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警惕(你家老人买的这类“保健品”可能是非法集资陷阱)

2022-12-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9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2019年12月3日,民政部联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保健品”的风险提示。

其中对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名义,承诺高额回报,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欺诈销售“保健品”等风险情况进行了示警,并指出此类活动存在高额返利无法实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健康需求无法满足、运行模式存在违法风险等四大风险隐患。

12月2日,红杉发布《2019年中国城市养老消费洞察报告》,其中指出:老人总数近2.5亿、正在形成“消费高地”,养老消费市场被激活,但供需不平衡,缺乏优质供给,这也是老年人频频中招的重要原因。草木总结分析,目前养老领域涉嫌非法集资的案例,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提供“养老服务”名义吸收资金。

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招揽老年会员,并以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等形式吸收资金,然后卷款跑路。

二是以投资“养老项目”名义吸收资金。

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一般情况,涉嫌非法集资的养老机构会派专人上街给老人发传单、进社区送礼物、专车接送老人去现场参观,只要老人参与投资,不但可以入住山庄或公寓等享受养老服务,还能享受高额利息,一端时间后本金利息一起返还。

刚投资的老人几乎都能顺利拿到返利,但一旦诈骗机构资金链断裂,问题爆发出来,就有可能转移资金、卷款跑路。

三是以销售“健康保健品”等名义吸收资金。

一些企业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或者不合理低价旅游,以及电话推销、上门推销、网络销售等形式,向老年人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推销所谓“保健品”,因“保健品”概念无法律定位,经常被采用偷梁换柱、偷换概念的手法,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进行混同,骗取老年人信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非法集资应承担相应责任,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也就是说,国家对自愿参与这种非法集资的情况是不给予保护的,消费者要自担风险,所以老人和家属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防止利益受损。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如果觉得《警惕(你家老人买的这类“保健品”可能是非法集资陷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