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逛药王山古庙会追寻千年传承

2022-09-04 分类:养生资讯

陕西旅游资讯

公众号ID:sx710075

关注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庙会期间,民间百姓会祭拜祖宗和神灵,表达对自然、祖先的敬畏与感恩之情,寄托内心的美好愿望,因此,逛庙会便成了老百姓最喜欢的民间活动。

在陕西当地,大小庙会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其始于唐,盛于宋,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十一,药王山人流如织,商贾云集,届时会举行盛大的民祭活动,群众自发组成团拜队伍,按照规整的祭祀礼仪祭拜药王——孙思邈。

历经千年 药王山古庙会终成型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据记载,孙思邈七岁开始读书,二十岁精通百家学说,锐意钻研医学,热衷于民间行医,多次到太白、终南、峨眉等地考察、采药、行医,不断累积行医经验,著成我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千金要方》。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孙思邈在世期间十分重视医德,他认为,为病人解除痛苦是医生的唯一职责,他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在民间享有很好的口碑。孙思邈去世后,当地百姓为纪念他的厚德品行,特在他的忌辰举行祭祀活动。

唐代,孙思邈在民间已有广泛影响,据宋崇宁三年刻立的《感德军五台山静应庙额敕并加号妙应真人告祠》碑云:“孙真人,其盛德茂功,显闻于世者,朕必秩而祀之”,可看出在北宋时纪念孙思邈已成习俗。金元时,庙会时间基本确立并初具规模。从“每岁二月二,适逢孙真人寿期,四方男妇,争先谒献”“于是四方辐辏,不远千里,每岁二月二悉集焉”等碑刻史料可看出,明清时庙会起始时间已经完全确定下来。清末至民国期间,会期定为十天,即由二月初二起会,初六开始演戏,十一日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年“二月二”,孙原村都在孙思邈故里举行庙会。届时,将举办药王公祭典礼、民俗祭祀、传统戏剧、民间社火、百人太极拳、养生书法等活动,热闹非凡。 近年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药王山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同时举办“药王养生文化节”,这是一场集信仰、商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传统盛会。

2008年“药王山庙会”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陕西省目前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唯一古庙会。

多彩民俗活动 祈求平安健康

相传,宋代时,耀州地区发生大旱,土地干裂,百姓生活困苦,由于周围没有庙宇,当地百姓便跑到五台山药王祠堂来祈雨,祈祷完毕,顿时下起了瓢泼大雨,三天三夜,滋润了干涸的土地,缓解了旱情。当地官员立即向朝廷上奏,希望朝廷给庙赐额,给药王赐名号。北宋徽宗敕额“静应庙”,加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据药王山工作人员说,几乎每年“二月二”前后,山上都会下一场大雨,将山上的尘土和垃圾冲洗干净,当地群众将之称为“洗山雨”。按照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节气到了,但回想起来,却还是觉得神奇无比,更让人觉得药王山有神灵保护,多了几分吉祥美好的寓意。

过去,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医疗条件有限,常有年幼的孩子长不到成年就夭折,为了让孩子们平安健康地长大,当地的父母就抱着年幼的孩子来到药王山,在药王大殿用红布条做成项圈,拿到药王像面前,沾点仙气,请这里的道士为孩子戴上,名为“挂锁”,祈求药王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在孩子未满12岁以前,父母每年都会带着孩子上山换锁,年满12岁时,便会上山“开锁”。到后来,这项挂锁祈福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而这红布条做的项圈也演变成了如今制作精美的“平安符”。

在耀州当地,“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民间规定——咬蝎子尾巴。因为“二月二”前后恰逢“惊蛰”节气,此时节,大地复苏,万物回春,蛇、蝎子等毒物也都复活,稍不留意,便会伤及百姓,所以当地百姓便会制作一种像蝎子尾巴的花馍,再把它烤干,放在嘴巴里细细咀嚼,意味着开春时,人们已经摘掉蝎子的毒尾巴,它便不会在伤人了。

Tips

药王山景区位于陕西铜川市东1.5公里,南距古城西安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均70公里,北距“人文初祖”黄帝陵90公里,西铜高速、210国道、咸铜、梅七铁路从山下通过,交通十分便捷。

1、从西安火车站或西安城北客运站乘西安至铜川长途汽车到耀州区出口下车,向东1.5公里即到。

2、自驾车旅游由西铜一级路耀州区出口,经耀州区交警队十字向东1.5公里即到。

本文刊登于《陕西旅游》杂志2月刊

详情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END—

制作 / 汶雅 丨审核 / 折冲

如果觉得《逛药王山古庙会追寻千年传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扩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