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我自以为的几个健康常识(到底错在哪里)

2023-05-22 分类:养生资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变得容易且多样化。每天我们的手机上都会收到很多关于健康和养生的文章,教我们健康知识。然而这里面却充斥着很多错误的信息,这些信息将影响我们健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些所谓的健康常识,它们是错在哪里吧。。

空腹不能喝牛奶?

网络上不能空腹喝牛奶的分析:

喝牛奶,就是要充分利用其中含有的大量优质蛋白质,若空腹饮用,牛奶一下肚,胃肠会很快蠕动,作为液体的牛奶就会迅速穿肠而过,来不及吸收,营养素会被浪费掉。其次,因为空腹时人体急需能量,优质蛋白质就会首先“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很浪费,而且这个过程还会加重胃肠负担。还有种说法:空腹喝牛奶,其中的蛋白质遇到胃酸会结成块,对消化吸收不利。

事实的正解却是:

纯牛奶里百分之八九十是水分,3%~4%是蛋白质,4%~5%是乳糖,3%~5%是脂肪,也就是说,除了宝贵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其他物质也不少。

牛奶进入人体后,“穿肠而过”只是人们的猜想,消化道不是漏斗,即使胃肠蠕动功能强劲,或者消化酶水平稍低的人,牛奶营养成分也会大部分被吸收,而不会白白浪费掉。说“蛋白质首先被转化为热量消耗掉”的人,更是不了解人体机制。其实,健康的人喝下牛奶,会率先消耗乳糖、脂肪等,转化为热量,然后才轮到蛋白质转化热量。另外,牛奶中含有B族维生素,它们还可以帮助人体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变成能量。

而对于出现喝奶后不舒服的状况,很多情况下都不是因为空腹的关系,而是乳糖不耐受。

人体肠道里有乳糖酶,从小孩到成人,乳糖酶水平会持续下降,没有一直持续喝奶者下降得更快更多。遇上突然喝奶的情况,因为没有足够的酶来及时分解乳糖,可能会出现糖分残留在肠道造成高渗状态,又因为液体增加,这才会拉肚子。

事实上,这种乳糖酶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脱敏式”喝法来解决。可以先从每天喝50毫升的牛奶开始,持续几天观察,再增加到100毫升、150毫升……类似于脱敏疗法,逐渐加量后,大多数人都可以每天早上喝250毫升~300毫升的牛奶。针对乳糖不耐受者,有的商家也开发了无乳糖或低乳糖牛奶。超市里常见的“舒化奶”,就是处理掉乳糖的奶品。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改喝酸奶,酸奶是通过添加乳杆菌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将原本体内完成的酶分解放到了体外完成,乳糖量会大大减少,只有少量乳糖存在。

至于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在胃中成块,是因为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遇酸沉淀的特性,牛奶被胃酸凝成小块,和牛奶经过发酵变成酸奶的原理是类似的,但没有人会认为酸奶不易消化吧?

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

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的理由:

反复煮开的水容易使得水中的硝酸盐经过化学反应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过量会中毒。亚硝酸盐进入体内之后,可与胺产生作用,生成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性,从而会导致患癌。

然而事实是:

一般来说,合格的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是很低的,国家标准《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饮用水中硝酸盐的限值为10毫克/升,地下水源限制为20毫克/升

有关部门对桶装水和自来水多次烧开后进行比较:桶装水烧开达到52次以后亚硝酸盐确实增加了,但含量仅为0.0023mg/L。而自来水反复煮沸8次之后,含量也仅达到0.00338mg/L, 二者都远低于国家标准。要知道,很多人喜欢吃的火腿肠中亚硝酸盐含量比这个都高多了:合格的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允许使用量是30000微克(30毫克)每公斤。吃火腿肠都尚且安全,水中这点亚硝酸盐更不用担心。一般来说,家里的饮水机、普通电水壶,装水量并不多,估计还没加热几次早就喝完了。

这就应了那句简单粗暴的话

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实验还发现,由于放置的过程中,时间过长,水中微生物增多,产生更多的亚硝酸盐。因此可以说明,是因微生物的大量增加才是隔夜水危害的真凶。所以,建议开水烧好之后尽快喝完,不要久存;如果要保存,最好密封,尽量减少细菌的生长繁殖。

长期喝粥可以养胃?

胃不舒服的时候喝一碗粥,胃里暖暖的。粥是半流质食物,易消化,适合胃不好的人喝,不会给胃肠增加负担。特别在大病术后肠胃功能低下,或身体不适伴有肠道感染、腹泻等情况时,医生通常推荐喝粥。粥的材料质地柔软,和其他主食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大家都觉得,喝粥可以养胃。

但是,长期只喝粥的话,反而是伤胃的。

我们身体中的很多器官都是“用进废退”的,胃也是一样。粥里的米已经煮烂了,吃进肚子里,胃毫不费力就能消化了,长此以往,胃反而会越来越“懒”(消化功能减弱),消化不了硬食和粗纤维了。

如果每餐以粥为主食的话,因为粥的水分较多,不顶饱,很快就又饿了。长此以往,身体还会因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老年人因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就更容易有营养不良的风险。

喝粥多还会刺激胃酸分泌。对于胃食管反流患者来说,反而不利于保护胃粘膜。

和米饭相比,粥更容易吸收,喝下去后短时间内更容易引起血糖水平波动,因此糖尿病人还是更适合以干饭作为主食。糖尿病患者尽量不喝粥。如果想喝粥,一要控制量,二可以添加一些粗杂粮,既能增加饱腹感,还能减缓血糖上升,三尽量不要把粥煮得过于软烂。

无籽水果含有大量激素,避孕药种出来的?

天气转暖,新鲜应季水果大量上市,大家发现如今有很多水果都是无籽的,像西瓜、葡萄、柑橘类等,而出现变化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在培育过程中打了大量激素,甚至说是用用避孕药处理来达到无籽效果的,经常食用对人体有害。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专家表示,无籽水果中大部分为天然无籽品种;而另一部分则是通过人工杂交培育、使用合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无核化处理长成的。以西瓜为例,通过人工杂交培育,使种子无法正常受精发育,最终形成无籽果实。无籽水果的产生和人类使用的避孕药没有丝毫关系。

即使有些无籽水果是通过育种或植物激素处理来达到无籽效果的。这些处理也不会对果实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因为动物激素无法被植物识别和起效,反之,植物激素在动物体内也无法发挥其作用,就好比不同操作系统下的软件只能被对应的操作系统所识别和使用一样。

无籽水果不仅不会危害身体,其还能节省种子发育所需的养分,供给果实的发育膨大、糖分等,所以结出的水果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速冻食品没营养?

很多人觉得速冻食品营养差,冻的时间太久,营养都损失了。更有人认为,速冻食品都是用死猪肉啦、死鱼死虾啦,这些肉不仅没什么营养,还有防腐剂,吃多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速冻食品,可不仅仅是把食物冻起来这么简单,之所以叫“速冻”,最大的特点就是冷冻速度非常快!一般选择用-30℃~-35℃的速冻温度,整个冻结过程约15分钟,并使被冻的食品中心温度达到-18℃。

而我们平时放进冰箱里的食物只是冷冻食物,并非速冻食品。平时冷冻食物时,冰箱温度下降得比较慢,食物中的水会形成“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这样的“冰晶”会越来越大,很容易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导致营养流失,也会使得口感变差。

而速冻食品由于降温速度很快,食物中的水会进入一个“过冷”的状态,此时形成的“冰晶”很小,小到不会严重破坏食物细胞,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和口感。而且由于低温状态,细胞活动基本都停止了,微生物的活动也受到了极大限制,让速冻食品能够保存很长时间。所以速冻食品比自己买新鲜的食材回来冷冻还要好呢。

其实,蔬果进行采摘后,依然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内部的营养。而且在进入超市、蔬果市场之前,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输,呼吸作用造成的营养损失没有办法避免。而冷冻蔬果是在采摘之后立即进行冻结保存。在很低的温度下,呼吸作用几乎停滞,细菌等微生物也无法生长繁殖,反而更有利于保持蔬果的新鲜和营养物质的保留。

还有就是,正规速冻食品一般是不含防腐剂的。速冻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生物酶活性处于低温抑制状态,有效地抑制其分解蛋白、脂肪的能力,防止食物发生变质。根本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等,可以说跟我们平时吃到的食物没什么不同,只有更安全而已。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速冻食品和冷冻食品都有保质期,建议尽快食用。

食品不宜经过二次冷冻,因为速冻和冷冻保存只是停止了食物中的生化反应和细菌生长,并没有杀死其中的细菌。如果把食物反复化冻,就会在其中积累越来越多的细菌,吃了有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等后果。

亲爱的朋友们,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将这些健康的知识更好服务于大家。愿各位万嘉康瑞!

参考:

广州日报。19-01-23

百度百科等

如果觉得《我自以为的几个健康常识(到底错在哪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