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宝宝巴士: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中国文化(还有很多)

2023-05-12 分类:养生资讯

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故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比较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春末夏初之交最盛大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有很多其他的叫法。有叫端午节的、有叫端阳节的、或者直接以节日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活动赛龙舟为主题的叫龙舟节的,或者以包粽子为主题的叫粽子节的不等。因为“端”的意思和“初”相近,故称“端五”也叫“初五”。而“重五”,也叫“重午”也是因为五月五日,月、日都是相同数字五才因此得名。

提到端午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在战国后期的楚国,有个叫屈原的大臣,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因小人当道而无法施展才华,最终眼看着国破家亡,绝望中跳入江内自尽。百姓们打捞了很久,始终没有找到他的尸体,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了他尸体,于是,在5月5日这天,划上龙舟,把糯米团丢入江内,希望江里的鱼儿不要吃屈原兄弟。这也是划龙舟和包粽子的风俗的由来。

虽说很多文档史料记载已经充分证明,屈原去世之前,端午节的习俗就有了,可人们更一厢情愿地把端午节看成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赛龙舟是人民喜爱的活动,历史悠久。

每当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们都会急匆匆地来到最大的河道边,希望能够提早预定一个好的位置,看到一年一次的龙舟大赛。其实,在端午之前,龙舟的排练已经开始了,因为是水乡,河道错综复杂,家门口就有一条小河,据说是可以通往江海的。我会经常听到龙舟经过时呐喊和敲锣打鼓声,于是就想着,啥时候可以尽情地去看下比赛呢。

在五月初五的艳阳天,我们汇聚到江河湖边,眼见一艘艘龙舟轻巧地下水,排列得整整齐齐,大人们都准备好了,等待着发令声响的到来。随着一声令下,人群中开始沸腾了,只见万桨齐动,船如离弦之箭,又如子弹一般,划过水面冲向终点,运动员们使出十八般武艺,你赶我追,毫不示弱,力争上游,获胜者欢欣鼓舞,而失败者也毫不气馈。小伙伴们看得带劲,或许,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吧。所以有人把端午节称作民间的体育节。

今天的社会已经进步,过去封建迷信的大多数活动,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做为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赛龙舟几乎在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广为普及。

端午节前后,满大街都在出售一种奇特的食品,这种食品呈圆锥型,现在也有长圆柱型,里面因口味不同,有精米、糯米、猪肉、蛋黄、红枣、豆沙等,外面用一张深绿色宽边植物叶包扎而成,人们都叫它粽子。

粽子是将精米及配料包在几片粽叶里,看似很简单,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品种。先就造型而言,有三角、四角和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南北差异很大。南方因为竹子多,就普遍取材竹叶来包粽子,而北方人则不然,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苇叶来包粽子。粽子的个头大小也差异很大,重的高达两三斤的,轻则小巧玲珑。就口味而言,也是有甜有咸。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有咸蛋肉粽,此外,不同的地区的市场上还可以买到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酸菜粽、火腿粽等。以上这些粽子,我都没有见过,希望将来有朝一日得以一见,这是后话。

除了划龙舟和包粽子,端午节那天,古人还会喝雄黄酒、门口挂艾叶喝戴香包等。端午节既然是恶日,雄黄肯定是不能少的武器,人们将雄黄泡在酒里做成雄黄酒,它在避邪去恶方面具有强大的威力。传说白娘子就是喝了许仙的雄黄酒,才显露了真身,结果吓到了许仙,可见,雄黄酒的威力之大。

艾叶是艾草的叶子,它含有奇特芳香,可驱蚊,净化空气。到了五月五,家家都喜欢在门前挂上艾叶。一方面用来驱鬼,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新空气,衬托节日的气氛。

而戴香包也是端午节特别流行的一种习俗。香包也就是我们平日里说的香袋、香囊、荷包,有用五色丝线编而成的,有用布缝成的,里面会装上香料,香料的取材也很广泛,比如中草药白芷、川芎、苓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戴在胸前,香气扑鼻。

关于端午的风俗还有很多,后续再慢慢整理。

欢迎关注@民俗这点事 每天和你分享民俗知识,我的生活感悟、见闻、干货、小故事,给平淡的生活添点料。感兴趣的话,就请关注我吧!

如果觉得《宝宝巴士: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中国文化(还有很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