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何对保健品情有独钟(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2023-05-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为何对保健品情有独钟

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见习记者 林乐雨

保健品消费陷阱几乎没有新花样,却让老人频频中招。据浙江省消保委统计,养生讲座、名医义诊、免费旅游、优惠赠送等手段,仍然是当下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最常遇到的消费陷阱。

“都是10多年前的老套路 ,应该一眼就能看穿,怎么还会轻易上当?”很多人对老年人常“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百思不得其解。

记者联系上几位购买过或正在购买所谓保健品的老人,听了他们的心路历程。

吃了保健品我才安心

杭州的任大伯今年75岁,他一天要吃五六种保健品,哪个产品能够保护心脏,哪些成分可以降低血糖血脂,介绍起来头头是道。

一盒保健品便宜的两三千元,贵的上万元,任大伯平时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积蓄几乎都用来购买保健品,一次性支付三五万元是常事,多年下来,已经花了60多万元。

一开始,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后来,越来越多的小伙子送货上门,一边介绍保健品功能,一边和任大伯分享养生知识。听得越多,他越觉得保健品必不可少。

任大伯对保健品的痴迷引起家人不安,家人劝说无效,只得带着他到医院找专家咨询。“保健品不能随便吃的。”听完医生的劝告后,任大伯终于同意将没吃完的保健品退回。

吃了多年的保健品一下子断了顿,任大爷觉得浑身不自在。一会儿量血压,一会儿测血脂,就怕自己身体出现什么异样。

不久后,推销员小王找到了任大爷。“爷爷,这款保健品加了最新研究成果,控制血压效果特别好。”小王在一旁滔滔不绝,任大爷的心思又活络起来。

“老人家多补总没坏处。”小王这句话说到了任大爷的心坎里,于是,家中又出现了各种新款保健品。

“年纪大了毛病多,补总比不补好。”任大伯说,“不管有没有效果,吃了我就安心。”

别人上当受骗我不会

“我躲过了很多消费陷阱,想要骗我很难。”面对记者,68岁的李阿姨笃定地回答。

李阿姨是某保健品的忠实客户。“我是经过深入调查的。”李阿姨所说的调查,指的是她认真听完“专家”讲座,上网核实相关的健康原理,又与圈子里的小姐妹交流一番。“我还上网调查这家公司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是一家正规公司。”她自信地说。

“全方位的调查”再加上“眼见为实”的经历,让李阿姨彻底放下防备。一次活动现场,推销员介绍一款能够“有效缓解帕金森病”的产品,观众席上站起一位老人,要求免费体验。“他的手抖得很厉害,和帕金森病很像。”李阿姨说,5个月后,两人在一次联欢会上“不期而遇”,“他的手不太抖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此,李阿姨成为这家保健品公司的长期客户。

“‘自信’是不少受骗老人的共同特点,他们总会对自己认为的调查结果深信不疑。”李阿姨所在的社区工作人员蒋女士说,“有些老人来老年活动中心的时候会聊起保健品,有时,他们还会互相推荐。我们有时也会提醒他们,在看得到、想得着的地方作假并不难。”

不只是李阿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数老年人都不承认自己遭遇过消费陷阱。“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力,陷入保健品消费骗局而不自知,在我们社区的老人中已成为一种现象。”蒋女士说。

很多老人还对自己的自制力很有信心。免费旅游背后藏着怎样的小心思,绝大多数老人都心知肚明。“只玩不买”是很多老人出发前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可结果往往背道而驰。

我把自己变成“特工”

买保健品得不到子女支持怎么办?有些老人还演起了“谍战剧”。

63岁的薛阿姨也是保健品的“粉丝”,且消费能力极强。每天把孙辈送去上学,她就会和销售人员联系,后者则上门推荐各种“非常有针对性”的保健品。“喏,这款牙膏用了可以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这个口服液对老年人清理肠道和排毒特别有效……”在和记者聊天时,薛阿姨的语气也像个保健品推销员。

“时间一长,我一说要买保健品,家里的氛围就会变得紧张。”薛阿姨说,她和女儿一说到“该不该买保健品”,就会不欢而散。女儿认为保健品推销就是陷阱,薛阿姨责怪女儿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为了不引发家庭矛盾,薛阿姨把自己变成了“特工”。床底下、衣柜里……家里能藏东西的地方都成了她的“秘密基地”;大盒的保健品目标太明显,就全部拆封,化整为零;保健品推销员“上门服务”需要提前和薛阿姨预约,女儿不在家的时候,是两人最佳的“接头时间”。最近,保健品公司推出了寄存服务,付款之后商品由公司代为保管,吃多少拿多少,“周到”地为像薛阿姨这样的老人解决“痛点”“难点”。

“我身边的朋友都不敢和孩子们说实话,保健品公司组织活动时,我们通常只和孩子们说是姐妹团聚。”薛阿姨说。

作者:林乐雨

来源:浙江老年报

如果觉得《为何对保健品情有独钟(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