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知识付费:贩卖给焦虑的“保健品”?

2022-08-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年轻人看罗振宇的演讲和老年人买权健的保健品没有任何区别。”

在罗振宇2019“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结束后,这一网络“流言”不胫而走。许多人开始质疑付费知识只是在兜售焦虑,并没有什么实质作用,其实是个伪命题。这一论点是出由腾讯《大家》专栏发布媒体人孙旭阳的一篇《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老年人买权健?》中的一句话:“以激发群体恐慌感吸引流量,以满足安全感和尊贵感促成交易,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跟权健做保健品大体一致。”

知识付费的罗胖信任危机

针对罗振宇的这次跨年演讲,公号“经济学家圈”从专业层面指出了一些事实性谬误,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有罗胖对巴菲特那句“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的引用,这句话英文原句为:It`s never paid to bet against American,这句话背景是2015年美国投资峰会(select USA summit)录像中表示::我知道,我们能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是在美国经营生意。内在含义就是鼓励投资人在美国投资,肯定美国完善的法律法规,更多的投资机会等等。所以巴菲特这句话有待考证,罗胖把这句话用得有点“断章取义”之嫌。

而关于罗胖的信任危机,似乎可以追溯至更早以前。2015年,罗胖曾为贝米钱包代言,并推出与该产品联名的定制礼品——书籍套装《送给现在和未来的有钱人》。2018年7月,贝米钱包“爆雷”,跟随罗胖的不少“学员”因此受害,罗胖因P2P“打脸”从此陷入心热危机,知道现在P2P事件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非常正式的说法。

当罗胖开始卖会爆雷的 P2P 的那一瞬间,可以说一只脚就踏进了作恶的门槛。果不其然,在这跨年演讲的三年之痒,一个贩卖知识的网红,连同“知识付费”,一起遭遇到空前的信任危机。

知识付费的红利期

从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来看,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元,同比增长近三倍。

由此,不少人认为2017年是知识付费的红利期。千聊创始人CEO朱峻修表示,在知识付费刚刚兴起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的生产成本比较低,有比较好的变现手段,所以有流量的、有IP的、有版权的玩家都进来了,但到了最近两年才有了年真正有复购, 2016年、2017年是这个行业的红利期,2018年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但近期关于知识付费是个伪风口的质疑声却越来越多,部分大咖认为知识付费行业的红利期还没到来。当前可能只有9%的人是真的听音频的,加上在开车时听FM的,也不超过15%。而一个互联网行业的渗透率不超过40%,根本算不上红利。

难道知识付费也是炒出来的一个概念产业?

知识付费的最终“归宿”

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发了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授课,有的人成了学渣,本专业知识一无是处,有的人则成为这个领域的入门者,甚至可能成为一颗冉冉新星呢?原因太多了,比如学生是否对这个领域感兴趣,是否精力足够专注在研究上,是否不断锻炼思维,增强学习能力,是否能学习和实践结合,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付费也是如此,其是一套形式较为轻松的,但结论很多,观点丰富的有声教材。这套教材摆在10万人面前,并不能对每个人都起到足够的效果。

知识付费依然是教材,不会对每个人都有效。如何正确打开“知识付费”?自己给自己建立教材才是核心。(美帝的知识付费是:如何修水管,如何修车,如何在家牵电线等等)

要不要学习知识付费?其实这里的关键不是付费购买知识,而是我们如何学习知识。以保健品来作个比方,如果你骨质疏松,可以补钙,但也要注意饮食,以及晒太阳等配合。寄希望于吃保健品就可以不得病,不得大病,并不现实。同样,寄希望于听很多知识付费,就可以快速提升自己,也是不现实的。如果你只看了一两个知识付费内容,但它们正好和你学习思考实践的方向相同,吃进去有营养有效果这才是正确使用了知识付费。

现在以听罗胖跨年演讲为荣的年轻人,和过去以买权健的养生保健品为傲的老年人, 有没有什么区别?付了钱买了课程学到了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大概只有买过的人“冷暖自知”。

如果觉得《知识付费:贩卖给焦虑的“保健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