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福建省卫健委回应“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热点问题

2023-05-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3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福建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今年9月3日正式印发实施。近日,福建省卫健委举行新闻通气会,就《规划》涉及的相关热点问题回答了媒体的提问。

问:在“三孩”政策下,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请问福建省对“十四五”期间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如何进一步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

答:“三孩”政策的落地,对福建省妇幼健康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规划”通过加强全省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将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妇幼健康服务。

一是开展创建生育全程优质服务县工作。“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整合优化县域妇幼健康服务资源,建机制、补短板、提能力,把县域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妇幼健康服务建设。通过开展“云上妇幼”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开展妇幼重点专科建设、门诊规范化建设、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等方式,在县域内打造涵盖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和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妇女更年期等妇幼健康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使群众不出县域就能满足完整的、高品质的妇女儿童生命全周期服务需求。

二是开展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组织具备助产技术服务资质和开展儿科、儿童保健服务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开展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落实职责任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为预防出生缺陷,开展全省产前诊断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及相关先进设备配置,增强全省产前诊断机构实验室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出生缺陷。

三是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共筛选50所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试点。目前,2020年全省确定的20家试点单位均已完成建设,建成普惠托位2160个。预计到今年底,还将新建普惠托位3000个。“十四五”时期,各级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到2025年,福建省力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问:未来福建省老龄化程度还将持续加剧,请问“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如何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

答:第一,探索健全“防、治、管”相结合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管理,实施老年人失能(失智)筛查评估干预项目,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推广老年期常见疾病的防治适宜技术,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等干预和健康指导,强化老年医学诊疗、老年康复能力建设,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超过50%;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的比例超过75%。

第二,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县(市、区)和机构。一是实施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力争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个医养结合机构。二是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建设一批百姓住得起、质量有保证的集团化、连锁化医养结合机构。三是扩大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提供包括护理康复、家庭病床服务、中医药“治未病”服务等个性化上门服务。四是推动福州市、龙岩市、省级机关医院完善以家庭病床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每年推进1-2个设区市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五是推动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适当支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六是推动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规范签约合作,切实提高医养签约服务质量。七是加强老年医学、老年护理、以老年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等相关紧缺人才培养和培训,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到2025年,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比例达100%。

第三,稳步推广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在福州、漳州市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和单位,推动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支持开展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形成高效的机构与机构、居家与机构转诊机制。加大相关政策和服务的宣传力度,推动安宁疗护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

问: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支撑。请问福建省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加快信息赋能,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信息化水平。

一是推进“三医联动”一张网。建立“三医联动”一张网协作机制,推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拓展完善医疗卫生行业运行监管功能,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监管需要。应用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省网上办事大厅等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卫生健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二是全面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能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引导医院开展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促进医院信息互通共享。鼓励建立医院数据资源中心,支撑现代医院管理。统筹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综合管理和应用,实现县总医院人财物运营统一管理。

三是提升公共卫生信息化水平。加强多点触发预警监测,建立完善全省疫情防控数据库。加快推进职业病体检机构体检信息、血站血液信息联网管理。健全完善妇幼保健、精神卫生、慢病管理、死亡登记等功能。推动县域电子病历和基层医疗信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等信息归集入健康档案,丰富电子健康档案服务内容。

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等便捷服务,开展面向基层的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数字化健康管理等。推动“福建码”与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多码融合”应用。加快实现全省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影像资料共享调阅。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推动建立全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开发机制,支持推进福州、厦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

五是强化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础支撑。完善全民健康信息网,扩容省、市两级云平台计算存储资源,强化标准规范落地实施,推进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持续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问:近年来,福建省疾控事业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受住新冠疫情的考验,请问“十四五”期间将怎样持续提升疾控工作水平,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

答:“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在加强疾控体系能力建设方面将主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加强各级疾控机构建设。一是推进省、市、县(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省疾控中心迁建项目,打造国内一流疾控中心,启动实施福州、三明等一批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二是强化省疾控中心专业技术指导服务职能,依托省疾控中心福建省预防医学研究院,加强福建省人兽共患病和重大传染病、健康相关因素、食品安全三个研究中心建设。三是推进市县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技术能力和标准化建设,完善业务用地用房、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车辆等配置,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县(市)疾控中心按照设区市级标准建设,将福州市、厦门市疾控中心分别打造成辐射闽东北、闽西南的区域中心。四是实施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推进市县37家疾控中心建设。

第二、提高疾控机构实验室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疾控机构的实验室检测、传染病监测预警、卫生应急处置等能力,省、市、县疾控中心基本检测项目分别不少于800项、500项和200项。省疾控中心建设国家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基地,设区市疾控中心建立现场流行病学实训平台,加强疫情形势研判、传播规律研究、流行病学溯源等能力培训。

第三、加强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到2025年,将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人数控制在6万人以下,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45.2/10万以下。强化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促进,提升地方病监测和防治能力,实现监测全覆盖。

问:医疗服务“筑高峰”备受关注。在“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如何规划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从三个层面来规划并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第一个层面: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是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指导下,按照“医院主营、地方主建、中央支持、社会参与”项目建设原则,加快推进福建省6个与国家级高水平医院合作开展的国家第一批、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推动省肿瘤医院等与国家高水平医院合作,并争取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二是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牵头,联合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创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省市级医院创建老年医学、肿瘤、儿童、心血管、神经、创伤、口腔、呼吸等8个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第二个层面: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根据闽东北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规划,按照“省市共建、网络布局、均衡配置”的思路,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首批建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龙岩市第一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等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到2025年,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力争覆盖所有设区市。

第三个层面: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和薄弱专科建设。实施新一轮医疗“创双高”,支持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建设心血管病等10个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巩固省内原有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保持领先不掉队。同时,计划“十四五”期间在全省三级医院新增遴选建设18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并按各地常住人口匹配建设项目数量,争取培育新建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对呼吸、重症医学、急救医学、麻醉、病理、护理等薄弱专科,作为全省各设区市全覆盖项目,原则上每个设区市分别各遴选建设1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问:与城市相比,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相对薄弱,打造一支留得下来的适宜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请问“十四五”期间福建在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近年来,福建省通过为乡镇卫生院招收本土医学类专业定向生、“订单式”培养中专层次农村医学人员、开展在岗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措施,充实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短缺、村医老化和执业资格占比偏低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为改善这一状况,结合各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从招聘、培养、培训等环节协同发力,从2021年起,连续3年实施“三个一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项目。

一是2021-2023年,计划为全省乡镇卫生院招聘2900名左右本科、大专层次医学毕业生;

二是委托省内医学院校为全省乡镇卫生院和一体化村卫生所定向培养1900名左右本土化高职高专医学人才;

三是开展4000名左右在岗乡村医生执业能力培训,支持50岁以下在岗中专及以下学历村医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提升乡村医生学历水平。力争通过“三个一批”基层卫生人才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充实提升福建省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素质和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

问:新时代的中医药服务不仅需要传承精华,更需要创新发展。请问“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三块阵地建设,促进体系完善和能力提升。

一是巩固完善中医医院主阵地。推进福建省3所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创建新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支持泉州市中医院、厦门市中医院等积极争取创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开展中医特色重点中医院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展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县级全覆盖。县域常住人口30万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列入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二阶段建设的12所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鼓励各地根据需要适当扩大中医医院规模,提高中医医院床位数和诊疗量占比。

二是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鼓励三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二级甲等以上县级中医医院可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建立县域中药饮片供应中心和共享中药房。力争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引导社会资本兴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以名医、名药、名科、名术为服务核心,提供流程优化、质量上乘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服务。

三是拓展中西医结合服务阵地。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中西医临床科室协作,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将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非中医医疗卫生机构纳入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实现中医药服务监管全覆盖。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提高“急危重疑特”疾病临床疗效。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转型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鼓励新建中西医结合医院。

(福建省卫健委供稿)

如果觉得《福建省卫健委回应“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热点问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