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分享投资黄反之:未来医疗服务新趋势

2023-05-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6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分享投资创始合伙人/医疗健康基金主管合伙人黄反之在演讲中表示,“未来医疗新型服务,要抓住老龄化、慢病管理、疾病预防等趋势,健康管理升级、医疗控费等机遇带来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以下为黄反之在“投资家网·2019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上的演讲实录:

未来新型医疗服务驱动力:

新人群、新需求、新场景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做一个分享交流。当下是资本寒冬,投资的节奏慢很多,很多创业企业拿不到钱,尤其是医疗服务,但我们作为投资人不能因为阶段性的寒冬忽略一些长期的趋势,特别是医疗服务,在整个大健康领域占了半壁江山。我今天分享的题目就是《未来医疗服务新趋势》

我们谈医疗服务不能绕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医保改革,医保可以分三个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有很明显的阶段特征,在80、90年代要解决就是覆盖范围的问题,让更多人能看病,解决资源不足供应不足的问题,增加床位、分机诊疗等等。

第二阶段在2000年前后,主要解决的是支付能力,意味着除了社保以外发展新农合、发展商。到了目前第三阶段,重点就是提高服务效率,怎么让服务更加有质量、效率,同时也能够继续发展这些支付能力和覆盖范围。

医疗服务在政策层面与药物、生物技术不同,我们看药监局的政策,过去20年国家在鼓励技术创新、鼓励进口替代方面,政策连贯性非常好,但在医疗服务方面政策并不是非常稳定,有时候会反反复复。好比互联网医院审批的问题,还有像医生自由执业、多点执业的问题,公立医院的改制问题,都经历过反复,特别像公立医院的改制到现在又退回去了。

但如果从大周期看,我们认为整个的主线也还是比较突出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一直在推进和巩固医药分家带来的成果。

第二,推动医疗服务资源的社会化更加有效的配置,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互联网医疗合法化。

第三,关于支付体系的大幅改革,虽然主流还是社保,但是我们看到作为补充的商保比例在提升。所有的一切围绕着推进价值医疗,不断提高覆盖范围、提高效率、解决支付能力。我们看到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的政策,鼓励医生自由执业、发展分级诊疗、第三方独立机构等等。

中国医疗市场到底多大?改革开放40年以来,GDP复合增长率8%左右,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奇迹,而医疗支出的复合增长16%,这是非常惊人的增长,我们说的衣食住行,能够跟房地产相比的可能只有医疗健康这个产业。我们现在医疗支付占GDP的比重6.2%,美国将近18%,日本12%。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的成长空间非常大。我们的人均医疗支出只有400多美元,而美国7000多美元,我们未来增长的前景还是非常巨大的。

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变化在2015年出现,民营的医疗服务机构首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公立的机构,但是从体量上说,还是公立医疗机构远远大于民营的机构,床位、患者流量占到80%。

未来的医疗新型医疗服务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新人群,第二新需求,第三新场景。新人群有三个新人群,一是老龄化的人群在加大;二是新的中产阶层;三是新型家庭结构,这三类新人群成为未来医疗服务驱动力。

首先,中国老龄化程度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的标准。这张图反映日本过去二十多年的老龄化,日本的过去二三十年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老龄化逐渐加剧、G同时带来医疗支出同年上升。GDP增长下降,但医疗支出持续增长。

其次,新中产人群的变化,他们和过去的中产有区别,因为他们的消费观念不同,更多人可能会产生主动性、个性化、终身化、预防性的医疗需求,和过去看到的刚性医疗需求不一样。

最后,家庭结构变化。中国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非常多,虽然说我们已经放开鼓励二胎,但二胎生育率并未达到期望,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跟过去大家庭的需求不一样。

新人群的变化带来的需求变化首先反映在疾病图谱的变化,我们小时候主要的疾病主要就是一些传染病、流行病,肺炎、麻风病等等这些病,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主要由于公众卫生条件不好,导致传染病很流行。到今天这些病很少听到了,今天的疾病图谱主要是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肿瘤、老年退行性疾病,还有精神疾病,过去很少听到有人说患抑郁症,但现在中年人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也多起来了,这和当今的社会、群体和家庭结构密切相关。所以,新人群的变化带来了新需求的变化。慢病、肿瘤、精神疾病可能是将来我们最需要去面对的问题。

对于新的中产阶级更多选择主动的医疗服务或者是个性化的服务,往往都是自费支付,不是集中在传统的科室,更多在眼科、牙科、妇儿、生殖、医美、体检等等,所以对我们做创业也好做投资也好,都是较大的机会。

新场景什么意思?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医院服务模式,产生了很多新的服务模式。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第三方检测机构、医疗大数据的服务、互联网远程医疗、智能诊断等等。

这些新的服务场景改变了过去医院单一的场景,新场景的产生基于很多要素的重新组合,首先是技术的进步,能够产生互联网的远程服务,有很多智能软硬件,有很多第三方的平台,还有一些小型化的设备智能化的诞生。所以使得新场景成为可能,使得医生能够脱离医院去执业。

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和生态和过去传统的医疗服务是很不相同的,看这些发现有一个特点,基本上属于高价、低频、市场规模大。这样的服务往往不是一个刚性的医疗服务需求,而是具备主动性的,提前自己的健康,提升生命质量的特点。

在这些新型医疗服务里,如何把握医疗的深度和扶植的难度需要去平衡。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VC聚焦的领域就是这个领域,肿瘤民营连锁比较难,因为对医生资源、设备资源的要求很高,而月子中心有量但是门槛很低,我们去看投资也好创业也好需要在难度和门槛之间平衡。

医疗服务机构的三大核心:

价值、性价比、服务

我们如果看一个医疗服务机构,无外乎就是这三个方面,价值、性价比、服务。一个企业很难三者都做的很强,一般在其中两个方面做的比较强的话,就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有一些属于这两方面做强,我们在这个领域投了一些。像一些企业聚焦在儿童的企业,服务上也是专门针对儿童的属性,极橙是做儿童齿科的,北斗星也是做儿童耳鼻喉的,妈咪知道只做妇儿医疗服务的,我们主动在儿科方面做了比较深的布局。

另外,有的地方强调的是产品优势和性价比优势,可能看到有一些连锁的骨科、眼科、第三方影像中心。还有一类要结合价格去看的。美年大健康就是一个例子。

未来的信息医疗机构打造自己新的生态,不同于传统过去的医院,需要结合的有商保能够信息化、远程医疗,跟渠道商、供应商建立好合作关系。

对医疗服务投资,我们VC主要会看市场化能力、产品化能力等等。你要选对科室,聚合最核心的医生资源,把你的产品标准化。第二如何获客,如何保留客户的黏性。第三个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管理很重要,让团队不断地加强,引进合伙人,引进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不同的时期需要的各种能力不一样,在早期你需要的能力比较单一,核心的创始团队他们具备的个人能力比较重要,到了发展阶段,你需要建立一些管理和体制、服务体系,让你的产品可以复制,再往后一个阶段怎么形成自己竞争的壁垒、品牌的推广,还要考虑有效扩张,除了内生的扩张,对行业的整合要求更高。

我们在每一个细分领域有一些布局。在全科社区入口投资了美年大健康,博厚做社区医疗做的比较好。在专科连锁投了几个儿科的连锁。我们还投了几个医生集团,像第一个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还有伦琴影像医生集团、华夏病理医生集团等。

未来新型医疗服务趋势:

老龄化、慢病管理、疾病预防

我们认为未来新型服务的趋势,要抓住老龄化、慢病管理、疾病预防,这会带来创业和投资的新机会。

新型医疗服务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外部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包括环境、周期、政策等。医疗体系逐渐发展完善,商业保险这个体系比较薄弱,跟美国完全不一样。商业保险超过社保,在商业模式上很多不清晰的地方,我们接下来会讨论人工智能在领域中的应用。还有医疗大数据,我们认为在过去几年医疗服务的发展上是三个很有诱惑性的陷阱,一个是互联网医疗、一个是医疗大数据、一个是AI, 不是说这些方向不对,而是普遍缺乏商业模式的问题。

医疗服务发展的今天,从过去的单纯选赛道变成今天不单纯选赛道还要考虑选手,如何应对转型、弯道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本领,有几个大的节点非常值得,一个业务从亏损怎么样能够达到盈亏平衡,这个非常关键,怎么能自己造血。

连锁机构往往面临着跨地域的发展,跨地域能不能带来协同效益?连锁还会面临机构有一个分级管理问题,开始开单个门店,到建立门诊、专科医院,怎么管理。到了更大地步需要横向并购整合的能力。只有把这些掌握好,面对一些外界环境的变化,面对弯道转折不断迭代的服务企业才能够生存下去。

这张图是《未来医疗》里的插图,核心是说未来医疗是一场医疗数据的革命,通过医疗数据的革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实现革命的技术路径很多。包括各种生物组学、人工智能、医疗信息化、电子病例等等。最后的结局就是要从目前医生主导的家长式的服务变为未来患者能够主导,成为自己健康的管理者。

我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来源: 投资家

如果觉得《分享投资黄反之:未来医疗服务新趋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