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幼儿行为问题严重 要培养母亲幼儿发展信念(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2022-12-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1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一生良好发展的前提,而幼儿早期的行为问题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关于行为问题的相关探讨,一直是我国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

幼儿母亲是与幼儿接触最多的人,也就是说幼儿母亲的自身素质和发展信念是幼儿早期良好行为养成的最主要因素。幼儿母亲较低的教育素质和不正确的发展信念,不仅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更会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重视预防幼儿行为问题,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1.深入了解幼儿行为问题

本文研究主体为4-6岁幼儿,4-6岁幼儿经常出现许多让家长感到无奈和困惑的行为,如有时幼儿开心大笑、放声大哭、争抢玩具和独处,有时发脾气、诉说没人疼他、说梦话、过分害怕等,严重者会表现为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和精神不健全等。

4-6岁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活泼好动是正常的,但家长无法直接判定幼儿是否存在异常行为问题,毕竟行为问题和问题幼儿存在本质区别。行为问题是幼儿短暂出现的,并且通过成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改善的行为。

在幼儿出现异常行为问题时,母亲首先应当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因素,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幼儿的行为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改善幼儿行为问题。如在家长在分清楚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后,首先要制定一套有针对性并且合理的计划改善幼儿的行为问题,在改善幼儿的行为问题的过程中,要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与悉心的陪伴,并利用课余时间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

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改善行为问题,进一步减少幼儿行为问题的出现。同时需要积极鼓励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体系,要及时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这意味着强化作用必须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后,立即给予肯定才有效。

强化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是社会奖励,如拥抱、微笑、拍肩、亲吻、口头表扬、目光接触及注意等也可以是物质奖励及活动奖励,如给予特别的小玩具、零花钱、去游玩等。社会奖励一般更有效,这样还有助于增强亲子之间的良好情感,以鼓励式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针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年龄差异开展教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焦虑抑郁问题上,4-6岁幼儿存在年龄差异,主要表现为5-6岁幼儿在焦虑抑郁方面的得分高于4-5岁,5-6岁幼儿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家长需要充分考虑幼儿行为问题的年龄差异,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教导。

4-5岁幼儿一般处于中班阶段,中班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并且精力旺盛,所以会出现多话的现象,幼儿母亲应该正确的面对并且耐心地倾听,因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必须经过“听与说”阶段的锻炼,幼儿母亲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与孩子交流语言的规范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保持与幼儿适时的良性沟通,保持愉悦的家庭氛围。

皮亚杰认为,5-6岁的幼儿处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前运算阶段。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以符号作为描述外部世界的中介,从即时模仿到延迟模仿,会出现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在游戏中有一定推理能力的表现。

因此在这一阶段母亲针对对幼儿的教育包括:首先,鼓励幼儿多参加实践活动,接触未知的人和事,开阔幼儿的眼界;其次,以提问式作为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多提问孩子,从而引导幼儿勤思考,如多与幼儿沟通交流某某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等类似的问题。

再次,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幼儿母亲自身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的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并利用课余时间适当的安排户外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育锻炼。

最后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允许幼儿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并在画纸上和语言上表达这种想法,这将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积累更多的思维加工材料,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改善幼儿的焦虑抑郁的现象,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3.要重视幼儿行为问题的幼儿园性质差异

公立幼儿园和企业幼儿园的教育出发点和管理模式不同,首先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幼儿园有所不同,其次公立幼儿园管理较企业幼儿园更加严格,教学内容也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纲要和指南进行,而相对于公立幼儿园而言企业幼儿园管理较为宽松、更加偏向于人性化,企业幼儿园自由度明显高于公立幼儿园。

由于企业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在管理制度和教育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幼儿母亲在为幼儿选择就读的幼儿园时就需要充分了解幼儿园信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身心发展的园所,具体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幼儿园的环境条件、周边设备、师资力量和教育评价等。

或者登录幼儿园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众多途径充分了解幼儿园各方面信息,为孩子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园所。对于4-6岁的幼儿母亲来讲要充分重视幼儿的违纪行为,在理解幼儿行为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帮助幼儿进行情绪调节,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母亲幼儿发展的积极信念从而有效减少幼儿行为问题

1.幼儿母亲要减少持有学习论中的消极观念

幼儿母亲的一般发展信念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行为问题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4-6岁幼儿母亲一般发展信念中的学习论得分与幼儿的焦虑抑郁问题和违纪行为问题呈显著正相关。通过研究两者的预测作用,幼儿母亲持学习论对幼儿焦虑抑郁行为问题和违纪行为问题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的学习论得分越高,幼儿的焦虑抑郁行为和违纪行为问题越多。

很多持学习论的母亲都坚定学业为主,这种观念容易造成母亲形成唯学习论、唯书本论等消极观念。母亲持唯学习论的观点是指,幼儿母亲认为学业成绩大于行为习惯,学业好意味着幼儿的发展尚佳,学业差意味着幼儿成长存在问题。

这种消极观念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想要尽力改变母亲这种消极观念,就应从母亲自身出发,强化培养幼儿母亲的教养素质,增强教养效能感,培养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如幼儿母亲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等相关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家长会议,定期进行家长报告,并与其他幼儿家长适当沟通和交流,探讨各自的教育方式和一般发展信念。

确保减少母亲持有唯学习论和唯书本论等消极观念现象,减少幼儿的行为问题。同时幼儿母亲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等媒介,学习如何使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如何更好地提高专注力。

2.幼儿母亲主动了解与学习认知发展论

幼儿母亲持认知发展论与诸多幼儿行为问题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幼儿母亲持认知发展论理念会有效减少幼儿的行为问题。认知发展论是国际上较为认可的发展信念,主要倡导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母亲正确的掌握认知发展论的主要方式如下,首先,幼儿母亲自身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和教育报刊等渠道了解认知发展论的基本含义,熟悉科学的教育观念和幼儿教导方式,明确自身的一般发展信念,培养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幼儿母亲要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与其保持良性的沟通,如让孩子聊聊在幼儿园都做了哪些事情,对待某些孩子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什么看法,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幼儿母亲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也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改善幼儿行为问题。

最后,幼儿母亲要充分发挥认知发展论的积极作用,在孩子还处于迷茫期的时候,多带孩子参加和接触各种课余活动,包括乐器、街舞、书法等,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三、总结

总而言之,母亲的一般发展信念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母亲是孩子幼儿时期最为亲近的人,幼儿母亲的一般发展信念大多来源于对孩子日常的观察,而这个发展信念会直接影响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因此母亲们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保持细心和耐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因材施教,掌握正确的一般发展信念减少幼儿行为问题的出现,让在孩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感受来自家庭的爱和温暖。

如果觉得《幼儿行为问题严重 要培养母亲幼儿发展信念(确保幼儿健康成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