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缺医少药年代 毛主席将医疗重心放在农村(成就赤脚医生)

2023-05-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6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前言

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这段艰难岁月中,我国农村出现了一大批又在在乡间田野的非正式医护人员,他们虽然没有医生资格证,但是他们都有着三年以上的从医经验,他们掌握着最简单但却可以医治群众性命的医护技术,给无数农民百姓带来了希望和健康,由于这些医生总是一副赤脚走天下的模样,被百姓们热情的称为赤脚医生。

在当时那个年代,赤脚医生就好比饥荒时的米汤,虽然算不上合格的粮食,但却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为什么要称他们为赤脚医生呢,赤脚医生又是怎样盛行起来的呢?

赤脚医生

农村医疗的落后

1965年6月26日,新上任的中国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受到了毛主席的召见,要求对关于新中国的医疗现状做一个简单的回汇报工作。

这里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钱信忠,钱信忠是语言专业出身,半路改成学医,他在1932年参加了红军,钱信忠是一步一步伴随着我军的医疗事业成长过来的,后来25军成立,钱信忠还成为25军的院长。

钱信忠

他还多次深入部队底层,指导战士和百姓一定要重视我国医疗,也深得民众爱戴,还被太行山的百姓称为“活神仙”。

钱信忠将自己的报告一五一十地向毛主席汇报着,主要内容言简意赅地说就是:当时全国的医护人员超过了140万,可以说非常多的,但有7成以上的医护人员都集中在城市发展,其中2成在县城发展,只有1成的医护人员留在了农村,而国家给百姓补贴的医疗费用,城市占据了7.5成,农民只占据2.5成。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还较为落后,城市人口其实只占了总人口的15%,而剩下的都是农村人,但是农村人只得到了1/10的医护人员和1/4的医疗经费,这个比例相差十分巨大。

毛主席

听完钱信忠的报告,毛主席大发雷霆,毛主席向来对农村医疗十分关心,听到这些数据怎么能够不着急呢?毛主席说着:“你们卫生部是怎么做事的?基本所有的医疗成就都是来自于城市,难道我们的这些医疗服务和费用都是给有钱人的吗?那广大农民只能在家等死了?”

钱信忠毕竟刚上任不久,被毛主席斥责得不敢说话,,毛主席又说着:“卫生部是人民群众的医疗机构,不是专门给城市的那些上级治病的,农村百姓既得不到医治,又得不到药物,干脆把卫生部改成老爷卫生部算了?”

1965年的百姓

这让钱信忠心中更加不是滋味,钱信忠对于国家医疗的落后不能让农民百姓得到更好的医治也是心急如焚,等到毛主席气消了些,钱信忠这才开始对医疗现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根据钱信忠的分析,农村百姓得不到医疗救助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因为农村的环境较为恶劣,又缺少医疗设备和药物,这让许多医疗人员都望而却步,不愿意吃这个苦头,其二是因为农村百姓也没有办法支付这些昂贵的药物费用和设备费用。

因此,这两个巨大问题是导致农村医疗落后的根本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农村里面都没有设立卫生站,而是由农村的神婆医治,说是治病,其中也有许多玄学之说,但是基于当时的农村百姓文化水平也比较落后,也常因为这些医治而更加病重。

有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基于这些问题,毛主席和钱信忠深度讨论后,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将医疗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但要如何才能让医疗人员愿意从城市前往农村呢?农村百姓又要如何支付这些昂贵的费用呢?这些都是困扰毛主席和卫生部部长的问题。

钱信忠十分清楚,如果强制让城市的医疗人员去农村工作,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激起医疗人员的不满,他思考了一会,给毛主席提议:我们不一定非要农村也拥有城市那样的医疗体系和强大设备,因为这很难实现,我们可以提高中医的地位,让农村拥有一批能够医治普通级疾病的“农村卫生员”。

毛主席对钱信忠这个提议表示认可,随后对培养农村卫生员的相关事宜进行了一番讨论。

赤脚医生的由来

在讨论过程中,毛主席反复提到“神医”问题,毛主席认为神医有三个好处,一是用药十分谨慎,不会危及生命,二是花钱少,三是能很大程度的给农村百姓精神慰藉。

对于毛主席提到的“神医”,钱信忠认为神医就像神婆这类职业,是不靠谱的,那为什么毛主席要提到呢?随后,听了毛主席的,这才一语惊醒梦中人。

毛主席的意思是这样的,农村卫生员不比城市的医疗人员,他们不需要有太多的硬性知识,也不需要读太多的书,三年足以,这样的卫生员放到农村去,虽然本事不大,但是也好过于神婆这类不靠谱的“医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村百姓负担得起。

随后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在6月26日当天就提出了把医疗的重心放到农村去的报告,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农村医疗的高度重视,有困难迅速跟进解决,不愧为党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毛主席

很快,这一“六一二”指示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当时有无数农村青年少女参与其中,他们都想为国家人民出一份绵薄之力,在经过短暂的培训后,这些青年们大致掌握了基础的医疗知识,也能为百姓医治简单的疾病。

最有意思的是,农村卫生员并不是专业医疗人员,这也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有许多卫生员都是半农半医的,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在田地里耕地,如果有有人找他们治病,他们便赶忙从田地前往病人家中,为他们医治,有时候顾不上穿鞋袜,久而久之,农村卫生员的“赤脚”形象就深入到农村百姓的心中了,于是便有了赤脚医生这一称号。

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王桂珍

那赤脚医生这一称号是源于哪里呢?这种叫法是起源于上海农村。

当时上海地区培养卫生员开始的比较早,在1965年就有了卫生员速成班,许多青年在那里毕业后,就回到农村给人治病,21岁上海姑娘王桂珍也是如此。

王桂珍

王桂珍是上海沙县人,小时候家境不好,父亲租了几亩地,平时就在田地劳作,母亲则在家操持家务,王桂珍在读完小学后,就参加了集体劳作,她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得到了农村百姓的夸赞,在她20岁不到时就已经是预备党员了,王桂珍性格十分友善,又是村里年轻的预备党员,于是在乡亲们的举荐下,进了农村卫生员的培训班。

王桂珍因为文凭很低,学起医疗知识颇为费力,她为了能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每天熄灯后还在挑灯夜读,过了几个月,王桂珍也和其他青年一样,一边耕地,一边给当地农民看病,

甚至忙碌的时候,吃饭都不顾上,背着药箱赤脚行走田间里。

刚开始时,农民百姓对她并不友善,觉得她没有什么医学经验,是在后期王桂珍慢慢地与病患建立了深厚友情,医术也逐渐娴熟起来,才让农民百姓放心,名声也传开了,百姓们也亲切的称她为赤脚医生。

很快,王桂珍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也是为了呼吁更多人从事卫生员这一职业,开始宣传她的事迹,其中还有一篇关于以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待未来医学革命方向的文章登上了各大报纸,赤脚医生这一名号,更是名扬千里。

当毛主席看到这篇文章后,十分开心,还称赞道赤脚医生就是好。

在1969年的国庆,王桂珍还被主席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看到由各地青年组成的“赤脚医生”的队伍整齐划一地走着,大家都呐喊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王桂珍心中也是十分激动。

1969年的国庆

1974年,还以王桂珍为原型,上映了一部《赤脚医生就是好》的电影,颇受广大民众欢迎。

结语

在1965年,毛主席提出要将医疗重心放在农村时,当时全国从事医疗人员才140万人,但到了1977年左右,但是全国有着赤脚医生这一名号的卫生员就达到了150多万人,从这个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的医疗教育改革的前进和进步。

同时,当地农民百姓是非常感谢赤脚医生和毛主席的,如果毛主席的正确指示,中国的医疗事业可能会顿足不前,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这番指示,才能让赤脚医生给予农民百姓这一医疗保障,同时也建立了赤脚医生与百姓深厚友谊。

赤脚医生在当时作为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就像一股绳团地结拧在一起,帮助中国度过当时最困难的时刻,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十分严重的吸血虫疫情爆发,当时的赤脚医生会挨门挨户地上门登记问诊,他们遵循着将药物送到百姓手中、看着百姓吃下药物、不吃药物不离开这三大原则,监督每一位百姓达到防疫要求。

也正是在赤脚医生这样任劳任怨高强度工作下,疫情得到了大范围的控制,据记录统计,当时治愈了全国吸血虫病病人1100余人,有76个县已全面这一病毒,193个县基本消灭这一病毒,这些数据也都离不开赤脚医生的协助。

当然,这些成就更离不开毛主席的英明决策,现在我国的医疗技术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是在往前发展的,毛主席之前就痛斥过“老爷特权”这类败坏风气的行为,到现如今我国也一直在追随毛主席的思想主义和政治理想。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

从2019年12月初,新型肺炎病毒爆发起,无数医疗救助人员坚守岗位,在炎热的夏天他们需要穿着厚实的防护服为百姓进行核酸检测,有许多医生中暑,甚至昏了过去。

现代防范疫情

到了现在,新型肺炎病毒还未完全消灭,但是我们中国民众都积极配合工作,戴口罩勤洗手,绝对不给医疗人员添麻烦。

最后我想告诉读者的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盛世如你所愿”的年代,我们也能强烈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前人为我们创造的这一切,为国家发展所做的一切努力。

在此,我们都应该向所有的医疗工作人员致敬,您们辛苦了,也像一代伟人毛主席致敬,没有您的努力,就没有新中国。

如果觉得《缺医少药年代 毛主席将医疗重心放在农村(成就赤脚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