这个社会,尤其是目前这个日益开放的、流动性的社会,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发生关联,这是你逃也逃不过的时代命题。弑母的北大才子吴谢宇;毒害舍友的医学天才林森浩;撞人后杀人的药家鑫……这些曾经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学子,曾经是父母引以为傲的孩子,曾经是邻居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却成为了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成为了亲朋好友不愿再提起的过往,成为犯罪史上的又一个案例。这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损失,更是国家的损耗。脱胎于一个家庭中的个体,一旦走偏,对社会也带来极大的危害性。从一系列的案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但究竟谁来养心,如何养心哪?

第一位是家庭。儿童形成的第一个关系发生于家庭,尤其对母亲形成的依恋关系,这段关系是未来父母教育儿童的心理资本,也是塑造儿童未来其他关系的原型。因此,如果 儿童出生于一个人性化、有爱的家庭环境中,儿童容易形成稳定和积极的情绪状态。反之,早期的不良抚养容易导致抑郁、焦虑、行为混乱、行为失常等心理疾病。

未成年人的教育分三个阶段,0~6岁,6~12岁,12~18岁。12岁之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而6岁之前是关键期中的关键。

0~6岁这个阶段,0~2岁的孩子正是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充分的爱,即哭闹的时候有爱抚,来促使其形成安全感。2岁以后,鲍尔比认为“儿童变得越来越能够根据自己的和别人的目的设计自己的行为”,即儿童的行动开始具有目的性。这种现象我们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一个孩子为了买一个玩具,在商店大吵大闹,直到达到他的目的为止。因此,这时对儿童的爱应该是有节制的,即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态度,如果他做得不对,你便不会再爱他。3~6岁的儿童,开始有针对性进行注意力、自制力等性格培养,形成观念,塑成学习习惯,为孩子能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做铺垫。

中国古语“七岁看老”也正印证了0~6岁这个阶段对儿童的重要性。这个阶段的亲情的抚养对于儿童来说至关重要。为了保障亲情的抚养,俄罗斯的产假长达4年半,德国夫妻产假长达3年。目前中国实行的基础产假98天。关于这个问题,各国国情不同,这个就不是我们能够讨论的问题了。

出生于人性化、健全家庭的儿童无疑是幸运的,但是谁又为哪些孤儿,或者事实孤儿的心理健康兜底?此时,这便呼唤政府、学校、社区以及民间组织履行其社会功能。

2019年12月7月,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自2020年1月1日起,事实孤儿可以按月领取补助。 所谓事实孤儿,是指虽然有父母,但是父母没有能力或者意愿抚养,造成了与孤儿同样的境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50万事实孤儿。

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尽管政府给予经济上的帮扶,但其背后有着心理方面的极大隐忧。李玫瑾曾说过,“一个从来没有被善待的孩子,更别指望他善待别人了”。因此,社会越来越开始关注这些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一定的社会支持。

学校对这些事实孤儿进行伙食费减免,减轻其经济负担;社区中从事儿童工作的退休或者下岗职工替代父母对这些孩子进行情感关怀,弥补其心理缺失;助学的民间组织,寒暑假可以组织事实孤儿进行一定的游学活动,丰富其生活……

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形形色色的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任何一个人的异常行为,都可能形成蝴蝶效应,影响着家庭,波及到社会。我们不想再看到,那么多人信仰的迷失,走向人生的歧途,我们也不想看到无辜的人鲜血横流在街道,让社会充满温度,人与人多些温情、理解与担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的好孩子。

如果觉得《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健康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养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