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真正的养生圣地就是这个样子的

2023-02-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养生圣地

阴 坡

文/黄银芳 图/胡胜 吴星星

红土乡大岩村阴坡组,距集镇15公里,山狭路陡人稀,不通公路。阴坡197口人,喝山泉水,吃农家肥种的粮食和蔬菜,人均寿命78岁以上,现有7名80岁以上的老人,付大姐95岁,耳聪目明,刘光新85岁,还能背动80斤包谷上红土溪去赶集。

舒凤阶77岁了,儿子媳妇全部在外面打工,他一个人在家喂一头猪,八只山羊,种七亩多地。问起他的饮食起居,“早上起来一杯茶,兑点蜂糖,一天三顿包谷饭,神清气爽的。茶是在自己山上采的野茶,蜂糖是自家的土蜂蜜满山采的野花糖。”他有些得意地说。

春到阴坡看百花开,夏到阴坡在汪家河摸鱼,秋到阴坡赏满山红果黄叶,冬到阴坡听泉水从积雪中哗哗地流过的声音,烤着柴火吃着烧洋芋听阴坡人道古说今。这里没有农药蔬菜、没有化学污染,原生态的美景、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犹如世外桃源。这是阴坡人几百年集下的财富,亦是世人养生的最佳选择之地。

大山深处有人家

阴坡,一粒不染凡尘的净土

一面坡,就似一把绢做的扇,3平方公里,从冬竹坪到王家大山,800米的垂直落差,斜向而上,以深谷狭豁为轴,第次展开。用钉耙和挖锄做笔,蘸汪家河的水在高峰峻岭处点丹青。青山做骨,黄土为肤,蓄草、木为发,水为梳。汪家河,做了一架不知疲倦的水车,将它滋润得就如一个丰腴的少妇,婀婀娜娜地,千娇百媚。

汪家河,发源于黑岩洞暗河,经阴坡山脚转20里,汇入清江,绕得上阴坡的路时如阶梯时成陡坎。于峡口、巨石处,飞流直斜,雄宏如狮吼;于平底浅滩,则柔美秀丽,婀娜流经。

1880年,改土归流而至的汪公、彭公、舒公,选了这以汪家河为界,与城墙岩隔岸相守,易进难出,易守难攻的偏狭之地,自是喜静,便应了汪家河极柔之美,把这绢一般的“扇”,叫了阴坡。汪公沿河而居,那一条河流便叫了汪家河,舒公落脚虎棬凹,后因到彭家上门入赘,迁址冬竹坪坎上建舒家大屋场,虎棬凹后来为梅姓人家居住,称梅家凹。三姓人各据一方,在此挽草为记,与土著民互为通融,似是今日阴坡九姓人氏一百多年生发与共的成因。

这就是阴坡,恩施市红土乡最深山处的一个原始村落, 因了一湾水,一坡灵动与生气,成就了一粒不染凡尘的净土。

羊角山侧影

早春,在阴坡徒步旅行

4月14日,我们一行四人沿原始村落马弓坝,从清江的支流马尾沟溯流而上,在冬竹坪踏“天梯”过河进山。时而沿着汪家河嬉水而行,时而又走进林荫小道,踏着厚厚的落叶,绵软温暖。枯枝“嚓嚓”的脆裂声与枯叶“咝咝”的摩擦声刚柔相济,便又多了些许惬意。阳光从高树软藤的枝叶间撒着金色照进来,鸟儿穿梭不停地欢叫,那心便飞了起来。一个鹅卵石与另一个鹅卵石,许是被远古的海洋遗落于此,现在却在汪家河以一根独木联姻。站在独木桥上,看自己的倒影被浑圆的土鱼穿梭,便忘记了踏上独木桥时的那些战战兢兢。

下河、爬坡,山路十八弯地起程转合。在傲天长“咩”的羊角山下,在刀削的日照岩前,在葛藤湾的葛仙女母子沐浴图前,在穿着大脚裤的小妇人端出来的那一碗浑圆肥实的土鱼面前,我仿佛回到亿万斯年前。石磨的鱼叉,火铳的硝烟,刀耕火种的小米,似见一群扎着茅草裹着树叶的祖先在那里以水当酒地狂欢。

牧羊人,在河边将鞭子甩起清脆的响声。一架风烛残年的水车,曾让文明在汪家河造纸厂的碾盘上碾压、成坯、出模……

爬上峰巅回头望,星星点点的,大山深处皆人家。只是山做了门扉,树做了卷帘,羞羞答答地欲露还藏处,灰瓦翘檐,一口老井,一匹竹简,一条小溪,一副妙笔丹青。在吊脚楼上听燕子“啁啾”低语,从四角天井看蓝天白云。风清云淡、闲庭信步,凭栏处,将山水看不够。晨起,山岚五彩纷呈,露珠晶莹剔透,青山醉了,绿树醉了,画眉醉了,人也醉了……

汪家河

阴坡情结

听说我们要去,60岁的刘先召把他出嫁的妹妹接回去给我们做饭。一桌丰盛的土家菜,一桌还不清的人情。

上山十里远,来到深山之中的舒家大屋场,与留守老人舒玉阶聊聊天。“博成,有客人进山,你哪门不带到我那里坐哈儿,那要来喝口茶哒再走。”舒凤阶叫住给我们带路的博成。那眼神能融化寒冰。

晚饭时候,来到老书记舒业赐家,他开门第一句话就是:“黄主任,阴坡你还没走够啊?”听得我的眼泪直打转。二十年前,我与这里的老百姓结下不解情谊。1996年,在从事计生工作,从大岩管理区到阴坡村来回一百多里,我每月最少要到阴坡三五次,每次来去两头黑,妇联主任程明腊怕我害怕,就会在最危险的地方打“呜嗬”“呜”我。阴坡山大人稀,农户居住分散,我几乎是哪里黑哪里歇。那时候老百姓真的是很困难,他们自己吃着炒面饭,却用小薣子给我一个人煮点米饭。二十年了,每次想起这些,就会心存感激,就会心酸落泪。

老书记的老婆不在家,他边给我们做饭边陪我们聊天。“儿女都搬出去了,想接我们走。”他说:“舍不得这里的青山绿水。”说着话,他一会儿就端来了晶莹剔透的蒸腊肉,腊蹄子火锅,炒金豆角,干春芽,打不散炒腊肉(一种野菜)。感叹他做饭之快时,说起那时候每次来,他都要烧一锅土鱼的事,“那时候走热哒下河洗脚,土鱼就来啃脚背,撮箕一撮就是一碗。”说起那些土鱼,老书记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吃完饭,在太阳能热水器下洗了一个热水澡,晚上每人一个铺,松软舒适。第二天吃过早饭,再上山时,带路的博成一路走一路接电话,村民们都竞相要求他把我们带到他们家去做客,博成怕打乱我们的行程,便一一回绝。电话那头就嬉笑着“骂”他“日白佬”。博成这时候,就会红着脸看看我们,尴尬地笑笑。他的电话声音太响,山那边都听得见电话里说的话。博成姓梅,是阴坡的组长,但满阴坡的人都叫他博成。

时隔二十年再来,程明腊主任到恩施带孙子读书去了。阴坡人家已经变得窗明屉亮,满楼挂的都是金灿灿的包谷、火红的辣椒、香喷喷的腊肉,乡亲们神清气爽、热情依旧,心里便安慰了许多。

复叶长生漆基地

本文原载于硒都网,有删节

延伸阅读

如果觉得《真正的养生圣地就是这个样子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