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在陕北书写“医者仁心”(扬州医生在子洲大地播下一颗“医疗种子”)

2023-01-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11月19日晚上7点多,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仇必军正在家中辅导六年级的女儿学习,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看了一眼来电人姓名,他赶紧走出房间,轻轻地关好房门。“仇老师,您之前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复查结果出来了,请您看一下。”电话那头,是仇必军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医院的“徒弟”——普外科医生王晓鹏。

11月13日,仇必军结束了陕西的医疗帮扶工作回到江都。此次帮忙查看检查结果的患者,是他在子洲中医院救治的最后一位病人。复查的CT和化验单显示,这位患者恢复得非常好。

“虽然援陕工作结束,但我与子洲中医院的情谊不会断。”仇必军告诉记者,回来的这几天,子洲中医院的医生经常电话、微信联系他,有时交流医疗经验,有时帮忙解答问题。

时间拨回到2021年5月13日凌晨1点,参加陕西医疗帮扶的仇必军到达位于陕北榆林市南部的子洲中医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仇必军没有选择慢慢适应。简单休息到天亮,他便和当地的医生开始了早上的查房。彼时,他还不知道有一位患者得知援陕医疗人员过来,特地转院来到了这所医院。

“患者是位72岁的老太太,患有急性胰腺炎,我也是查房时才知道她是专程过来的。”仇必军说,当时心里一热,非常感激当地患者对扬州医生的信任。经过检查,他建议立即为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

都说手术室是医生的战场。当天下午,仇必军就来到手术室检查医疗设备。查看一圈后,他立即带领当地医生进行各种设备的调试和消毒。14日上午,刚来到子洲县一天的仇必军,走上了子洲中医院的手术台。“手术做得很成功。第一次登台,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要在这里做什么。”仇必军告诉记者,当地的医疗设备、医疗理念以及医疗经验相对落后,他决心要在这里播下医疗的种子,让当地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到达医院的一周内,仇必军走遍了医院的每个角落,迅速列好了需要采购的仪器清单,并积极与江都人民医院对接,后者寄来一套腹腔镜下医疗器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从来到子洲县,仇必军保证手机24小畅通,保证下班后接到医院的电话立即打车前往。援陕医疗的6个月内,仇必军每次主刀手术时,都会邀请当地医生观看,一步步为他们讲解仪器操作方法、手术规范流程。“近距离地看,会留下最直观的印象。”仇必军介绍,除了手术时的分享经验,他还坚持每天带领当地医生进行业务学习,培训理论知识、讲解治疗流程。

在工作中,仇必军发现该医院的普外科涵盖广泛,导致同一病区集中了大量的不同症状的病人。他结合实际情况,为医院细化了诊室,安排好门诊、病房查房工作,并手把手指导医生规范病历书写,严格把控每份病历的质量。

“之前,该院普外科的危重病人或者需要做微创手术的,只能转院到近200公里外的榆林市,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病危风险。”仇必军说,经过各类医疗器械的输入、医生护士的共同学习,现在的子洲县中医院不但能完成普外科常见病的治疗,危重病人、需要进行微创手术的病人在该院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半年的时间,仇必军把子洲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种子已经播下,还需要茁壮成长。我已经和子洲中医院约定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帮忙诊断、开展手术,一方面是巩固知识,一方面也能送去我不断积累的经验和新学习的医疗知识。”

通讯员 江萱

扬州发布记者 李彬彬 文/图

如果觉得《在陕北书写“医者仁心”(扬州医生在子洲大地播下一颗“医疗种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