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民间故事:女子给公婆喂猪食 跟员外私通(最终自食恶果 教训啊)

2023-05-20 分类:养生资讯

引子:儿媳林氏与婆婆方氏向来不和,一天早上,二人被发现死在房中,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死者脚上一只绣花鞋为何不见了?

明朝时候,河州某乡有个货商叫徐良,娶妻林氏,十分貌美,但其性格颇为凶悍,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将徐良骂个狗血淋头。徐良爱妻切切,根本不与之争吵。每每被林氏谩骂时,他只当耳边风一般,左耳朵听进去,右耳朵很快就出来了。徐良老母方氏,见不惯林氏的嚣张跋扈,常常帮着儿子数落林氏。林氏假意落泪,佯装收拾行囊回娘家,徐良多次跪下来向其求情。方氏见儿子如此护着林氏,渐渐地也只能忍气吞声了。

由于徐良经常外出经商,一走就是半个多月,所以自他走后,家中就只留下了林氏及其公婆方氏。方氏患有眼疾,看东西很是模糊,徐良在家时,其饮食起居,基本都由他照顾。徐良外出后,照顾方氏的重担,就落在了林氏身上。

一日,徐良收拾了行囊,又要远行,临走之前,他拉着林氏之手,千叮咛万嘱咐,“娘子,这次出去,我可能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我不在家的日子,请你一定照顾好老娘。”

“相公放心,我一定会把老娘照顾得舒舒服服的。”林氏答应得爽快,然而,等徐良一走,她就露出了狐狸的尾巴:不但经常打骂方氏,还给她喂猪食。方氏年近七十,在本乡中又没亲朋,因此每每被林氏欺负,她都找不到旁人倾诉。为了苟活,她只能忍气吞声。前几次,林氏也这样对待过方氏,方氏也曾告知徐良:这个儿媳不是盏省油的灯,找个机会把她休了吧。徐良不相信林氏会做出这种事情,所以每次把方氏的话也当成了耳边风,只在耳边吹吹就过了。因为这个缘故,林氏气焰更加嚣张。

本乡有个姓李的员外,年近五十,家有一妻四妾,可他还不满足。看到漂亮人家的女子,总要想方设法弄到手。李员外得知林氏喜欢穿戴,便偷偷地买些胭脂膏粉作为礼物送给她。如此一来二去,两人就暗地里搅在了一起。

徐良走后的第二天下午,李员外就从徐家后门摸进去,跟林氏做那见不得人的勾当。为了避免被放方氏发觉,林氏每次在做这事儿之前,都会让方氏喝一杯促进睡眠的黑茶,方氏往往一睡就是两三个时辰。

在徐家隔壁,住着一个破落户侯三,这小子三十七八了,还未娶妻。他一直觊觎林氏的美色,却苦于找不到机会下手。这日下午申时,李员外办完了事,悄悄从徐家后门出门时,正好被侯三撞见了。侯三一眼看出二人关系不简单,于是等李员外走后,他翻入徐家院子,找到林氏并威胁道,“徐娘子,你跟李员外的事情,我刚刚看得一清二楚,你若不想让徐良知道的话,就乖乖帮我办一件事情。”

说着,侯三就开始对林氏动手动脚。当时,林氏正坐在梳妆台前梳发,她从铜镜里看到侯三那尖嘴猴腮的丑脸就觉得厌烦,当即起身呵斥道,“我跟李员外能有什么事情?你有本事就去告诉徐良啊,你看他是听我的还是信你的。”

说罢,她又抬腿狠狠朝侯三跨步踹了一脚。侯三猝不及防,裆部一脚被林氏踹中,剧烈的疼痛让他一阵龇牙咧嘴,当然也让他火冒三丈,于是他张开魔爪,像饿狼一样朝林氏扑去。他本以为,林氏会被他的阵势所吓住,会乖乖地从了他。不料,林氏愈加剧烈。这更惹恼了侯三,他猛地揪住林氏的长发就往冰冷的墙壁上撞去,边撞边骂,“你个贱人,我跟李员外同样是人,为什么你对他笑靥如花,对我却是这般狠辣?”

二人的打斗声,竟将方氏惊醒了。虽然她眼睛不好使,但她耳朵灵光,很快她就听清了打斗声是从儿媳林氏的房间传来的。别看二人平时不和,可关键时刻,方氏还是以大局为重。她猜到侯三那泼皮趁儿子不在家,跑到媳妇房中干坏事来了,于是赶紧找了把扫帚在手里,踉踉跄跄摸到了林氏房间,冲到侯三背后就是一阵乱打。

侯三背部受敌,更觉恼怒,他先丢了已经被他打得鼻青脸肿的林氏,再抬起一脚,将方氏踹了出去。方氏打了几个趔趄后,一头栽倒在床角边,再也没爬起来。林氏见一滩鲜红的血液从方氏后脑勺流出,估摸着这老婆子已经死了,不由得张口大叫,“杀人啦,快来人救命啊!”叫罢,她转身就朝门外飞奔。侯三眼疾手快,一把将林氏抓了回来后,用放在梳妆台上的一把剪刀将林氏刺死了。

侯三早已得知林氏与方氏二人有隙,为了制造一个二人不和,趁机动手伤人的假象,这厮把剪刀放在了林氏手上,随后转身准备离去。也不知当时他是怎么想的,竟将林氏右脚上所穿的一只绣鞋带走了......

话说本村有个贼人丁松,知道徐良做生意赚了不少钱财,早就想对他动手了。这一日他打听到徐良外出远行,家中只有一个眼睛不好使,外加一个漂亮的儿媳后,他就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当夜就翻进徐家院子,摸进了徐良的房间。起初,他并没有发现林氏的尸体,只在屋内一阵乱摸,最后还是因为脚踩到了林氏的尸体,一个没站稳栽倒在地,他才发现屋子里死了人。担心惹来杀身之祸,这小子连刚刚摸到手的金银首饰都顾不得拿就狼狈而逃了。

第二日巳时,李员外又来找林氏玩耍。然而,在后门打了半天暗号,也不见林氏来开门。他顿觉奇怪,就围着院墙走了一圈,准备找个低矮处,往里面瞅瞅,看看林氏在干什么,为什么还没动静。当他走到东南角的一处院墙时,竟发现墙上有个血脚印。而且,在他所站不远的地砖上,也有这种脚印。

李员外顿感不妙,急忙叫来里长道,“老张,这家八成是死人了,你赶紧敲门问问情况,如果没人的话,最好带人进去看看。”

里长张富贵赶紧扬声大叫,“方大姐在家吗?徐娘子在吗?”

如此地叫了七八遍,屋内也没人回应。张富贵见院门外并未落锁,不由得使劲推了一下,推不开,说明院内应该有人才对!可怎么就叫不开呢?肯定有问题!当下,张富贵跟两个村民撞开院门,急急在四处一阵找寻。这一找才发现,林氏和方氏都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本乡还从未发生过如此恶性的案件,张富贵吓得不轻,立即请人去县衙里报了案,他则跟几个村民一起留在案发现场,防止被破坏。李员外担心惹来官司,悄溜溜地回他家去了。

不久,青年县令蔡应荣带着一帮衙役来勘验了案发现场。蔡知县发现:方氏是后脑勺撞在了床脚上,因流血过多而导致其休克性死亡;林氏被剪刀捅中腹部而亡。

“是谁第一个发现死者的?”蔡知县在屋中勘验了一阵后,便叫来张富贵询问。

张富贵发现李员外不在现场,为了逞能,他便说道,“回大人,是小的第一个发现的!为了本乡村民的安宁,小的每天早晚都要在村中各巡查一次。今天早上巡查至徐家大院外时,我忽然发现他家院墙上有一个血脚印,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于是我高声朝院内呼叫。然而叫了半天,都没人回应我,我越加觉得事不对劲,我赶紧叫了两个村民把院门撞开一探究竟。这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你们可有移动过尸体?”蔡知县不想听张富贵说那么多无关紧要的事,便一口打断。

张富贵又赶紧说道,“绝对没有!我知道只有保护好现场,才能帮助大人破案。”

“你这觉悟挺高的嘛!”蔡应荣笑着点了点头。这时,捕头赵军来报,“大人,我们在院子东南处的墙内外,均发现一枚血脚印;另外,出了院子,在外面的青石板上,也发现几个脚印。凶手应该是行凶之后,顺着那血脚印逃跑了。我已经命曹云寻着那脚印,先行去侦探了。”

“如此甚好。”蔡应荣又点了点头。

张富贵则皱着眉道,“大人,难道这件案子,还另有凶手不成?”

“那你以为呢?”蔡知县笑着反问。

张富贵挠了挠后脑勺道,“这个林氏和方氏向来不和,以前经常吵得面红耳赤。我看她们死时的样子,好像是二人又发生了争吵,随后林氏不小心将方氏推到床角碰死了;林氏发现她婆婆死了,害怕徐良回来找他麻烦,所以就举起剪刀自尽了。”

凶手故意伪造了案发现场,目的就是想让张富贵这样的人认为:方氏与林氏吵架后,发生了争执,在此过程中,方氏被林氏推了一掌,随后脑袋撞倒床角,直接给碰死了。林氏见方氏死了,担心丈夫回来责备,于是举起剪刀自尽了。

但蔡应荣绝对不会这样认为!因为林氏的伤口,有一处正中心脏之处,她若是握着剪刀自尽的话,完全不用再拔出刀子,再去捅其他部位!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院墙上还有血脚印,说明凶手作案后离开了现场。

还有,死者的右脚上,为什么没有鞋子?蔡应荣命人四处查寻,均未找到跟死者左脚那只红色绣花鞋配对的鞋子。这时蔡应荣就在寻思:莫非凶手还有什么特殊的癖好?

在案发现场,蔡应荣还发现了一根金钗,一条珍珠项链,以及几个纯银镯子。综合这个迹象来看,凶手的杀人动机应该不是为了钱财,不然这几样东西,已经被他牵走了。

“报——”就在这个时候,派出去搜寻血迹的探子曹云匆匆赶回来报告,“大人,我们沿着血迹一路寻找,约莫找了两公里,来到了一条大河边。当时一艘渔船靠在岸边,渔民丁松正使劲搓洗一件灰色长衫,我怀疑他就是杀人凶手,所以把他抓来了!”

哦?凶手这么快就被抓了吗?围观之人听得这个消息,无不侧目,一脸兴奋地朝不远处的两个官差身上望去。那两个官差,正揪着丁松朝院子里走来。丁松边走边哭着脸道,“爷爷们,这不关我的事啊,我没有杀人——”

“本官都还没有说为何拿你,你怎么就说你没有杀人了?你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蔡应荣只盯着这个丁松看了几眼,就发现他长得尖嘴猴腮,完全不像个良善之辈,自然对他没什么好印象。

丁松被蔡应荣问得不知如何作答,曹云二话不说,一脚将这厮踹跪在地道,“你这狗贼,姓甚名甚,做什么的,赶紧如实向我们大人报来!还有,你为什么跑到这里来杀人?别说你没有啊,我们可是根据你的脚印找到你的!”

曹云说这话的时候,蔡应荣又发现,丁松脚上竟然没有穿鞋。难道这厮,发现鞋上有血迹,为了撇清嫌疑,竟把鞋子扔掉了?

这时,丁松哭哭啼啼回话道,“大人,小的姓丁名松,住在河边上,世代打鱼为生。小的真没有杀人啊——”

“你没有杀人,为何把鞋子藏起来了?我不信,你一直赤着脚吧?”蔡应荣冷声一笑,随手指了指曹云的双脚。

众人这才注意到,这厮果然没有穿鞋,于是纷纷大叫着,“肯定是他杀了人,不小心把血溅到鞋子上了,为了不被人发觉,他就把鞋子扔进大河里去了!”

“这个丁松肯定是杀人凶手,大人,抓了他为徐妈妈伸冤报仇啊!”侯三也在人群里凑热闹,为了让丁松背锅,他表现得对任何人都要义愤填膺。

蔡应荣得知这小子是徐良的邻居后,便问仵作,两个死者的死亡时间。得知二人大约是在前一天下午申时遇害的后,蔡知县便问侯三,当时他在干什么,可曾听到隔壁有何异常之声。侯三早就想好了说辞,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大人,当时小的去河边摸鱼了,根本不知道隔壁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村里的罗阿公看见了,大人如果不信的话,可以找罗阿公问问情况。”

这小子还真是能说会道啊!不过蔡应荣并不会轻易相信他的话,因为他发现,这个侯三的城府,可不是一般的深啊。想及此,蔡应荣将赵军叫到面前,悄悄吩咐了他几句,赵军迅速领命而去。

蔡应荣则继续问丁松,“你为何不穿鞋啊?”

“大人,小的捕鱼为生,时常在水上行走,因为怕把鞋子打湿,所以经常赤着脚。”对于脚上如何没穿鞋这点,丁松早就想到了说辞。曹云看出这小子是强词狡辩,不由得踹了他一脚道,“你如果没有杀人,那我们怎么会跟着那血脚印找到你的渔船边?”

“那——那不是我的鞋印。”丁松继续狡辩。

“我看你这厮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来呀,给我打!”蔡应荣一声喝令,早就摩拳擦掌的几名衙役,立即揪住丁松就是一顿胖揍。丁松熬不过刑,只得老实交代:“别打了,我招——昨夜我本来想摸进徐良房中偷些值钱的东西,开始我也确实摸到了几串项链,可我被死尸绊倒,发现屋里死了人,还怕惹上人命官司后,就把摸到的项链和银镯子又丢到了那屋中。因为在逃跑过程中,我踩到血了,我也是天亮了才发现,所以我把昨夜穿的鞋子扔进了大河中,然后把身上的衣服洗了又洗——”

这个丁松描述的,倒是与墙上留下的血脚印,以及现场留下的金银首饰相吻合。如果他说的都是真话,那么他应该就不是杀人凶手。想到这一点,蔡应荣再次向仵作确定死者的死亡时间,以及丁松的作案时间。丁松道,“小的昨夜是在子时,估摸着村里人都睡着了的时候进入徐家行窃的。”

死者死亡的大致时间,是在下午申时左右,这与丁松的作案时间不相合。蔡应荣联想到贼人一般是在晚上行窃,因此料得丁松这次没有说谎。

“你既然没有杀人,你为何要带走死者脚上的鞋子啊?”蔡应荣顿了顿,又问丁松。实际上他也不能确定,到底是丁松扯下了死者右脚的鞋子,还是真正的凶手将它带走了。

丁松一脸吃惊,“什,什么鞋子?大人,小的连到手的金银首饰都不敢拿,又怎么敢拿死者脚上的鞋子?”

这倒也是啊!如此说来,是凶手拿走了死者右脚的鞋子?确定这一点后,蔡应荣命里长在本村及周边广而告知:谁发现了死者右脚的那只红色绣花鞋,赏白银二十两!

众村民听得这个数字,便像寻宝一样四处寻找那只绣花鞋的下落。当然,他们无法进到徐家,只能在徐家大院外寻找。蔡应荣曾将怀疑的目光落到了侯三身上,可却没有证据,而且赵军找罗阿公核实过了,当日下午,这小子确实去河边摸鱼了。

半个月后,徐良从外面回来了,得知老母亲和林氏遇害,这小子哭得死去活来。可是人死不能复生,他还能有何办法?只得收敛了二人的尸体,送上山去埋了。然后时不时地去县里打探一下这个案子的消息,然而每次都是带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

至从林氏被杀之后,李员外再不敢在外面沾花惹草了,侯三却依然在村里我行为素,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般。如此地又过了一个月,就在人们快忘了此事的时候,侯三跟本村的谢寡妇好上了。谢寡妇是个逢场作戏的老手,她跟侯三交好,并不是看上了他哪点,而是想从他身上捞点儿好处,于是就在侯三跟她求欢之际,她笑着对这厮说道,“三儿啊,天下可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如果想对姐姐好的坏,是不是应该表示一点儿诚意呢?”

侯三没有经济来源,哪拿得出钱给这个谢寡妇表示诚意?无奈之下,他只能拿出林氏右脚所穿的那只绣花鞋给他一个狐朋狗友陈爽,让他拿着此鞋去县衙领赏,如果事成,他会给五百文铜钱作为报酬。陈爽摸着这鞋子还十分诧异地问,“三哥,你怎么会有这只鞋子?莫非那个林氏,是你所杀?”

“你开什么玩笑?我怎么敢随便杀人?这鞋子是我前不久在河边捡到的!肯定是丁松那厮怕坐实了杀人之罪,故意将他丢弃在了河边。如今他不是还被关在牢里吗?你就说这鞋子是你在河边捡到的,县令一定会认为这是丁松丢下的。一旦他这么认为,这个案子就算结了,你也算立了一大功。”

陈爽觉得有理,于是立即拿了鞋子去县衙里领赏了。当捕头赵军将这只绣花鞋递给蔡应荣时,他兴奋地说道,“大人,红色绣花鞋现身了!那个凶手,竟然敢拿着它明目张胆地来咱们这里领赏,我这就把他抓了可好?”

“不,应该是凶手让他来领赏的。暂且不要抓他,悄悄跟着他,看他最终会把赏金交给谁,那谁就是凶手。”蔡应荣一喜,心道:狐狸尾巴终于要露出来了。

赵军得了命令,很快拿了赏金给陈爽。陈爽没想到如此顺利地拿到了二十两银子,心中还有些郁闷:既然那鞋是侯三捡到的,为什么还要给他二十两?这钱应该跟他平分才是啊!于是,这厮急忙出了县衙,准备去找侯三。谁知,刚出了城门,侯三就从后面追上来,让陈爽把二十两银子拿给他。原来,这厮担心陈爽拿了二十两银子跑了路,所以就一直尾随他。

可惜的是,他并不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侯三向陈爽讨要二十两赏银时,赵军和曹云等人,立即从暗处奔来,将二人拿下了。蔡应荣也站到了侯三面前,他沉着脸道,“凶手竟真的是你——侯三,是你如实招供,还是让本官来审你啊?”

“大,大人,草民不知道你什么意思?”侯三还想狡辩,蔡应荣笑道,“你说说,这只绣花鞋是怎么来的?我们刚才都听到你说,这只绣花鞋是你找到的!”

侯三结结巴巴道,“不,不是找到的,是我,是我去河边摸鱼时,在河边捡到的!大人,这肯定是那个渔民丁松为了开罪,故意丢在河边的。还有,罗阿公看到我去河边摸鱼了啊!”

蔡应荣笑道,“丁松已经被我关了近一个月了,他怎么可能有机会把鞋子丢到河边?罗阿公确实可以证明你去了河边,但你完全可以在杀了人之后再去河边啊!”

曹云呸了一声道,“我们在河边搜寻了好几圈都没搜到东西,你怎么就捡到这只绣花鞋了?你这运气可不是一般的好啊!”

“你这狗贼,到了此时还不招供是吗?来呀,给我打!”蔡应荣又是一声吆喝,吓得侯三屁滚尿流,立马招供道,“别打,大人,那个徐娘子确实是被我杀的。只因她与村中李员外交好,我看不下去,便要求徐娘子也与我交好。可她看不起我,我一怒之下就跟她扭打了起来,不曾想这声音把徐老太也惊动了,她赶过来帮忙,结果被我一脚踹到床角,磕破了脑门。徐娘子见她婆婆被我误杀,又要找我拼命。我一气之下就用剪刀捅了她好几刀。为了开罪,我又在案发现场制造了她们相互争执,导致徐娘子把徐老太误杀,最后徐娘子自杀的假象......”

“你杀了林氏后,为何要拿走她右脚那只绣花鞋?”侯三所描述的,与案发现场所勘察的情形相吻合,蔡知县由此确定,这小子杀人罪名成立。但是对于他拿走绣花鞋这点,还感到十分困惑。这时侯三就说道,“因为徐娘子曾穿着此鞋在我身上踹了一脚,我害怕你们在那只鞋上找到我的罪证,所以我就把鞋子带走了。”

原来如此!案件真相大白,丁松的杀人罪虽然洗清了,但是他偷盗属实,因此还要蹲几年大牢;侯三杀人罪成立,被判斩首之刑。李员外虽然与本案没有太多关联,但其行为不检,导致林氏间接被杀,因此蔡应荣将其打了二十大棍,并罚银五十两给徐良作为补偿。

本案中,林氏行为不检,导致其最终被杀,她也算死有余辜了。丁松,李员外实属道德败坏,最终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也算是“恶有恶报”;当然,万恶的侯三最终被斩首,那才是大快人心。只是可怜了徐良和他老母亲,他们何罪之有啊,一个被戴了帽子,一个丢了性命,实在是命运弄人啊。最让人值得称赞的是审理此案的蔡知县,在那个刑侦手段并不发达的年代,仅凭一只失踪的绣花鞋,就将该案破获,实在是功不可没。经历了这件事后,徐良重新娶了个老婆,当然,他再也不出外经商了,而是在本乡中做了个小本生意。日子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一家人能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就感到很满足了,他常常对村人感叹:家和万事兴啊。

如果觉得《民间故事:女子给公婆喂猪食 跟员外私通(最终自食恶果 教训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