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刘健:梨花春带雨(经典咏流传—京歌《梨花颂》的艺术品位)

2023-04-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京歌,顾名思义,指的是由京剧唱腔风格发展而来的一种声乐体裁形式,从我国专业声乐教学和舞台表演,基本上涵盖美声、民族、通俗三大唱法,其中美声和通俗两种唱法可以说完全属于舶来品,民族唱法也并不是完全的民间原生态形式,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方声乐发声方法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唱法,客观上说应当属于中西结合的产物。

作为京歌而言,则于国粹京剧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从发声的角度看,采用戏曲演唱的发声方式,尤其注重“气”的运用,尤其以丹田之气作为动力源,再次就是结合喉、咽、口、头部等腔体的共鸣,讲求声音的穿透力;其次就是从咬字和吐字上看,讲求京腔京韵,字正腔圆,字音完全与京剧字音相同;再次就是在音乐上则突出京剧韵味,采用京剧音乐中的常用板式。京歌相对于京剧中的某一片段而言,则有着较大的自由性,它可以是叙事或者抒情,或者两者兼得,叙述具体某一形象、讲具体某一故事、抒发具体某种情感。如《说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就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特点,而《故乡是北京》虽已描述性为主,但更多的表现出抒情性特点。京剧片段则更注重的是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突出形象,更重要是的以一定的情节作为背景。如《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中对秦琼形象的刻画、《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中对诸葛亮形象的刻画等,都是建立在一定故事背景之中的。

京歌《梨花颂》是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由翁思再作词、杨乃林作曲。词作者翁思再是当代京剧学者、剧作家、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作为学者,出版了《京剧丛谈百年录》、《余叔岩传》等学术著作以及发表了《在梅派和梅兰芳体系之间》、《程砚秋的学者人格》等具有重要分量的论文。作为剧作家,创作有《大唐贵妃》、《玄奘出关》等历史题材的剧目作品。作曲家杨乃林现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自幼受到家庭熏陶,学习京胡,并在专业院团担任京胡演奏员长达七年,有着丰厚的戏曲音乐基础。多年来创作了《大唐贵妃》、《桂英挂帅》、《盛世中华》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梨花颂》表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主题。由于唐玄宗在音乐上的成就,被奉为“梨园之主”,而杨贵妃在历史上留下了“环肥燕瘦”的美誉,在艺术上,两者的结合则更加代表了音乐与舞蹈两种艺术的联姻,唐代音乐艺术的繁荣与两者的功绩是分不开的。历史上的很多文艺作品如《霓裳羽衣舞》(乐舞)、《长恨歌》(诗歌)、《长生殿》(戏剧)、《剑阁闻铃》(曲艺)都与两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此曲的艺术品位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音乐上采用了京剧二黄慢板板式,商调式与宫调式交替,节奏沉稳,从旋律上看,起伏有度,有张力、重细腻,不浮华夸张,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在心理和感受,突出旋律的的抒情性;二是从文学上看,歌词采用“一七”辙韵,以梨花为意象,高洁之中见真情,春来春去的盛开与消逝中又带有几分伤感,令人顿生怜爱之情,有古文之风,又几近于白话,韵味浓厚。此曲在演唱上注重梅派唱腔与身姿的结合,以婉转、细腻之咽喉凸显出大气、端庄之风范。从传唱上看,此曲雅俗共赏,深受人们喜爱,正所谓梨花春带雨,经典咏流传。

如果觉得《刘健:梨花春带雨(经典咏流传—京歌《梨花颂》的艺术品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