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无锡杨市卫生院:初秋养生从健脾开始

2022-04-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本文来源:民生网」

秋日将临,凉爽的天气让人心旷神怡,此时也是补养身体的大好时节。秋季养生分为三个阶段:初秋、仲秋和晚秋。初秋天气闷热,易伤脾胃;仲秋以“燥”气为主,易伤肺脏;晚秋天气转寒,应适当进补。“正确的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针对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杨市卫生院医生况兴泰表示。

初秋夜凉昼热,勿伤其身

众所周知,立秋之后天气不会立即转凉,而是早晚凉爽,中午前后闷热,于是老辈人就用“秋老虎”来形容这种天气的特殊性。一般在这段时间里,雨水较多,北方常常是白天晴朗,晚间暴雨如注;南方多是阴雨连绵,潮湿闷热。所以,这个季节的气候特点是热和湿,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根据这时的气候的特点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阴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素问》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此外,据有关专家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疾病在秋季的发病率较高,而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以后。秋季适当早起,可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我国自古就有“春捂秋冻”之说,秋天“冻一冻”是为了让身体适应气候转凉,激发人体自身的防御机能。但“秋冻”也要适度,不要太过,特别是进入深秋或气温骤然下降时,仍然要注意保暖。

调节饮食

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感觉到闷热潮湿。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过食冷饮、食欲减退,多有脾胃功能虚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肆进补,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无法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初秋饮食宜清淡而不宜过于滋腻。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可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对身体大有裨益。

养生粥

进入秋季后,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人们的胃口也好了起来。在我国北方每到这个季节都有“贴秋膘”的习俗,就是到了这个季节,要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品,补养身体。秋季的确非常有必要进补,因为经过一个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都耗损了不少。而且,秋天适时进补可以恢复体力,为接下来的严冬打好基础。但是,如何进补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什么都不懂,盲目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所以,保护好脾胃功能,防止脾胃的损伤,使脾胃功能健康运转,是补养身体的关键所在。夏季,人们常常因酷夏贪凉饮冷,使脾胃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秋季如果大量进食补品,使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这些补品的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若能调理好脾胃的功能,使脾胃充分发挥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人体也就会随之健康。所以,进补的过程可以说是调理脾胃的过程。粥类食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不伤脾胃,因此秋季多进粥食是补养身体、健脾胃最好的食补方法,但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食材。俗语说“秋季平补,冬季滋补”,所谓平补,就是宜选用补而不峻、不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1.薏米粥。薏米70克、粳米50克、盐适量。将粳米、薏米洗净,放入锅内煮成粥加盐即可。具有健脾胃、祛风湿、消水肿的作用。适合各类人群秋季食用。

2.山药糯米粥。糯米50克、山药300克、白砂糖适量。将糯米洗净,加水烧开,再用温火煮成粥。山药洗净去皮,切成丁状,待粥熟后,将其放入同煮,至山药熟透,加糖调味即可食用。具有补养脾胃,调理胃肠的作用。

3.茭白猪肉粥。茭白100克、粳米100克、猪肉末50克、香菇25克,精盐、味精、食用油各适量。将茭白削皮洗净,切丝待用;香菇切成碎末。在炒锅内放入少量食用油,六成热时放入猪肉末炒散,加入茭白丝、香菇末、精盐、味精合炒入味,盛入碗内备用。将洗净的粳米熬粥,粥成后加入炒好的茭白,稍煮即成。这款粥营养丰寓,味道鲜美,具有清热解毒、调补脾胃、利水通便的作用。

小贴士:糖尿病病人不建议食用各类养生粥。(洛宣)

如果觉得《无锡杨市卫生院:初秋养生从健脾开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