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文景之治后汉武帝登基 为何一改修生养息政策(用44年扫除匈奴)

2022-12-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8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汉代前几位统治者的性格其实大不相同,汉武帝的父亲与爷爷都是深度贯彻了修养生息这一治国方针,按照家天下的治国方针,新皇帝继位很少直接选择截然相反的治国方针,更不必说像汉武帝上位之后直接大刀阔斧,开始整改自己的国家,更是任用武将去坐镇边疆,汉武帝在位54年,更是花费44年时间去解决匈奴。相信不少人都会有疑惑,为何汉武帝会一改修养生息的政策,用44年去扫除匈奴。

首先要说汉武帝为何一直要主张打匈奴,其实和他从小的生存的环境有关。汉高祖刘邦从马背上夺得天下,作为开国皇帝他的战斗力一定是历代之中排名第一,但刘高祖的御驾亲征并没有一下剿灭匈奴,反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因此他的后代,直到文景之治都是采用修养来恢复国力。如何能避免战争呢?自然是以和亲陪嫁是最好的选择,汉武帝拥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姐姐,感情甚是深厚,奈何在14岁的时候同样没有逃过和亲的命运,这样的存在让汉武帝从小就对和亲,匈奴极其仇视。

其次便是与自己的奶奶窦漪房有关,汉武帝早期即位的时候,朝政就受到窦太后的把控。作为一位年轻气盛的皇帝,怎么能够容忍别人对自己的皇位的把控。加上当时匈奴的侵犯,成为影响汉统治的主要影响。一味的容忍,和亲,甚至割舍部分金银,经过几代人的容忍,在汉武帝这一批终于爆发。汉武帝经过窦太后把控的蛰伏,说明他是一个有谋略的皇帝,窦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一改黄老思想的束缚,独尊儒术为攻打匈奴做下铺垫。

最后一点十分重要,便是当时汉代的国力经过四代的积累,已经到国库充足的阶段。刘高祖打下江山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战争,而且当时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这个思想影响了好几代皇帝的统治,整个国家的人民有很长的时间轻徭赋税。文景之治的时候,人口迎来爆炸式的增长,国民经济都有较高的发展。汉武帝登基的时候,整个汉代的综合国力都很高,对抗当时比较强势的匈奴也很有把握。况且当时主张战匈奴也在朝堂上有一定的基础,卫青,霍去病等著名将领分别出现,更是给汉武帝带来信心,与匈奴一战成为必然的选择。

以上就是小编的理解,文景之治后汉武帝登基,为何一改修生养息政策,用44年扫除匈奴。各位历史迷有什么补充吗?欢迎留言给小编。

如果觉得《文景之治后汉武帝登基 为何一改修生养息政策(用44年扫除匈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