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何说宋明儒家理学和心学思想其实都是从《孟子》中汲取营养的

2023-05-19 分类:养生资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顺乐受法

孟子,原名孟轲,比孔子晚生了一百来年,但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念推行于天下,是儒家亚圣。儒家思想是道德理想主义,如果说孔子是道德理想国的缔造者,他搭建了道德理想国的框架,那么孟子的功绩,是把这个道德理想国装修得更加富丽堂皇。

唐代韩愈提出道统说,认为儒家学说的正统,只有四人,分别是孔子、曾子、子思和孟子。孔子把学问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子思,然后又通过子思传给了孟子,孟子死后,这个正统就失传了。孟子的地位由此提升,到了宋明时代,理学家登上思想舞台,像北宋大儒程颢、程颐两兄弟,还有南宋的朱熹,他们都从《孟子》中汲取营养,来创立新的学说。所以宋明儒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像气、天这些观念,都能在孟子那里找到源头。

人性本善是孟子一切思想的基础。事实上,孟子的整个思想,都是由人性善这个心理前提直接推导出来的。“善”就是把“好”大而化之的说法,孟子觉得如果有一种价值,是值得大家追求的,大家也都想去追求,这种价值就是善。善是从人的本性里出来的,他有一个著名的“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性本身既然包含了这四个善的源头,所以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

孟子主张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在这点上起点相同。孟子认为人性本身是向善的,但是外在的环境会带坏人,让你作恶。要从向善转向真正的行善,依靠本能是不够的,你要对善有相当的自觉,才能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

孟子主张行善要淳化外在的社会风气,这样可以缩减社会给人作恶的空间,不过要依赖先知先觉者的教化。孟子认为有先知先觉的人,比别人更能洞察世界,比其他人总是快半拍。孟子自我定位是先知先觉者,他这样的人有教化天下的责任。孟子认为让每个人持续提高自己的修养,抵制外在的侵蚀。

提高修养的方式,有三个做法,养心,养性,养气。

养心:寡欲,也就是削减自己的欲望。欲望少了,精力就腾出来了,就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自己的本性了。

养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养气:把“理性凝聚为意志”的过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把你思考过后认为对的、好的东西,变成你的信仰,来支撑你的行动。

修养的终极目标: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种大担当,不是判断形势利弊后的选择,而是从自己的人性中主动生发出来的东西,很有感染力。

如果觉得《为何说宋明儒家理学和心学思想其实都是从《孟子》中汲取营养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