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惊蛰养生——口腔溃疡之反复发作(中西医辨识大对比)

2023-05-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4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惊蛰养生---口腔溃疡之反复发作,中西医辨识大对比

01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二月十二日(公历3月5日) 10:56:44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具动态画面感的节气——“惊蛰”。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惊蛰时节,春催万物,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自然景观,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国古人划分惊蛰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古人很重视惊蛰节气,并留下了不少习俗:

惊蛰吃梨 一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二是可让虫害远离庄稼。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惊蛰祭白虎。驱邪,驱百害。惊蛰祭雷神。客家人炒虫。这都说明了惊蛰节气的特征,春雷惊万物,一切都有了新的生机。

02

中医更是重视惊蛰节气时的养生:《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发陈,含义有二:一者生机萌发,推陈出新;二者宿疾易发。阳气从此刻才算真正意义上开始升发,发陈也真正地显露出来。

惊蛰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更应该抓住时机,利用惊蛰时“旧病复发”的特点,结合各方面的表现,辨识自己的体质(见前日文章),找准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养生健体。

惊蛰,既是流感、水痘、结膜炎等病症的高发期,也是慢性肝炎、哮喘、结石、皮肤病等旧病易复发的时期,也是感冒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时期。

今天就“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从西医角度、中医角度对比辨识一下,从治到预防,从点到面,从自己口腔溃疡发作的特点,到辨识自己属于何种体质,处于亚健康的何种何阶段,认清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锻炼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其余的可加关注,后续推出。

03

西医比较直白,容易理解。

口腔溃疡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可诱发,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主任医师 刘宏伟认为有以下几种:

遗传因素

调查显示约40%的患者有口腔溃疡家族史。

免疫因素

免疫力下降使机体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同时,免疫反应过程中也消耗了免疫蛋白,使口腔的免疫平衡状态被打破,加速口腔溃疡的发生。

精神因素

人们精神压力较大时,容易产生烦躁、 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睡眠质量不佳,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易受病毒感染,从而引发口腔溃疡。

饮食因素

偏食可导致人体内维生素(铁、锌、叶酸及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摄取不均衡,从而导致口腔溃疡。例如锌是体内多种酶的重要成分,能影响细胞的分裂再生,减少口腔黏膜消化黏液蛋白的合成,导致口腔黏膜层剥脱致病。

创伤性因素

以物理性损伤最为常见,比如食用尖锐食物(如薯片、鱼骨、带壳类海鲜等)造成的划伤或磨损、自身的牙齿误咬、佩戴矫正牙齿的牙套、牙刷划伤等,都易损伤口腔黏膜造成口腔溃疡。

其它因素

女性经期前血清中孕酮含量偏低时,口腔黏膜易发生溃疡。

在治疗上主要以局部消炎、缓解口腔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为原则,全身治疗以延长间歇期为治疗目的。全身治疗主要补充维生素C片、维生素B族片等,严重者使用免疫制剂。

小儿口腔溃疡要注意消除致病因素,比如偏食导致维生素缺乏、咬唇、咬颊、口腔卫生不佳等。

孕妇尽量不使用药物进行口腔溃疡的治疗,可用淡盐水进行漱口,将冰敷在溃疡处,让冰屑在溃疡处慢慢溶解,同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更是按中医分型给出了不同的中药方剂。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 主任医师 刁雨辉 提醒大家:

以下几种药经常服用,会出现口腔溃疡。并给出建议。

润喉片

很多人觉得华素片、银黄含片等润喉片含在嘴里清凉舒适,其实这种“清凉”的感觉是润喉片中薄荷、碘等成分的作用。这类成分在起效的同时,还可能影响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对口腔黏膜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含服,可能引起口腔溃疡。

建议:

咽喉不适时,最好按照说明书上建议的用量含服,若连用3~5天后症状未见缓解,应及时就诊。

抗生素

抗生素常被用来治疗细菌感染,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真菌感染,引起口腔溃疡,尤其是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等广谱抗生素。

建议: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感冒、腹泻等常见病大多不必用抗生素。

另外,抗生素是处方药,应严格遵照医生处方来购买和使用,这样才会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解热镇痛药

布洛芬、扑热息痛等药物多用于止痛、退烧,但是发热时,口腔黏膜比较脆弱,如果服用时药物在口腔停留过久,易引起黏膜损伤,造成口腔溃疡。

建议:

服这类药物时先喝点水,润润口腔,以免药片粘在黏膜表面,难以下咽。

漱口水

某些口腔问题需要使用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的药用漱口水。如果相应的口腔疾病好转或痊愈后,仍继续擅自长期用,可能引起口腔内正常菌群失调,增大口腔溃疡的风险。

建议:

抗菌漱口水一定要遵医嘱使用。

激素

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哮喘喷剂后,如果没有及时漱口,可能造成激素在口腔长期停留。

滴完含激素的眼药水后,如果没有及时按压内眼角,药物成分可能通过鼻泪管进入口腔。

这两种情况虽然不是直接口服药物,但可能对口腔黏膜造成影响。长期频繁的激素刺激也可能让口腔黏膜受伤,增大口腔溃疡的风险。

建议:

哮喘喷剂使用后要立即用清水漱口;滴眼药水后,要及时按压内眼角1~2分钟。

04

中医方面自然是以四诊八纲来进行辩证论治,这些自然有专业中医师来帮你诊治施药。

如果你是个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明白,不想到医院排队的人,自己买药又没治好,就要认真看了。

食疗方面,自己对症,很好找到。就不再展开。这里主要帮你认清自己属于那一型,附些小偏方。再介绍一种复杂型。

心火上炎型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心在五行中属火,主血脉,开窍于舌。平时脾气急、爱发火置气,或者心里总揣着什么事导致焦虑,都会内化为火,影响到血脉的正常运行,出现壅滞、逆乱的情况,导致局部堆积了大量垃圾,爆发出来则为疮疡。痛则不通是也

常见表现:心中烦热,焦躁失眠,口舌糜烂疼痛,口渴,目赤,舌红,小便黄

小偏方:

小苏打(蒸馒头蒸包子发面用的)10克,纯净水1000毫升,按这个比例混合均匀后漱口,别学蜡笔小新咽下去。一天可反复多次,如果漱完口觉得嘴里还有溶液残留,可以用温开水再漱一次。

去肉的核桃壳8个,捣碎后加水煎煮30分钟,反复漱口,一天可多次进行。

板蓝根冲剂一包,加适量蜂蜜调和成糊状,外敷患处。敷药后1小时内需暂停饮食,也不要用舌头去舔,一天可涂多次。

五倍子10克,蜂蜜25克,绿茶1克。将五倍子加水400毫升,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和蜂蜜,5分钟后分2次徐徐饮下,一般3天左右即可见效。

用手指或点穴笔按压手掌面中指根部的「口内点」,深呼吸,同时按压,一般都会觉得胀痛。保持6秒以上,同时缓缓吐气。反复操作10~20下,每日2~3次,当天就能感到疼痛减轻。

脾胃伏火型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嘴唇、牙龈都跟脾有关联。贪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是羊肉、樱桃、荔枝、坚果这样火热之性明显的食物,都有可能使口腔溃疡爆发。

脾是个实心的脏器,但与之关联的胃和大肠却是空心的,有受纳的功能。所以但凡你当时没管住嘴,那些身体不太欢迎的食物都会在胃和大肠里作乱作妖,产生实热或者是饮食积滞,进而影响脾的功能,出现口腔溃疡。

常见表现:

口干口渴,腹部常有烧灼痛感、按上去硬硬的,易饥饿,大便干燥或泻恶臭味的稀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厚而干燥。

若有饮食积滞,郁而化热,则多见腹脘胀痛,恶心,打臭嗝,反酸水,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臭秽,舌苔厚腻等症状。

小偏方:

去生鸡内金30克,用火烧成灰状物之后碾碎,敷在患处,每天可进行数次。

2. 参照上文小苏打溶液漱或核桃壳煮水漱口方。

3. 脾胃蕴热者,可用芦根6克,知母3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饮食积滞者,可用炒山楂、炒麦芽各6克,藿香2克,炒栀子2克,沸水冲泡后饮。 上两方,都是每天喝2次,配合外敷的方子服用大概3~5日。

脾虚湿困型

脾的一大功能就是运化水湿。如果脾不够强健的话,必然会导致水湿在体内大量留存。脾属土,喜燥而恶湿,体内湿邪壅盛反过来又会使得脾更加虚弱,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如果把口腔这一圈的嫩肉比作成纸的话,你可以琢磨琢磨,点个火可以把它烧坏,而把纸长时间放在水里,不也同样能它泡烂吗。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曰:「脾属土,其应湿,湿胜则伤肌肉」。口唇的肌肤长期在这种湿漉漉的环境里浸泡着,当然容易溃烂。

很多人说,自己吃东西的时候老是会咬到嘴唇舌头,继而溃疡。回头琢磨琢磨,是不是因为湿邪太盛导致水肿,胖大舌越界进入了牙齿的咬合范围里呢?

常见表现:

体质困重,食欲不佳,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胖、苔白或腻

小偏方:

1. 取丁香9~15g,打碎,放入杯中,用冷开水浸过药面,大约经过4小时后,变成棕色药液,用时取棉签蘸药液涂于溃疡表面,每日数次,2~3天即可见效即可见效。

2. 参照上文小苏打溶液漱或核桃壳煮水漱口方。

3.茯苓6克,炒白扁豆9克,藿香6克,最好是用锅或者养生壶煮20~30分钟,沸水冲泡也行,就是效果差点。每天喝2次,配合外敷的方子服用大概3~5日。

上热下寒型

这一种就是复杂型,需要辨清真假。

这样的人,一方面很怕冷,手脚不温,消化不怎么地,总是拉肚子或便秘,还痛经,一方面又总起暗疮,嗓子老发炎,眼睛老红肿,口腔老溃疡。

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在《医理真传·卷一》对于这个现象解释为「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肿、耳肿、喉痛之症,粗工不识,鲜不以为阴虚火旺也」。

说白了,就是寒湿之邪过盛,自下焦慢慢堆积,把虚弱的阳气往上驱赶,犯到头面部,便是那些所谓的「上火」症状。

如果按照一般的做法,吃点三黄片、牛黄解毒片之类苦寒的清热泻火药,你想想看,这完全就是扬汤止沸饮鸩止渴啊,脾胃都吃坏了,身体里本来就不多的阳气全让你祸祸走了,寒湿反而越积越多,情况能不加重吗。

常见表现:

易上火,同时畏寒,肤色暗沉长黑斑,肢体水肿,四肢不温,时而肚子冷痛腹泻,时而便秘,舌淡胖,苔薄。

小偏方:

下寒则肾阳弱,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心火引下来,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平衡。一方面可以选足浴粉来泡脚,改善下寒的本质。另一方面,就是用睡觉来治疗,怎么睡,看我前面的一篇,熬夜补觉就行。

心中建立起辨证辨己的意识,治疗、调理、养生、防病才能百发百中,在万般方法面前,你才不会蒙圈,更不会盲目从之。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如果觉得《惊蛰养生——口腔溃疡之反复发作(中西医辨识大对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