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感冒发热到什么程度需用退热药 38.5度还是“金标准”吗(了解下)

2023-05-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随着春分的到来,春姑娘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各地气温都有了明显回升。然而,春季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俗话说“倒春寒”,一场春雨就可让温度回到“解放前”,如若不注意随天气增减衣物,就容易让感冒找上自己。

感冒在临床上也被称为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以病毒感染最为多见,而感冒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发热”。

很多人对发热都存有误解,认为只要体温超过了38.5℃,就需立刻服用退烧药物。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发热可能会“烧坏脑子”,让孩子变成傻宝宝,所以宝妈们一遇到发烧情况,就盲目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

实际上发热是人体防御系统对抗病菌时,引发了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免疫系统和入侵人体的病原菌开炮后,让机体产生更多热量的结果,它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人体是有正常防御功能的,属于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既然如此,只要体温超过了38.5℃,就应服用退烧药,然而这真的科学吗?

临床上,发热通常分为四个等级,37.3~38℃为低热阶段,而38.1~39℃则属于中等发热,到39.1~41℃为高热,而41℃则属于超高热范围。

目前还没有任何临床数据能表明,在发热身体不脱水的情况下,会造成脑细胞损伤。只有在高热状态下,身体需要大量散热导致脱水后,才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特别是体温长时间高于40℃后,身体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就可能会诱发脑水肿、多器官衰竭。所以,科学建议体温超过40℃就应做及时退热处理,比如服用退烧药物就是方式之一。

而对于体温在40℃以下的中低热来说,并没有一致的退热管理要求,这也就是说临床上没有38.5℃以上,就需服用退烧药的标准。

对于是否使用退烧药物,一般应多考虑发热时候影响到了患者的舒适度,比如患者出现了活动、行为等异常时,才考虑使用退热处理。

而且,由于发热并不是独立性疾病,而是由各种感染引发的症状表现,即便是感冒也分为多个类型,比如病毒性感冒、流感等。退热本身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急于退烧处理却可能会掩盖或忽视发热的真正原因。

所以,当出现发热症状后,科学建议首先不应恐惧,其次不能急于退烧。

若确定是由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且体温维持在38℃左右,可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来处理,比如室内通风、温水擦拭、及时补水等。

若是出现了流感表现,比如突然间高热、全身疼痛、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不应在家自行处理,及时就医才是正确做法。

从科学角度来看,对于非高热性的发热,盲目使用退烧药物并没有必要性,大量补水、保证机体不脱水,才真正有利于退烧。所以,大家在出现发热症状后,首先应判断自己是患上了流感还是普通感冒,然后再针对性治疗。

如果觉得《感冒发热到什么程度需用退热药 38.5度还是“金标准”吗(了解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