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积德行善,是不是可以养生除病?

2022-07-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有这么一些人,整日吃斋念佛,讲究日行一善,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显然,没有好处的事,是不会有人做的,这个是最简单的获利原则。我们的一举一动,都遵循着这个原则。他们这么做,一般认为是为了积德,积福报。

这样一个目的,看起来比较遥远。实际上,他们更现实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健康。换句话说,这些人通常都存在健康问题,身体和心理上,都不太舒适。这些问题,以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来看,似乎没有比积德行善、吃斋念佛更好的解决方案了。

那么,积德行善,真的可以养生除病吗?我认为思路是可行的。做任何事,发心都很重要。好的发心,会带来好的结果,坏的发心,会带来坏的结果。这个规律讲过多次,就是信息调动能量。正向的信息,调动正能量。持善心,行善事,有更大的概率,会带来好的结果。

大部分人,感受不到这一规律。因为我们的心,不够纯粹,容易摇摆不定。通常来看,我们一开始的发心,都是很好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跟着自己的心走,而是根据现实的情况,运用自己的理智和逻辑,不停的权衡利弊,以期望规避风险,提高获利。

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自己的初心,为了眼前的困难,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有一些人,能够坚持下来,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的心,也未必纯粹。他们同样动摇过。说到底,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初心。心志要坚定。

我喜欢说,思维有三见客。首先,是有主见。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见解。其次,要有远见。不要因为眼前的一些情况,遮住了你看往远方的视线。第三,要有定见。想定了,就不要更改,不要动摇。落子无悔。这三点,有主见最容易,有远见比较难,有定见,难上加难。

有人会问,我当然知道坚持初心很重要。可是万一,我的初心错了怎么办。一直坚持下去,岂不是越错越厉害?这个问题,就体现了善的作用。只要你一开始的初心,是善的,就不会错。

从起心动念看,要发善心。从结果上看,要有善行。光有善心,并不足够。仅有善行,也不完整。善行很好判断,但是否有善心,则很难判断,甚至有时候,人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的心意到底如何。因此,你要非常清楚,自己的心,真的是善的吗?

善,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这是与自己为善。爱自己,原谅自己,宽恕自己。二是,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这是与他人为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都是善。三是,处理好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是与环境为善,不掠夺、不破坏。

善,意味着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为了不生病,我们必须爱。医学博士伯尔尼·西耶盖尔,在《爱,医疗与奇迹》一书中说:我坚信无条件的爱,是对免疫系统最强有力的刺激因素。如果我让病人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的数量,没人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如果我教他们,全身心的爱自己和别人,生理变化就会自动发生。

善,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调动正向能量,当这种能量,聚集得足够多时,自然会带来好的结果,并且会体现在物质层面上。这种善的信息,可以是声音,可以是图画,可以是文字,可以是行为。语言的赞美,可以让水分子排列得很美。优美的音乐,可以让植物长得更好。梵音,可以让人清净宁神。艺术家,比普通人更长寿。只要这种善的信息,源源不断,正向的能量,就会越来越多。

民国时期的大善人王凤仪先生,是一位地道的农民,一生非常传奇。一辈子都在讲病、劝善、度人,影响了整个东北三省。东北的刘友生善人,也是一位农民,却能够通过广西中医药大学刘力红教授的引荐,在北京大学给研究生作讲座。他如今是非常知名的心理疗愈专家。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例,自古到今,还有很多很多。善可除病,并无虚假。

很多人,总是在问,什么病应该调理。其实,病虽现于局部,但全身其他地方,未必能好到哪里去,因此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我的文章,现在很少讲某一局部的病。又有一些人,说我总是讲理论,完全没有方法。这是误解。既然是系统的解决方案,其实有一个方法足矣,没有必要天天讲。而这个方法,我长期挂在公众号下面的菜单处,你们稍微留点心,自然就能看见。

如果觉得《积德行善,是不是可以养生除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