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老“三大支柱”背景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该如何发展)

2023-05-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4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1999年我国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人口数量持续上涨,如何保障诸多老龄人口养老的问题逐渐成为政府的难题。并且老龄人口的增加还持续衍生出了很多问题,“老无所依”,“老无所栖”等,与国家财政政策直接相关的是“养老空账”问题。

养老保险作为一国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经济来源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现阶段出现的“养老空账”隐射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社保中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不能满足退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养老需求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我国形成了养老的“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社保中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则是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同时,在养老需求增加与养老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应运而生。

一、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结构失衡,创新能力不足

调查研究发现,专业养老险公司较大的业务板块是意外险和健康险,这两险种板块占比超过80%,业务“垄断”行为明显。养老险业务占比较低,产品结构存在失衡现象。

另外对专业养老险公司产品种类分析时发现,其年金类产品的种类远远低于健康险、意外险的产品种类,说明专业养老险公司对年金类产品的创新能力较弱,这与年金业务收入占比较低也有关系,年金业务收入较低导致专业养老险公司对新产品的开发失去动力。

2.业务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

从业务收入的分析中得知,企业年金收入处于一直增长但均未超过35亿的规模。比起保险业务收入其相对微薄,由于全国所有的企业年金收入尚未有统计,本文将企业年金收入与保险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相比较,企业年金收入数值上偏低。

虽然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养老险公司规模发展较快,资金基础较好,盈利能力较强。但在该类型经营的养老险公司中出现业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保险业务收入占比过高,年金业务收入较低。

3.业务管理成本较高

从对专业养老险营业费用的分析中了解到,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养老险公司主要营业费用有赔付支出、业务及管理费用。以企业年金为主的养老险公司主要的营业支出是业务及管理费用、手续及佣金费。

说明在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养老险公司的保险业务赔付较大,使得其能赚取的利润变小,以企业年金为主经营的专业养老险公司花费大量的业务管理费用。两种经营模式的公司业务管理费用均占据较高的比例,业务管理费用高说明公司的业务成本高会导致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

二、政策建议

1.找准市场定位

在我国专业养老险公司的经营中,商业保险业务的承保利润均为负值,说明保险业务规模越庞大其承保亏损就越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险业务收入越高,其投资收益就越高。因为保险业务收入为投资提供了资金基础,而投资收益在营业利润中占据了较大一部分比重。总体而言,保险业务的存在能够为专业养老险公司带来盈利。

但专业养老险公司既然定位于专业化经营公司,其建立在寿险公司的业务基础上,更应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发展养老险业务。据了解,企业年金业务收入也呈现出逐年递增,且同样占据了营业利润中较高的比例。因此说明企业年金业务也能够为专业养老险公司带来盈利。

故专业养老险公司应该以“养老为主,商险为辅”的经营模式,不需要照搬同一集团下寿险公司的经营模式。专业养老险公司实质上应该定位于补充养老保险产品的公司,可经营一部分短期的人身险业务,维持养老险业务的持续性发展即可。

另外,以企业年金为主的养老险公司,可以在资金短缺时向集团申请部分资金补助。专业养老险公司不应本末倒置,在符合国情的道路上逐步探索养老险的发展道路,为我国的养老体系提供支持。

2.平衡经营费用,优化人力结构

专业养老险公司的营业费用数额较大,平衡规模扩大导致经营费用投入增多与尽可能降低经营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目前专业养老险公司需要关注的重点。尽可能的减少冗余的机构部门,注重核心部门员工与基层员工的发展。

另外,专业养老险公司可以免去不必要的手续流程,逐步优化其内部网络系统,对核保、核赔这类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尽可能实现智能化,将管理成本降至最低。专业养老险公司虽然需要降低经营成本,但其更需要将重心放在扩大养老险的业务规模上。

因为我国的专业养老险公司目前成立不过16年,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与成熟。想要在日后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前期也可以适当地有所“牺牲”,扩充自身的业务量,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探索最优的发展道路。

测度专业养老险公司经营效率时发现,规模这一解释变量对专业养老险公司有着较大的抑制作用。规模过大不仅仅会使得公司管理体系的效率较低,还会使得公司出现较多的投入浪费的情况。所以规模过大对于专业养老险公司而言是较为不利的事情,那么专业养老险应适当地缩减不必要的投入。

专业养老险公司可以适当地缩减部分管理后勤岗位,部分需要培训的人力资源可以与相同集团之下的寿险公司进行借调,负责精算与产品调研的人员可以从基层人员的反馈中直接了解到客户需求所在。进而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化配置公司的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专业养老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拓宽投资渠道,创新企业年金产品

国家为了鼓励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准备出台新一轮更大力度支持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扩围”的政策。国家鼓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拓宽其投资渠道,相关政策已在上海部分地区试点。

此次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扩大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可以参与投资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具体为个人商业养老账户的投资范围扩大至公募基金等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产品。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上,我国专业养老险公司更需要拓宽养老险的投资渠道或开创新型投资方式。例如泰康养老有部分资产会交予同属一个集团下的泰康资产管理公司,或是将两者的产品进行组合投资,也即是将养老险资金看成是一个封闭式基金,将该基金与同集团期限相同的基金进行组合,在基金份额更大的基础上进行投资。

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投资范围可以扩大至公募基金,那么在管理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基金时,养老险公司可以寻找到合作的银行、证券公司,将资产进一步组合,在投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投资,适当对冲风险,或是进行资产组合增加收益率。

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长,增加了养老的市场需求,为专业养老险公司提供了机遇。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专业养老险公司主要提供两种企业年金产品,一种是以企业年金为主计划年金产品,一种是集合计划年金产品。

以企业年金为主计划年金产品是指由一家公司的企业年金组成的基金,主要针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而集合计划产品是指由若干个企业的年金共同组成的企业年金基金,主要针对规模较小的企业。

结合目前的两种年金产品的特点,可以根据公司经营特点设置一项组合计划年金产品。对公司的规模不作限制,但对公司经营产品或所处的行业进行限制。根据其经营的性质对其企业年金进行投资,同一行业的公司对年金需求的时间及数量可能较为相似,所以将该类企业放在一起组成组合年金计划相对合理。

4.开拓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市场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代表我国养老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在支持第三支柱发展中,应该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资源参加的、国家财政上从税收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从个人储蓄型养老险创新业务的角度来看,泰康养老率先开启了个人养老险业务的“附加服务创新”,将养老险与养老社区挂钩,且设定了个人资产200万元以上才具备入住资格,这样可以将具备条件的大客户们“一网打尽”。

除了养老社区的附加服务创新。还可以考虑“医养结合”式创新,将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组合销售,或者是在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对购买养老保险的客户配套安排医疗服务。附加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加专业养老险公司在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总结

我国养老体系存在着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型养老险。目前第一支柱基本完成全覆盖,为缓解“养老空账”等养老资金不足的相关问题,国家鼓励企业为职工购买企业年金,鼓励个人购买储蓄型的养老金。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养老险公司主要经营的养老险业务有企业年金业务和个人储蓄型养老险业务,而这两大业务板块刚好属于我国养老的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故将专业养老险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响应了我国对养老二、三支柱大力支持的号召。并针对影响因素提高建议措施,能够为专业养老险公司的发展探索道路提供理论依据。

如果觉得《养老“三大支柱”背景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该如何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