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失明52年(在他身上却丝毫看不到苦难的痕迹)

2023-05-21 分类:养生资讯

日前,82岁的张钦治老伯报名参加“永嘉十碗”美食评选活动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后,成了村里的名人,还会有素不相识的人特地来向他问好。

张老伯不知道什么是抖音,也不明白微信朋友圈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互联网连着全世界,远在国外的亲戚朋友也看过他擀面、烧面的视频了,而视频也可随时随地都能翻出来“看看”。

“网络嘛,像个图书馆,什么都有。”他这么诠释自己对于互联网的理解。

当记者一条一条地将视频底下的网络评论读给张老伯听,他乐得哈哈大笑。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又乐观开朗的老伯,是一位双眼失明的盲人。

重拾信心,不愿靠他人同情过日子

1940年,张钦治出生在永嘉江北(瓯北)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中排行老二。回忆起童年,他只说过去太困难了。

从13岁放牛开始,他一生辗转在农田、工厂之间,做过的活计不计其数。30岁之前,他参加过生产队的互助组、去永嘉四川炼过钢、在浦口的轮船码头打过桩、在建筑队当过泥水工,当过合作社青年队的队长和团支书。因为童年时没有念过书的遗憾,他在二十多岁又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民校,一边干活一边读书认字,没两年竟受邀去夜校教脱盲班学员。张钦治回忆这段历史,又哈哈大笑起来:“我字都没认全,都是白天去学、去问,晚上再去教!”就这样识了些字,到后来,工厂组织读《毛主席语录》,也都是他给大家念。

生活,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好。可命运突然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1970年,我30岁,结婚才10个月,妻子怀着孕,我刚刚调到岩坦车木厂工作了40多天。”张钦治继续回忆道,“突然就看不清东西了。”

“工友们和我关系都要好,每个人出5块钱,凑了一共有200来块,让我带着去看病。先后去了温州、上海、杭州,看了不少专家了,但是当时医疗技术条件不比现在…”

一开始是一只眼睛的视力减弱,后来是两只眼睛,再后来连模模糊糊的虚影都消失了,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空白之中。若是从未有过光明,便不会惧怕失去,但一个健全的人突然落入无边的黑暗之中,那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与绝望。

“刚开始当然接受不了,觉得自己这一辈子都‘当算’(完)了。”那是大儿子出生的第一年,张钦治就在家里休养了一整年,生活际遇一落千丈,突如其来的残疾让他喘不过气。

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家庭的担子必须要挑起来。怀着这样的念头,张钦治强打精神,让自己从失明的痛苦中振作起来,更让自己接纳、适应一片空白的世界。

说起这段过往时,张钦治说:“刚失明那段时间,我以为我老伴肯定待不住,会离我而去了。”可如今,老两口已经相伴走过了半个世纪,是一对金婚夫妇了。一如林徽因对梁思成说的那样:我用一生来回答。

失明之后,张钦治花了很长一段时间重新认识世界。眼睛看不见了,就只能依靠听觉、触觉来感知环境,免不了磕磕碰碰的,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受了多少伤,总算慢慢摸索出了新的生活方式,也慢慢与失明的自己和解。

“30岁之后,我还去过化工厂、美术实验厂、电子机械厂。”张钦治说,自己不愿意在工厂里当个闲人,靠别人的同情过活,所以干起活来往往比正常人更加卖力,现在很多修理家电设备的手艺,都是那几年积累起来的。

后来工厂因故停办了一段时间,他又回家当起了农民。自己家有一亩半的农田,又去租来三亩地,一年种两季的稻子,勉强可以让一家人糊口过日子。

“那时候种田,我自己拔秧、扎捆,雇了别人来插田,他们都赶不上我的速度,接不上!哈哈!收割的时候呢,我自己打谷子,也比别人快些。”

张钦治几乎一生都是满满当当地在忙碌着,从未有过停歇。1993年,他申请了因病退休,每个月的退休工资也够过日子,儿女陆续成了家、有了自己的事业,但他依然没有闲着,守着自己的几分农田,三不五时地依然会种些农作物。

自创体操,莳弄花圃,照顾老伴,还变着花样做美食如今的张钦治已是一位82岁的老人了,双眼失明52年,他早已习惯了眼前的世界,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几乎可以无障碍地生活。早年间还能独自出门走动,但近些年路上车多,家人也不放心他独自出门。

记者到家中拜访张老伯的时候,他正在修整“葡萄棚”。这是一个搭在顶楼小阳台上的简易棚架,张老伯把铁架子依墙搭起,让葡萄枝子可以缠绕着生长,又在上面盖了一层防雀网——虽然并没有什么大用处。“葡萄都被麻雀吃光啦!哈哈!”张老伯笑得爽朗,全然没有因为雀鸟的“偷食”而恼怒。

除了葡萄架,张老伯还垒起了一个小花圃,种过兰花,芦荟、小白菜,还种过草莓,最近种着一棵不知道哪里搬来的小桂花树。

这个小阳台,还是张老伯的“健身房”,每天清晨,他都会伴着鸟语花香在这里锻炼。为此,他还自己琢磨出一套健身操,一共有四十个动作,每个动作做十次,伸伸胳膊、动动腿,每天都要动上一个小时。说到这,张老伯马上演示,做了一个站位体前屈,双手向下一伸,轻轻松松就压到了地面。

健身结束后,张老伯会给自己和老伴打一杯蔬菜汁做早餐,偶尔还会是豆浆、水果汁、粗粮汁,总之都是纯天然绿色果蔬,健康又养生。早餐吃得讲究,但其他时候,张老伯其实并不挑食,啥都能吃。

张老伯说自己如今的身子骨相较二十年前反而更加硬朗了,一方面是他合理饮食、积极锻炼,但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时新的玩意儿都很感兴趣

在外孙女小安的印象里,外公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小学到初中,我都住在外公家里,可以说是他一手带大的。小时候,我有不认识的字,就在他手掌上比划,他都知道。别人知道他眼睛看不见时,都会问,那谁照顾他?其实根本不用,他才是照顾全家人的那个人。”

走廊灯故障,嫌喊人修理太麻烦,张老伯自己动手,接了一根电线连接开关,走明线挂了一个灯泡在楼梯口,给老伴儿和客人照明;在浴室里,张老伯还自制了一个吊顶的电风扇,夏天时吹着凉快。

他对时新的玩意儿都很感兴趣,每次都要拿着板砖似的智能手机询问个不停:“没有按键这是怎么操作的?网上的东西都是存在里面的吗?什么都能买到吗?”

双十一,还让外孙女帮他下单了一台空气炸锅,打算换换新菜色。

洗衣做饭、浆洗打扫、电器家具维修……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他一手操持着。逢年过节,儿女们聚在家中,也都由他掌勺。如今,因为老伴儿的记忆力逐渐衰退,出现了轻微的认知障碍,也得由他来照顾。

在采访中,张老伯的妻子隔不多时就来问一次“他们是干嘛的?”,张老伯每次都会耐心地回答她:“电视台和报社的,来采访。”活像照顾一个老小孩。

“现在的日子太幸福了,吃饱穿暖不必说,每个月还都有退休工资可以领。属于坐在家里享清福啦!”说罢,张老伯又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这是一个何其乐观、温良的老人。命运给他以重创,但在他身上却丝毫看不到苦难的痕迹,只有满脸的喜乐,和言辞之间对生活的感恩。

来源:永嘉新闻网

如果觉得《失明52年(在他身上却丝毫看不到苦难的痕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