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迷人中西和韵(醉美冰城美食)

2022-12-03 分类:养生资讯

哈尔滨是一座老牌的工业城市,哈电、哈飞、哈轴等企业至今也在为我国的能源、航空航天事业做着突出贡献;哈尔滨也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冰城夏都各有风韵,浓郁的俄式风情更是独具特色。

但是,您可能不太知道,哈尔滨也是一座美食之城,哈尔滨既有依托本地物产的菜肴,也有豪迈的东北风格;既能见到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美食,也收蓄了山东、河北、天津等华北地区的烹饪技法。可以说,哈尔滨的美食,中西合璧、博采众长,又有鲜明的本地特色,到哈尔滨不吃美食,是旅途的一大遗憾。

不过,在几十年前,哈尔滨同全国一样,经历着物质供应的匮乏,人们普遍在温饱线上徘徊。那时候的哈尔滨,只有不多的国营馆子,到饭店吃饭还是非常稀罕的事情。即使下馆子,能吃到的菜肴也很有限。

改革开放激活了哈尔滨的经济发展,也将哈尔滨餐饮业带入了高速发展的车道。八十年代起,个体饭馆陆续在哈尔滨出现,凭借着口味和特色在市场上立足,市民熟悉的富强骨棒、北山酒馆、新春小吃等饭馆就是在这段时间出现的。特别是在道外区,居民密集,各种砂锅、烧烤、熏酱、扒肉等小吃逐渐形成规模。如今,美食已经成了道外区一张亮眼的名片,当年的新店已经成为了老店,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

近几年,政府逐渐对老道外进行了改造,许多老店陆续搬离危房,进驻中华巴洛克街区。在充满风情的特色街区里逛逛,再去更新吃烧饼豆腐脑,去张包铺吃排骨和三鲜包子,去范记永品尝三鲜水饺,再尝尝张飞扒肉、荣华炸鸡,然后去老鼎丰买包点心,就是完美的吃货之旅。

随着个体经济的繁荣,在许多人流密集的地方陆续出现了小吃摆摊,这些小吃摊逐渐聚集,就形成了夜市。在世纪之交,哈师大附近,当时叫做沙曼屯的地方,形成了气氛红火的夜市,深受学生和居民欢迎,随着夜市的不断扩大,这个夜市也得名师大夜市。现在,师大夜市早已经成为哈尔滨旅游的一张名片,一些摊位经营多年,也形成了不次于老字号的影响力。特别是到了夏天,夜市游客爆满,人声鼎沸,蒜薹羊排、烤腰子、烤猪蹄、烤冷面这些小吃的摊位前排成长长的队伍,满眼尽是吃到美食后满足的笑容。

进入新世纪,哈尔滨的餐饮更加百花齐放,许多新的形态、新的模式在哈尔滨市场开花。有的主打餐饮和演艺结合,有的进行连锁或者依托商业,有的主打民族和地域特色,还有的注重历史文化的宣传。2000年,道台府名厨郑兴文的曾孙郑树国将上世纪老店“老厨家”的牌子重新打出,将传统的龙江菜和餐饮文化进行了挖掘和弘扬。现在的老厨家是很多游客去哈尔滨必尝的餐厅,除了品尝招牌的锅包肉和各式独具特色、寓意吉祥的龙江老菜,还可以从陈列和装饰中感受昔日哈尔滨的餐饮文化。如今,类似的馆子越来越多,将吃饭和各种文化活动结合,赋予了顾客更多的体验。

改革开放激活的不仅仅是经济,丰富的也不仅仅是餐桌,老百姓的文娱活动和生活方式,也在这四十年中发生着巨变。

近几年,通过现代的营销方式,哈尔滨的一些特色美食正式走出哈市,席卷全国。无论走在国内哪个热闹的商圈和繁华的商场,您都可以见到马迭尔冰棍的身影,这种奶香浓郁、口味香甜的经典冷饮,能够征服全国人民,合理的经营当然重要,味道本身的魅力则更加关键。电商的兴起为哈尔滨特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今,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格瓦斯等特色产品畅销网络,一个个包裹从哈尔滨被发送到全国各地。

哈尔滨的美食可以走出去,哈尔滨也在吸纳着各地的美食。今天,在哈尔滨可以吃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国的风味,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美食,就像从前的移民一样,正在影响着哈尔滨的餐饮市场,也彰显出哈尔滨包容开放,不断进取的城市气度。

哈尔滨的美食说不完也尝不遍,就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哈尔滨这片热土上说不尽的故事一样。置身这座城市,哪怕冬天严寒,也能够感受到火热,这既是哈尔滨连同着这座城市市民的热情,也是时代前行,城市飞速发展的脚步和节奏。

如果觉得《迷人中西和韵(醉美冰城美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