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跟着孔子学养生——教育的起跑线是——“礼”的教育

2022-07-13 分类:养生资讯

教育在每个家庭看来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更是大问题。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教育更是被人重视,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不惜一切。

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好的学校就去卖学区房,有的家长放弃工作去和孩子陪读,很多家长都超过了孟母三迁的精神,为了孩子国内国外多次迁移。

现在的教育是不能让人满意的,很多的教育专家都在兜售自己的教育理念,让众多家长无所适从。

很多专家都在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很多人讲的都不一样。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论语》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 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和同龄人搞好关系,说话办事谨慎,对人讲诚信,要爱每一个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这些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这里面最难解释的是“弟”字,《弟子规》里面也有“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也是出自《论语》里面的这句话。

这两个“弟”和“悌”在古代都是一个字,意思也是一样的,都应该理解为“次序”比较合适。

和兄弟姐妹要讲次序,和其他人也要讲次序,“次序”主要是礼让和尊敬,“弟”的核心是“和,就是要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孔子认为教育的起跑线是礼,首先是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在外做一个让人喜欢的人。

现在的教育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不重视礼的教育。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要学外语,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要学舞蹈,只要看看街上无处不在的培训班,就可以了解现在家长的起跑线焦虑,人们把技能教育作为学习的重点。

虽然没有人大张旗鼓的说孔子的这个教育理念是错误的,但是人们都在实际行动上否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现在人的教育思想有很多是从西方文化中引进来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到底有没有错误?我们可以从实际中来寻找答案。

前一段时间发生过一个这样的案件:一家弟兄三个因为拆迁款的分配问题闹矛盾,老三兄弟大学毕业在省城工作,两个哥哥认为不应该给在省城上班的弟弟分配拆迁款。开始是三个人在家吵架,后来矛盾升级,大学毕业的弟弟拿起刀把两个哥哥砍伤,一个哥哥因为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一个简单的家庭纠纷,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大学生都不能正确处理,造成这样悲惨的后果。

寻找这个案件产生的原因,教育不能说没有责任。

这个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没有重视“出则弟”,这不能说仅仅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没有人去追究责任不等于没有责任。

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个例,但是类似这样的事情也有很多,有大学生因为一点矛盾就杀害同学的案件,也有留学生出国以后不管年老父母的。

这些大量案件的背后都是礼的教育缺乏造成的。

现在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到单位,不能和其他员工和谐相处,这都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小孩子不懂礼貌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好像小孩子和年轻人就可以不懂礼貌,大家都可以理解。

这背后体现的是“礼”的教育严重缺失。

礼的教育不是哪一级学校的责任,是从家庭教育就要开始的,家长对子女“礼”的教育是最重要的的。

可是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最缺乏的也是“礼”的教育。

现在的家长为孩子报补习班很积极,不能说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缺乏对孩子礼的教育,很多孩子不能和人和谐相处。

我遇到一个小女孩在家被家人宠着,每天都是在父母的监督下学习,参加了很多的补习班,学习在学校也是名列前茅,在老师看来就是好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

小女孩因为是独生子女,脾气不好,如果父母做的不如意就打父母,父母也不以为意。一次她在广场学习打羽毛球,因为她不会发球,旁边一个小男孩哈哈笑了起来。

这个小女孩拿起球拍跑过去就朝小男孩打去,象这样的女孩进去社会怎么和别人和谐相处。

现在很多的社会问题其实是教育的问题,是人们忽视“礼”的教育造成的问题。

许多社会问题西方比我们更严重,也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把“礼”的教育丢失。

如果觉得《跟着孔子学养生——教育的起跑线是——“礼”的教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