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九九重阳日,愿天下每一位父母身体健康

2022-02-13 分类:养生资讯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01重阳习俗

登高

古代民间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不正之气弥漫,在重阳节的时候登高可以免灾避祸,所以重阳就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同时在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吃重阳糕的原因大致就是由于很多的平原地区没有山,无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赏菊饮菊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

茱萸雅号辟邪翁,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插茱萸是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古人认为重阳节佩戴茱萸可以去除邪祟,躲避瘟疫。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也有用茱萸制成囊佩戴的。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02重阳养生

预防秋燥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在秋季身体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食物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同时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注意睡眠

睡眠是养生的重点,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同时由于此季节凉风习习,睡觉时一定要注意躲避风寒而睡。除了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外,还要有适当的午睡来补充。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合理运动

秋季时节天气渐凉,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但选择运动方式时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如果家人们还想要了解更多的养生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如果觉得《九九重阳日,愿天下每一位父母身体健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