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深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实现病有良医

2023-05-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8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卫生健康领域要加快实现“病有良医”,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实现“病有良医”,既要让群众能够方便找到好医生,看病看得安心、放心、省心,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也要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少生病、防大病。关键在于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接下来,深圳市卫健委将以加快实现“病有良医”为目标统领,研究制定“一个条例”: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努力实现“三个典型示范”: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全球一流的健康城市、建设一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城市;着力推进“六个走在前列”:在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智慧健康服务、国际卫生合作六个方面走在前列。

值此,深圳医疗卫生领域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征程。

基本实现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每个社区有一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市千人病床数、执业医师数从2012年的2.7张、2.3名分别提高到2018年的3.7张和2.8名。三级医院、三甲医院分别从17家、8家增加到42家和18家。引进245个高水平学科团队,5家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创建单位,全市省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达到80个,12个学科跻身全国前50名。始终把“强基层”作为深化医改的首要任务,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公益性,不断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社康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健康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卫生健康服务。这些年,在实现“病有良医”的路上,深圳一直在奋力前进。

加快高水平医院建设努力实现大病不出深圳

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为重点的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是深圳市启动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三名工程”实施五年来,深圳医疗水平提升显著。

在“名院”建设上,合作共建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等相继开业;市人民医院等5家市属医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创建单位。在“名医(名科)”引进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引进五批共245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在“名医诊疗中心”构建上,目前全市已挂牌成立10家名医诊疗中心(名诊所),其中,名医诊疗中心3家、名中医诊疗中心7家。值得一提的是,未来10年,深圳的三级甲等医院数量将要翻一番。

每周有超过100名国内一流专家面向市民提供专家门诊服务。在缓解“看大专家难”上,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在深圳享受到这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号难求”的“大专家”的高水平诊疗服务。以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为例,目前常驻深圳的北京专家近50人,另每年轮派近50名专家来深圳指导三个月以上;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目前常驻深圳的北京专家36人,另定期派出70名专家往来深圳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97名高级职称专家中,80%来自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

对复杂、疑难疾病及危急重病等“大病”的救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三名工程”实施近五年,全市医疗技术水平提到有力提升,特别是2018年,手术难度及风险较高的三四级手术占比43.8%,其中三级手术人次较上一年增加14.5%、四级手术人次较上一年增加22.5%。合作办医院开展了大量高难度及高风险的手术,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分别达到68.2%、70%。

在“三名工程”的引擎推动下,深圳医疗卫生的临床、科研水平开始加速超车。

2018年11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上,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的精神医学专科排名全国第10、华南第2;深圳市儿童医院成为全国小儿外科专业声誉排行榜提名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深圳市有24个学科进入所在学科全国排名前100名,其中,排名前50名的学科有12个。 2018年,各“三名工程”团队所在的依托科室,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36项,其中国际先进项目54项、国内领先项目396项、华南领先项目37项。

接下来,深圳将培育更多的高水平医院,加强医疗人才队伍,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推进医学科技进步,打造国际一流的医疗中心,努力解决大病不出深圳的问题。

构建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深圳市卫健委主任罗乐宣表示,医改10年来,深圳在社康中心“院办院管”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优化调整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以“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架构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基创优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2014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投入10亿多元用于社康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建立“区域社康中心+社康站”管理模式,2018年,全市社康机构总数增加至668家,基本实现“每个街道有1家区域社康中心、每个社区有1家社康机构”。

深圳将社康机构的门诊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40元/人次,在基层医疗集团推行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结余留用”改革,激励其由“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转变,社康医务人员的薪酬基本实现不低于举办医院同类同级人员的水平,在社康工作、取得副高以上职称的全科医师可以“超岗”聘任,对到社康机构工作的规培毕业生最高给予35万元生活补助。

深圳率先出台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办法和家庭医生服务规范、医养融合服务规范,推动医院对社康中心转诊病人实行“四优先”:优先挂号、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2018年,双向转诊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基层总诊疗人次占比提高至75%左右,全市组建了229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累计签约337万名居民、累计建立家庭病床8300多张,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3%。

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对社康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协议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和管理。印发《深圳市民健康手册》,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群众知晓率。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促进基本公卫服务均等化。从2020年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将从70元/人提高到120元/人。

2018年,深圳正式启用网络版社康信息系统,全面推行实名制建档,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935万份,建档率75%,基本实现了社康机构与举办医院之间双向转诊的信息化,社康系统与各公共卫生系统各自独立、互不联通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接下来,市卫健委将进一步深化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以“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推动社康机构扩面提质,大力发展家庭病床、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居民健康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健康“守门人”制度,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加强三医联动改革

加快建立以健康促进为导向的医保制度

近年来,深圳一直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形成促进分级诊疗的利益导向机制的分级诊疗制度。

在医保基金管理方面, 以罗湖医院集团为试点,实行“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并逐步在全市基层医疗集团推广。改革医疗保险费用管理方式,核定家庭医生签约参保人本年度医保基金支付总额。年终清算时,如果签约参保人本年度实际发生的医保基金支付总额小于上年度支付总额,结余部分支付给医院集团,激发医疗集团加强健康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内生动力。

在收付费方面,社康中心的医疗收费标准在三级医院收费标准的基础上下调20%。基本医疗保险二、三档参保人实行社区门诊统筹,社区首诊。我市一档参保人到社康中心就诊的,医保个人账户支付70%,另外30%从统筹基金支付。社康中心为市民提供的家庭病床服务项目也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用药方面,社康中心除配置基本药物外,会根据社区居民用药需求,增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品,实现医院与社区用药的衔接。同时,除了医保目录的药品享受“七折”优惠外,社康中心还将逐步推广预约取药、送药上门等服务。

接下来,市医保局将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构建与基层医疗集团改革发展、健康“守门人”制度相衔接的医保激励引导机制、推进医药价格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着力建立健全以健康促进为导向的医保制度。

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打造全球一流健康城市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伟大实践的重大时代性开启,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接下来,深圳将攥紧“组合拳”释放医改合力,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把预防保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实施健康深圳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实施市民健康积分制度,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努力形成全民参与的健康深圳建设新格局。加强和改进社区健康服务,健全全民健康管理制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重大传染病和重点慢性病、老弱妇孺等重点区域、重大疾病、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推动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创建活动,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打造全球一流的健康城市。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如果觉得《深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实现病有良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