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打造“健康哈尔滨”旅游品牌 推进我市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2-08-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中共哈尔滨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落实旅游强省、生态强省部署,推进“健康哈尔滨”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人们出游意愿锐减并在心态上发生了根本转变,人们更加关注旅游的品质化、个性化和康养化,出现了更多健康、养生方面的需求,康养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作为中国最北端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具有得天独厚的冬季冰雪资源和夏季避暑气候,“冰城夏都”形象深入人心。哈尔滨的森林覆盖率超过45%,并拥有河流、湿地、温泉、山地等多种生态旅游资源,被称为东北地区的“天然氧吧”。2018年哈尔滨斩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荣誉称号。松花江穿城而过,两岸柳树、松树、芦苇、滩涂、草地等,景色多姿多彩;母亲河将都市景观和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城与水、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大顶子山温泉、宾县英杰温泉等都是极具养生保健价值的优质寒地温泉,有养心、健身、美容的功效。大米、黄豆、玉米、食用菌等黑土地物产及人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鹿茸等名贵“北药”,都为哈尔滨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康养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必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推动哈尔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动能。

实施康养旅游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联动合力

从顶层设计出发,科学评价哈尔滨市发展康养旅游的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制定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落实国家及省市各部门扶持康养产业发展的举措,降低营利性的康养服务机构建设成本。吸引国内外大型康养企业落户哈尔滨,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康养旅游品牌,打造一批规模以上康养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种类多样的康养场所。同时,旅游企业也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主动参与将旅游产品与康养服务相结合,重视产品的舒适性与体验性,避免同质化,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政府企业联合发力,共同推进康养旅游科学发展。

推进康养旅游标准化建设,优化无障碍康养旅游环境

借鉴国际康养旅游最高标准制定我市康养旅游规范,内容涵盖康养旅游产品、康养旅游服务、康养旅游设施及智慧康养的标准化建设。将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纳入到智慧康养建设中来,在康养旅游相关网站增加语音导航、无障碍语音朗读和页面放大等功能。建设智能公交系统平台的同时,要架构视障人士公交助乘系统;推进无障碍公交线路建设,新增车辆应为一级踏步低地板无障碍公交车,并完善语音报站、滚动字幕等硬件设施。主要景区及公共场所的医疗急救、火警、交通事故等紧急呼叫系统应具备文字信息报送及呼叫功能。不断扩大乡镇无障碍设施建设。

构建养身养神、养心养性为引领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

将哈尔滨打造成为中国北方中医药养生、温泉疗养、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以环境美化、自然观光、美丽乡村为主的“养眼”观光产品;以健康养生、运动康体、户外自驾为主的“养身”休闲产品;以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为主的“养心”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新型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理疗、中医药文化、森林康养、温泉疗养、健康美食、健康驿站等康养旅游产品。研发和推广针对银发旅游市场的战略性旅游产品,打造集养老护理、康复护理、保健医疗、老年教育、休闲养老、生态养老于一体的养老地产项目,打造“南病北治”的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

打造康养旅游共同体,挖掘“塞北长寿之乡”新亮点

应突破以往景区景点单打独斗的模式,将哈尔滨市域打造成为一个产业完善、服务健全、产品丰富、营销多维的康养旅游共同体。我市延寿县长寿文化底蕴深厚,1903年建县,境内宜人居、人长寿。景色灵秀、寓意长寿的长寿山、长寿湖、七华里等自然生态景观,延寿米、延寿麻、延寿煎饼、沙棘、亚麻、中草药等养生文化物产,都让“寿城-延寿”的形象深入人心。应充分发挥延寿县所具备的水土、食品、纬度、气候四大健康长寿天然优势,改善交通不便的短板,大力发展长寿经济,打造康养旅游多产业融合带,叫响“塞北长寿之乡”品牌,增添哈尔滨康养旅游新亮点。

加强康养旅游市场营销,深化“健康哈尔滨”IP形象

借助疫情期间构建起来的新媒体超强黏性,引入“网红”元素、直播方式,迅速提升哈尔滨作为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曝光率。借助“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理念的推广契机,到南方城市进行靶向营销,吸引南方游客来哈避暑纳凉、体验冰雪运动。开展哈尔滨旅游指数发布及推广工作,深化“健康哈尔滨”IP形象,重点推广哈尔滨避暑指数和冰雪指数。聘请专业研究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核心评价指标体系;联合文旅部、国家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权威部门高端发布;结合智慧旅游建设工程,利用哈尔滨旅游网、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等随时发布和更新旅游指数信息。

培养应用型康养旅游人才,做好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

依托市属院校建立专门从事康养理论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院系;开设康养旅游、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中医康复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综合类院校的内部协同培养,旅游院系可通过与外语院系、体育院系的合作,开设国际康养旅游方向和户外康养旅游方向等。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康养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健康、医疗、保健技能和对我市风土人情的了解,更好地为异地老人提供在哈服务。加强我市旅游志愿者宣传和招募工作,鼓励具有康养专业技能的哈尔滨市民加入康养旅游志愿者队伍,通过爱心服务为我市康养旅游代言,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如果觉得《打造“健康哈尔滨”旅游品牌 推进我市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