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食在广东,食在安全”专家系列访谈:“养生”吃法,你都做对了吗?

2022-06-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南方网讯(记者 陈梓菲 鲁飞)昨天(7月4日)上午,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南方网承办的“食在广东,食在安全”专家系列访谈第二期直播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行。随着“养生”越来越流行,如何做到合理平衡膳食,饮食营养健康是公众关心的话题。南方网邀请到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惠莲做客直播间,畅谈“吃的营养”这门学问。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惠莲(左)做客“食在广东,食在安全”专家系列访谈。南方网记者 鲁飞 摄

依据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民众的健康状况,以及一些饮食的习俗,每个国家都会有各自的膳食指南,提供平衡膳食的指导。

朱教授指出,对于中国普通民众而言,合理膳食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每天一日三餐摄入的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以及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二、食物在三餐的分布应该是合理的。一般来说,早餐大概摄入全天30%的食物,午餐40%,晚餐30%。三、这些食物的搭配是均衡和合理的。除了主食、蔬菜水果,还应该有各种蛋类、奶类、肉类、鱼类,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食物,才能构成一个合理的膳食结构。

国民营养计划中提及“三减三健”,其中“三减”就是减油、减盐、减糖。其实少油、少盐、少糖可能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做到还是有难度。

朱教授指出,哪怕在以饮食清淡著称的广东省,居民的盐摄入量还是会超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摄入量,减盐空间依然存在。形成好的习惯很重要,普通居民可以通过逐渐减少盐的用量、借助量具来形成对克数的概念、注意烹调方式等方法来“减盐”。“减油”也是同理,过量摄入的油会储存在人体内,引起肥胖,导致其他疾病发病风险随之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嗜糖之害胜过吸烟”。糖的过量摄入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对成年人来说,糖跟很多慢性病都是密切相关的,如糖尿病等。针对这一“甜蜜杀手”,朱教授认为,现在的糖无处不在,尤其年轻人爱喝含糖饮料,很容易一杯下去,一天的添加糖摄入量就超标了,这是需要控制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身体机能都会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老年人在咀嚼能力、吞咽能力,对食物的摄取能力方面都在走下坡路。同时,老年人常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人们常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对此,朱教授表示,通常来说,在正常体重范围内,拥有较好的骨密度和肌肉量的老年人,其健康状态是最好的。一方面,老年人的能量需要量在下降;另一方面,他们的蛋白质需要量却是相对增加的,所以老年人要注意在食物里保持优质的、营养密度高的食物的摄入量,如奶类、豆类、鱼类、肉类等。同时,注意吃动平衡。这样一来,即便体重偏高,但体成分更好(更好的骨密度和更多的肌肉量)。盲目追求“老来瘦”的观念要转变过来。

保健食品在广州或者广东地区发展得较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保健食品(如鱼翅、燕窝)都是原来“食药同源”的食物,或者从一些比较珍贵的食材中提取而来。

朱教授的观点是,虽然它们有一定的功效成分,可以“锦上添花”,但这是建立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如果不好好吃饭,每天只吃这些山珍海味,是提供不了基本生命保障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也就是说不能“雪中送炭”。

对于食物本身来说,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满足我们生理或者健康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也没有哪一种食物更营养的说法。每种食物都有各自的营养价值,而人体对所有的营养素都是需要的,各种食材合理平衡地搭配,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食在广东,食在安全”专家系列访谈是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南方网联合打造的品牌项目,围绕食品安全主题对专家进行系列访谈,探讨广东饮食、营养膳食、“网红”食品等与大众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话题,旨在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破解食品谣言、传播健康饮食理念。

朱惠莲,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营养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和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如果觉得《“食在广东,食在安全”专家系列访谈:“养生”吃法,你都做对了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