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儒家礼乐文化的教化功能 是修身的重要方法(是核心的价值观念)

2023-01-23 分类:养生资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出自《礼记·大学》篇,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儒家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以“修身”为中心,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以此来逐步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礼乐文化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教化人心,通过礼乐的实践来培养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操,进而移风易俗,从而维持国家统治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的宗旨,就是通过教化,让社会成员在“修身”的基础上,遵守各种礼仪规范,进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

不言而喻,《礼记大学》篇所倡导的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是礼乐文化教化功能的主要体现。具体来说,礼乐文化与修、齐、治、平的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通过礼乐的联系与熏陶以达到修身的目的,是礼乐文化教化功能的主要体现,是实现修、齐、治、平的重要途径。孔子非常注重礼乐的修身作用,《论语宪问》记载,子路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是完美的人?孔子在回答时,提到了臧武仲、公绰、卞庄子等三位鲁国的大夫,以及自己的学生冉求。城武仲的智慧,公绰的没有私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学问,都是最为出色的。孔子说,要成为完美的人,仅仅把这四个人的优点集于一身是不够的,还要“文之以礼乐”,将礼乐与上述四种优点完美结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乐对于修身的重要性。

那么礼乐文化是如何起到修身作用的呢?关于这一点,礼书中有大量的记载,历代学者也有过很多的论述。我们知道,礼乐文化体系内容非常庞大包括理论形态、典章制度、行为规范以及修身养性等内容。但就其基本特征来说,礼主敬,乐主和。《礼记曲礼》篇首一句“毋不敬”,点明了礼的基本特征,《左传僖公十一年》上说:“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可见,恭敬作为礼的基本特征,是先秦时期人们所公认的基本准则。

恭敬也是修身的重要原则,如何做到敬,儒家给出的方案正是对于礼的学习与履行。礼的内容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天子诸侯,到大夫士阶层,都要严格地遵循礼制作为行动的准则,从国家的祭祀大典到个人的饮食、言语等方面都有十分严格而细微的规定,因而礼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礼记礼器》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之说,所谓的“曲礼”指的是礼文中细微曲折的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仪节格式的规范,尤其在言语、饮食、酒扫、应对、进退之法这些生活琐事中有着严格的规定。

这些规定的基本特征就是恭敬,这些规定将礼贯穿于日常生活与身体力行之中,通过对这些礼节的学习与履行,人们自然地形成时时事事保持恭敬之心的品格。在这种品格影响之下,凡事都要谨慎对待,人们以认真诚忌的态度来处理所面临的每一件事,努力做到最好并合乎礼的要求。这样也就自然达到了修身的目的。

礼、乐往往合称,是因为乐和礼常常是相配而行的。礼从外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达到修身的目的;而乐则从内调节人们内心的情感,通过感动人心来达到内心的和静。《礼记乐记》中说先王制乐“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

说明先王制乐的本意在于调节人的感情,人感情中的哀悲之情,可以通过音乐得以渲泄,不良情绪可以趋于平和,有了乐的调节,人们不会心惑智乱,做出有违礼仪的事来,以此来实现修身养性。《礼记乐记》中还总结乐所具有和谐秩序的教化功用,“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门之中,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以定和,比物以节饰,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与礼密切配合又相互辅助,在调节人心的同时和谐各种关系,既达到了修身的效果,又有着和谐秩序的作用。

如果觉得《儒家礼乐文化的教化功能 是修身的重要方法(是核心的价值观念)》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