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苗医的病理(药理与实践)

2023-05-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作者:龙正忠

我接触过不少苗医师,他们大都没有什么证书(不过,在卫健部门的关怀下,越来越多的苗医师取得了相关证件),他们之前的“师傅”也没有什么证书。苗医最核心的能力在“秘方”。所谓“秘方”,就是对某种疾病有良好疗效,但对外严格保密的药方。

教育上有这样的常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换在苗医上,就是既知道要用这个药方,还要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个药方。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是苗医的痛处,也可能是苗医的长处。

说是苗医的痛处,大部分苗医说不出为什么要用某个药方,这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药方中每味药的药性及配伍原理,二是患者的这个病其病理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苗医来说都是比较麻烦的。换句话讲:苗医根据病情用药,能把病治好,但他说不出为什么能治好这个病,好了就好了,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把病治好就是王道!苗医治病讲究“协调统一”,如《道德经》说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据说有西医用化学解析法破解了苗医的某个药方:七八味药里,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两味药。于是把其它的药物去掉,用在临床上,把患者的这种病治好了,但却引起了其它的疾病。原来,“没有用”的药起的是保护人体组织、防止其它疾病的作用,并非没有用!

为什么药理、病理对苗医来说是“盲点”,其药方的价值却这么大?其实,苗医的药方是几千年来无数苗医不断实践与改进的结果。

比如说,这些年给亲戚朋友们治腰椎及颈椎病,原来用的是7号药方,试与10号药方配合用后,疗效比原来更好。再如,原来接骨用的是小夹块固定术,后来借鉴西医的石膏固定术,把石膏固定与小夹板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中医有系统的理论,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要真正掌握中医理论,是项浩大工程。但中医理论在很多方面难以用“科学”原理解释,例如脉络等,对我们广大普通人、甚至专业人士来说,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看不见、摸不着。至于中医在药性上的定义,我们很多人更是一头雾水。

西医有系统的理论,西医的理论建立在解剖学、化学及物理化学的基础上。例如:通过解剖学,西医告诉我们身体上的哪个地方出问题了,为什么会出问题;通过化学、物理化学,说明要用什么药治病,为什么要用这个药物来治病等。

苗医没有留下系统的药理与病理知识,这与苗族有“语”无“文”有直接关系。苗医虽无“文”,却并不影响苗医在治病救人上的巨大贡献。苗医也不是一成不变死守药方,真正的苗医会根据不同的病人及不同的病情对药方进行增减。例如在接骨上,如果患者皮肤瘙痒,要加减什么药;病人患处发热,要加减什么药;病人疼痛,要加减什么药;病人关节不灵便,要加减什么药,等等,都有应对措施。

几个月前,给一位手臂骨折病人接骨,固定好后,这位病人到医院复查骨折处的对位情况,良好。但固定时肘关节是直的,没有弯曲,医院说不行,会造成肘关节僵化,医院重新固定。谁对谁错?都没有错!肘关节僵化要达到一定的时间,苗医接骨固定时间不会超过15天(一般是7天左右),在15天内,肘关节不可能僵化!苗医接骨把肘关节拉直,首先是确保骨折处对位好;西医固定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1个月以上,所以要把肘关节保持生理弯曲状态。为什么苗医对骨折处的固定一般不超过15天?根本原因就是其用的苗药对骨的生长、连接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故所需要的时间比自然长骨的时间短得多,病人的痛苦也少得多。

在写这篇随笔时,接到一位朋友的信息,说要感谢我父亲。事情是这样的:年前二十九,朋友问我有没有治疗带状疱疹的药,朋友的老人家患这个病,在某医院住院。我说有。于是到父亲那里找了一小瓶药粉(纯草药)给朋友,外用。朋友的老人家用后,效果好,已康复。我说能为朋友们做点好事,我们已很满足,不需要感谢。在治疗带状疱疹上,苗医有“绝技”,成功率高,但有一怕:怕病人打针!苗医认为,打针后这种病毒就“沉下去”了,治疗难度大,要治好这个病,就要让它“暴露”出来,好用苗药消灭它。实践中,也应验了这种说法。

现在,党和国家对中医高度重视,前几天的中央新闻联播又讲到了要大力发展中医的事。苗医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用好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向中医的其它分支学习,向西医学习,学习其病理与药理知识,让苗医焕发新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hynet0743@foxmail.com

监制/角角

责编/麻麻

编辑/王向远 李艾家

审核/尚欣 黄沙沙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

如果觉得《苗医的病理(药理与实践)》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