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之道与河图洛书

2022-04-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5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洛书与养生有什么关联呢?此中内容过于丰富,难以尽述,略谈一二。

所谓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

“脏”在古代写作“藏”,藏的什么呢?

《内经》有云:“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

精气指的什么呢?“精气”就是元阴、元阳、气、血、津液等人体物质的精华。

心脏藏神,神是元阴、元阳、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综合、集中反映。心被称为“君主”。心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心主神志”。

西医对失眠、多梦缺乏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运用补气养心的方法,取得很好疗效。

肺起到了保护和遮盖心脏的作用,所以古人称之为“华盖”。中医称肺为“相傅之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

肺中所藏的精气就是津液的精华之气。

肺和地球上的高山具有类似的作用和地位。高山上的冰雪是水凝聚而成的精华,河水是高山冰雪融化流入河道所致。

肝所藏的物质——血。肝主疏泄,疏是疏导,泄是舒畅、畅快。人生气称为动肝火。

藏气的器官——脾具有对血液的统摄作用,所以中医称“脾统血”。“气为血之帅”。

中医的脾是综合了人体所有消化功能的一个总称。(注:此处脾不是解剖学上的脾,其它五脏也如此)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实现,需要充足的物质作为基础,而人体各种物质都来源于饮食。脾将摄入的饮食转化为人体所能利用的物质,中医称之为“仓廪之官”。

胃和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饮食的主要场所,但胃和小肠消化和吸收饮食的动力却要脾来提供。

脾在完成对饮食的运化之后,还要把形成的精微物质输送到心和肺,通过心肺的“主血脉”“朝百脉”作用将这些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以供各组织器官利用。

中医称之为“脾主升清”,“清”指的是“清气”。

肾所藏的元阴与元阳是生命的原物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所在,所以中医把肾称为“先天之本”。

“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强壮、衰老的关键,而这个“肾气”就是元阴和元阳,在中医上,又将它们合称为“精”。

人体有三样东西和“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就是骨骼、牙齿、头发。

如果骨骼坚硬、牙齿坚固、头发乌黑光泽,那就是肾中精气旺盛的表现,而骨骼松脆、牙齿动摇、头发枯槁花白,那肯定是肾中精气衰败的表现。

五脏精气滋养人体组织,不同脏腑滋养的组织是不一样的,中医将其称为“五脏在体”。

具体来讲,心在体为脉,肝在体为筋,脾在体为肉,肺在体为皮,肾在体为骨。

脏腑是人体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核心器官,脏腑功能一旦失调,轻则致病,重则导致死亡。

古代没有先进仪器,中医根据脏腑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创造发展了独特的“藏象学”。“藏之于内而象之于外”。

了解和认识了“藏象学”,才不会觉得中医“玄不可及”。也就不会指责中医不科学了。

对脉、筋、肉、皮、骨五种组织的观察可以使我们了解五脏精气的情况。

而这五种组织各自在体表有其精华聚集显现的地方。

脉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面部,因为面部是人体毛细血管最丰富的地方,面部的色泽可以反映出脉管弹性及脉管中血液的充盈程度。

筋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爪甲”,中医称“爪为筋之余”。

肉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唇部,唇部是人体体表唯一没有皮肤覆盖的肌肉组织。

皮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毛。

骨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头发,头发的荣枯和骨骼的强壮有着一定的关联。

中医称: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

心在液为汗,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肺在液为涕,肾在液为唾。

人体会随着四季的更替出现不同的生理变化以适应外界气候环境的变化。

人体通过调节五脏精气,来实现这种变化。

需要有外界感知变化的器官,来传递信息给五脏。

这些和外界交换信息的器官就是舌、眼、口、鼻、耳五官,这五官和五脏之间的联系就是中医所称的“五脏开窍”。

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五脏的功能状态也能通过五官反映出来,五官功能正常与否,取决于五脏精气是否充足。

例如:眼睛干涩、模糊是肝中精气不足的表现;耳聋失聪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等。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

情志活动是五脏所藏精气的变化结果。

由于喜、怒、忧、思、恐分别是五脏精气所化生,所以,五脏精气的充足程度也会影响人体情志的变化。

如心中精气有余,则会喜笑不休;心中精气不足则会悲伤易哭、心神不宁、焦虑失眠。

肝中精气有余,则会急躁易怒,甚则狂躁不安、打人毁物;肝中精气不足,则会情志抑郁、心情不舒。

肺中精气不足则会出现多愁善感、忧愁难解,甚则悲伤不止。

脾中精气不足,则易于多虑多疑。

肾中精气不足,则多恐易惊。

前面我们的文章介绍了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没有正确的健康观,难免会生病。弄懂中医五行很关键)

肝有条畅情志的作用,故属木;

心有温煦机体的作用故属火;

脾有运化精微,营养人体作用,故属土;

肺有沉降气机的作用,故属金;

肾有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故属水。

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五行代表了五种运动。

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

中国古代汉族医学家们根据四象划分人体阴阳之气。

离为火,震为雷。结合人体脏腑来看,离火即指心火,震雷乃指肝经之气,心肝二脏功能也象雷电活动之密切,若一脏有病就会立即引起另一脏发生病变。

怒虽为肝之志,但怒之由起于心,如心中火起,就会立即触动动肝气横逆,而引起胁下胀满,心痛疼热等心肝二经的各种病变。

再比如坎离水火即指心肾,坎中之阳和离中之阴相会,这是心肾相交,坎离既济之象;

若火上炎而水下流,则为心肾不交,坎离未济之象,易经对此有解释。

如伤寒发汗,必然导致心液不足,神气浮越,肾邪乘之上冲而作奔豚之证。

如果觉得《养生之道与河图洛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