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保健品骗局专“坑”老人,这些营销套路值得警惕!

2022-05-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原创:潇潇雨歇

*西安一位85岁老教授,退休后十分热衷于买保健品,甚至不惜借外债。多年来,在一些“三无”保健品上,老教授共花费了十多万元。家属屡劝不止,多次求助于民警也无效。

*邓女士家中的老人是尿毒症患者,去年7月底,有一团伙销售电位治疗仪,每台售价8,000元,称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家中老人听信后花费5,000元买了一台。邓女士咨询医生后得知,尿毒症患者不能使用该治疗仪,而且该产品也没有治疗功效。

*云南一公司组织200多位老人进行“3天2夜弥勒养生之旅”,仅每人220元,等老人到达后进行集中宣讲,并要求老人购买保健品,称原价3.8万元,以6380元优惠价出售,有的老人钱不够,该组织还专人专车跟随老人回家收款。

现如今,保健品“坑老”现象屡见不鲜,即使媒体报道了各种“骗术”,可是老人们在各种“忽悠”下,依然难挡对保健品的热情。

而商家也正是抓住了老年群体的种种特性,专门坑害这一目标人群。

保健品销售,专挑老年人

中国保健品市场呈现“老人专属”的特点。

有分析指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都是保健品消费大国。

2015年,美国人均在保健品上花费达140美元,日本104美元,中国只有不到24美元。

美国50岁至80岁人群中,有50%会食用保健品,但在30—49岁的中青年群体中,食用保健品的概率也达到40%。

而中国则50%以上的保健品消费者都是50岁以上的人群,20—49岁的保健品参透率只有15%左右。

为何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如此青睐老年人?

首先,认知不同。国外把保健品仅仅作为营养补充,即食物以外的一种营养补充剂。所以,大部分人都可以食用。

但在中国,保健品则被“神话”,它既有万能的保健作用,还能包治百病,因此,不仅老年人自己爱买,很多人还会选择购买保健品去送礼。

那些患病的老人,希望通过保健品治病,健康的老人,则希望通过保健品“续命”,总之,保健品经过虚假宣传后,已经变得“神乎其神”。

老年人出于对健康的需求,认知上会更倾向于治疗功能。

其次,监管不力。国外相关部门对保健品通常是轻审批,重宣传;国内则相反,重审批,轻宣传,等于是对产品后期的销售和市场,干预不足,监管不到位,使得诸多“神药”畅游于大街小巷。

因此,市场上诞生了不少诸如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张长林一类的“专家”,这类人常常打着各种旗号,大张旗鼓地欺骗消费者。

老年人遭遇“忽悠”后,辨别能力弱,容易陷入对方的营销陷阱。

最后,空巢老人有钱、有闲。空巢老人常常独居,与子女交流少,信息不畅。外加很多老人退休后,多多少少手上会有点闲钱。

多数老人在年轻时“艰苦奋斗”,老了后,爱好很少,精神上比较空虚,常常被热情的销售人员所“俘虏”。

经过“洗脑”后,老人们纷纷掏钱购买。

保健品骗局的花式套路……

1. 恐吓营销

有些保健品公司会组织免费的“专家义诊”,美其名曰为爱心公益讲座,不少“专家”单独为你“把脉”时,会说你得了某种病,还比较严重,甚至说你体内有癌细胞,借助一些仪器给老人做体检,拿着虚假的监测结果吓唬老年人。

同事的妈妈就是因为参加过这类专家讲座后,购买了一种能治病的口服液,媒体早就报道过,成本低廉的口服液,价格甚至还不到10块钱,就敢跟消费者要几百上千元。

利用恐吓,直击老年人怕得病的痛点,胡编乱造,迫使老年消费者掏钱购买产品。

2. 奖品诱导

很多骗子会组织老人进行免费旅游,免费体检,赠送小礼物,或利用抽奖等形式“哄骗”老年人。

老年人在得到这些“小恩小惠”后,会放松警惕性,加之认为本身就是享受“优惠”,于是觉得自己一点不吃亏。

朋友的妈妈参加了一个旅游,一人仅花100元,就可以实现2天1晚的旅行,听朋友讲,每次吃饭时,都有专人拿着“样品”给大家传看,另外有专人在前面“讲课”,宣传这个产品有多好,有多适合老年人,今天是厂家直销,优惠力度很大,机会难得。

最后,朋友的妈妈一不小心,就花了6000多买了两盒保健品,回来还跟朋友说自己买到了好东西,并不认为自己是上当受骗了。

3. 利用“高科技”忽悠

北京丰台区一家公司,声称自己有一台可以检测出人体主要血管、头颈部健康情况的仪器。

一位老人本身患有颈动脉斑块,服用该公司的药物后,再来用他们的仪器进行检查,结果发现病情明显好转,老人以为找到了特效药,又购买了上万元产品。

其实,该公司使用的检测仪器,本身可以“暗箱操作”,随意调换数值,直到该团伙被民警发现,老人才明白自己受骗了。

不少公司正是利用“高科技”的元素,来忽悠老年人,使其深信不疑。

4. “利用”政策行骗

有些骗子将自己的产品与国家的政策挂钩,千方百计骗取老年人钱财。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崔大爷通过电话购买了30盒巴西蜂胶,一位自称是中科院的院长的人打来电话,说只吃蜂胶还不行,必须配合其他药品才有效果。

崔大爷说自己经济能力有限,对方称,国家有5年4.2万的救济扶贫款可以申请,但必须先买药,随后,屡次以收取扶贫款服务费、税收、好处费为由,向老人索要钱财,最终骗走老人7万多养老金。

5. 打“感情牌”

有些行骗组织会采取一整套“流程”来俘获老年人的“心”。

很多子女工作忙碌,探望父母时间少,老年人在精神和情感上较为空虚,而一些骗子公司常常抓住老年人这一弱点。

先给老年人讲座,过程中,销售人员各种热情,甚至直接下跪叫“爸爸,妈妈”,各种赠送礼品,分文不取。

接下来,那些销售人员还是热情洋溢地为“爸妈”服务,还是各种送礼品。

然后,进行产品限购,名额有限,想买的还不一定买得到,销售人员各种给“爸妈”帮忙,帮其购买好产品。

最终,老人们纷纷踊跃掏钱,没钱的还会借钱购买,被“感情牌”套牢。

这里有一个保健品配方:保持心态平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多与家人沟通,这比什么“特效药”都有效。

如果觉得《保健品骗局专“坑”老人,这些营销套路值得警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