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烧钱黑洞(被质疑产品“代工”的WonderLab靠营销“出圈”)

2022-12-3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1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11月18日晚间,WonderLab在公众号推出了新品,这是这家公司“双十一”结束后,微博、微信沉寂一周后的又一大动作。

代餐产品起家的WonderLab依靠营销成功“出圈”,现在已成各类消费品类培训课必提的成功案例。公开信息显示, 2018年年底,WonderLab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第一款代餐奶昔后,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就登上天猫代餐品类第一的位置,当年销售额就超过6000万元。

代餐产品“破圈”后,Wonderlab还迅速推出维生素泡腾片、纤维粉等产品,将品牌形象从单纯的“减肥瘦身”标签升级为“新营养健康”。今年的“双十一”, WonderLab的市场占有率高达24%。

业内人士接受中国财富网采访时说,Wonderlab的成功在新消费行业不是独一份,如三只松鼠、江小白等都是从大品类中找到小切口,依靠互联网思维的高效营销能力迅速破圈。但高光时刻后,这些品牌的长久发展仍旧是个问题。

Wonderlab凭什么?

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曾提出过一个品牌破圈模型,即“大小高新”,其中,“大,即行业规模要大;小,则是指切口小。”

在减肥的“事业”中,代餐产品之所以能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就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胖和吃”之间的矛盾。调查机构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1200亿元。而根据CBN联合天猫的调查,绝大多数减肥“壕”们每年会在代餐上花费3000元以上。

换句话说,这个市场够大,能养活企业。

在切口上,Wonderlab把自己定义为聚焦“90后95后女孩减肥场景”,围绕这一批人群打造产品。其实,与其说Wonderlab聚焦“90后95后女孩减肥场景”,不如说它聚焦在年轻一代“社畜”的社交场景——既需要在“颜值即是正义”的今天保持良好体态,又需要在高压的工作中实现一下“奶茶自由”。

“奶茶”自由催生了“奶茶社交”场景,一批茶饮料品牌乘风而起,随即而来的奶茶引发的健康问题又养活了Wonderlab这样以“奶茶自由”为卖点的代餐品牌。因此,直到今天,奶茶味道的代餐奶昔贯穿了Wonderlab代餐的内核。

确定产品内核后,想打造同品类产品的差异化,就要在品牌文化上使劲儿。与行业内的中外大佬相比,Wonderlab最聪明的就是把产品打造成了随身携带、颜值符合青年一代审美的外表。

这样的产品不仅完美解决了老牌代餐产品容量大、无法携带的问题,提高了饮用频次,也更加贴近了目标人群的审美。

在营销上, Wonderlab完美演绎了“How Brands Grow”策略。“How Brands Grow”策略源自南澳大学营销学教授Byron Sharp的一套营销逻辑:疯狂砸广告,实现全覆盖式的心智渗透。

代餐产品本身就具有话题性。在知乎、豆瓣等社交媒体上,网友自发提出 “XXXX代餐产品是不是‘智商税’”的话题一直占据流量高点。除了产品所具有的话题性之余,Wonderlab的营销被网友称之为“魔性”,其高效的全域流量推广、品牌知名度打开后迅速跨界联名等玩法,都是这个品牌迅速破圈的原因。

2020年,Wonderlab的朋友圈广告一度被网友群嘲,并不是其本身的广告内容有多奇葩,而是其投放数量和频次已经达到了“一点开就是它”的程度,因而在朋友圈社交流量中形成了“魔性”的传播效果。

一位微博网友说,“要不是Wonderlab广告,我都发现不了朋友圈还有这么多活人”。但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话题就是流量。当本文的作者拿着Wonderlab推荐给同事时,大家第一句会问,有用吗?

第二句是,那我尝尝。

据行业机构披露,Wonderlab还开启了oCPM智能投放。

oCPM是朋友圈广告的一种出价方式。品牌方可以根据实际的推广需求,自定义广告的优化目标,并对优化目标设定出价。Wonderlab利用的这种方式保证广告第一时间利用反馈数据去匹配目标用户。数据显示,Wonderlab的广告相比行业其他广告提量20%,提效30%。

全域铺开迅速让该品牌出圈的同时,也让其招来了诟病,就是把投资人的钱都放在了营销上。当然,相对于友商,Wonderlab应该是真的不缺钱“烧”。

据中国财富网的不完全统计,Wonderlab的竞品中只有“Smeal”品牌获得过两轮融资,其他竞品品牌目前都是在自给自足。而自2019年1月开始,Wonderlab已经获得了6轮融资,最近一次是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的股权融资。

图片来源:天眼查APP

Wonderlab背后的资本和它的“宝洁系”创始人

说起Wonderlab背后的资本,就不得不从该品牌的创始人肖国勋说起。肖国勋曾在宝洁担任过区域市场负责人,创业后曾经做过路尚地产的联合创始人。他的长期伙伴刘乐是此前腾讯电商食品类目运营负责人,也曾在宝洁任区域市场负责人,在互联网圈和快消品圈具备一定的资源。

2015年,两人合伙创业做好色派沙拉,2019年联合创立了 WonderLab。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好色派沙拉还是WonderLab ,IDG 资本都投了天使轮或A轮。

此外,据中国财富网观察,WonderLab目前几轮的投资方都“酷爱”新消费公司。例如,天图投资就曾经投资过周黑鸭、百果园、小红书、江小白;黑桃投资本来就钟情于“新零售+”,见到类似公司就趋之若鹜;最近刚刚入局WonderLab的淡马锡在中国也投资了Manner咖啡、元气森林和喜茶。

肖国勋很少在公开采访中露面。在为数不多的报道中,他曾经提出过其对新消费行业发展的种种理解,这或许是他长期受到资本偏爱的原因之一。

他认为,做消费行业想起量快要选一个大赛道,然后就是操盘要敏捷和稳健。很多新的消费品,生于流量,死于供应链。

“创业公司的机会就是节奏,不断地强化自己的长板,形成自己的战略,地盘越来越大之后,我再去抢着干下一个阶段的事。”

他的几个观点都高效地落实在了WonderLab品牌发展上。健康营养的大赛道自不必多解释,在供应链的稳定性上,WonderLab在2019年宣布衡美食品成立运动营养食品联合研发中心,后者于2017年获得“运动营养食品特殊膳食”的生产资质,拥有FSSC 2000和HACCP认证。

在节奏上,WonderLab出圈速度惊人,品牌延展的速度也很惊人。在代餐奶昔出圈后,WonderLab迅速推出了其他的营养产品。在营销上,该品牌2019年还在线上销售,而2020年就打通了线上和线上全渠道,线下渠道超过10000+家。

疑问:生于流量,死于_____?

11月18日,WonderLab在其公众号上推出了“代餐粥”。在非新兴品类的产品上多一些创新,似乎成为了WonderLab的固定玩法。

WonderLab定位在“Z时代90-95后”女性,动作上却一直在向主流靠近。身材管理相关的品类如代餐、益生菌、脂肪“阻断”剂等,WonderLab在卖;当下流行的玻尿酸糖等口服美容品,WonderLab也在卖。

首先,在市场的把控上,WonderLab是否已经从创业初期的对的市场敏锐洞察,转到了市场有什么我们就要跟着一起先“卷”了再说的地步?

其次,到了建立品牌护城河的阶段,WonderLab仍旧逃不掉互联网消费企业“代工”问题。代餐奶昔被曝出是由代工厂生产,即上文提到的衡美食品。中国财富网粗略地查了一下,奈雪的茶、桂格两个品牌的代餐奶昔皆出自于衡美食品这家代工厂。

第三,WonderLab从代餐奶昔到益生菌产品都饱受外界质疑。为了应对质疑,WonderLab不仅请来了各类行业专家站台、科普,还积极参加主流媒体活动用来品牌背书,但仍旧在各类社交媒体中被网友指责是“智商税”。

秉承长期主义的 WonderLab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自己的品牌真正建立起“护城河”?这恐怕并不是WonderLab的克莱因蓝品牌色,以及参加草莓音乐节、请流量明星做代言就能解决的。

如果觉得《烧钱黑洞(被质疑产品“代工”的WonderLab靠营销“出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