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聚焦快消 医药(汽配三大行业 透视供应链流通变革)

2023-05-29 分类:养生资讯

消费互联网战场的角逐已接近尾声,产业互联网正风起云涌。在数字化经济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互联网重塑产品价值和流通服务效率。传统经营模式正在被颠覆,商品流通方式也随之改变。

据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供应链流通视角,透视中国商流之变革》报告研究发现:

各行各业都在简化货品流通层级,以技术手段整合上游供应以及下游需求,供应链条更加扁平化;

B2B产业互联网赋能传统商贸业,传统商贸代理经销企业正在利用技术手段高效匹配上下游资源,不断提升商贸流通集中度,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日益多样化的商品类型、复杂多变的营销环境,对仓储物流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高标准仓库设施以保障商品流通效率,未来高标库在中国渗透率将有望进一步提升。

仲量联行中国区供应链咨询及物流服务总监黄晖表示:“作为细分领域的产业地产咨询团队,我们在传统的地产因素之外,通过研究市场代表性行业的商品流通变化,从而展示不同行业重构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方式,从供应链流通领域入手,来透视中国商业创新所带来的商流之巨大变革,并向我们的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快速消费品:快消品零售代运营企业

从流量到质量,零售品牌“代运营服务模式”发展提速,催生供应链管理深层职能

随着流量红利的衰退,以及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互联网领域的争夺正逐渐从流量向质量转变,用户消费“品质化、品牌化”诉求不断提升。网络B2C销售额占比从2015年开始超越C2C,成为电商平台最主要的消费类型,亦印证这一趋势。此外,疫情后线上零售的优势与重要性愈发凸显,品牌商积极拓展线上营销渠道,加速数字化转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4G、5G快速普及,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步从图文内容转向视频、直播内容。门户电商平台流量和成交额增速放缓,而社交类、短视频及直播类电商用户快速增长。线上营销环境变得复杂且多样化,让过去长期依赖线下渠道的国内传统品牌、国际品牌面临巨大挑战。B2B零售品牌代运营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其业务最早起源于传统国际快消品牌的国内电商代运营服务。近两年,随着代运营业务不断成熟,其服务模式已衍生出更深层次的供应链管理职能。

“代运营服务模式”下的快速消费品供应链趋势:

1、越来越多的快销品牌方选择零售代运营服务,以减低分销压力。目前快消品细分行业中,美妆个人护肤品牌的电商渗透率最高,也是代运营企业最主要的客户。而随着洗护用品、母婴、食品行业线上拓展加速,未来有望接棒护肤化妆品,成为快消品牌代运营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2、代运营服务模式促进供应链渠道扁平化。通过代运营商的全渠道订单管理加之多渠道库存整合,快消品行业的供应链条得到有效压缩,减少了多级经销模式下的低效供给,提高交易效率。

3、在快销品牌代运营服务链条中,是否拥有仓储物流服务能力正在成为代运营企业建立行业门槛、打造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头部快消品代运营企业已纷纷开始拓展仓配服务业务。

医药品:医药流通企业

终端用药从医疗机构向零售药店、基层医疗机构转移,利好院外医药零售市场

降低医药品零售价格、减轻居民就医成本、缓解各地区医保负担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当务之急。不论是“两票制”、“医药品带量采购”,还是“药占比”、“医保控费”,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试点工作正在重塑医院的经营方式,这无疑对药品生产企业和医药品流通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传统医药产业流通模式正在被颠覆。对于大量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而言,针对公立医疗机构的“院内市场”占据其药品销售近七成份额,然而院内市场已然成为高门槛、高竞争、微利润的红海。另一方面,医药分离乃大势所趋,处方外流正在为针对零售药店的“院外市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医药品供应链趋势:

一、院内市场(公立医疗机构)

1、 在“两票制”下,主营院内市场药品及医疗耗材的一级代理商纯销业务规模扩大,分销业务规模收窄。

2、 一级代理商“马太效应”显现。市场上一批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以及地域范围,形成更强的竞争壁垒。这类企业受到越来越多药企的青睐,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3、 二三级代理商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纷纷转型自救。部分代理商持续深耕低能级、偏远地区;部分区域市场份额较大、客户稳定的代理商跻身成为药企一级代理商;还有一些代理商将目光投向药品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院外市场。

二、院外市场(零售药店)

1、 零售药店连锁化率提升带动医药零售端行业集中度提升。药店经营者希望通过拓展新门店、收并购小型连锁或单体药店增大市场占有率,以规模优势获得更有利的药品采购价格。

2、 医药电商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对于已获得网上药店经营牌照的零售商,市场上有两种主流电商模式:(1)零售药店自建自营网店;(2)零售药店入驻第三方互联网医药销售平台,如京东大药房、天猫医药馆等。

仲量联行预计,无论是药品一级代理商的“马太效应”,抑或零售药店连锁化率提升,都将推动药品行业仓储面积的整合以及进一步扩张。

汽车零配件:汽车后市场B2B平台企业

汽配件B2B平台企业发展提速,产业互联网赋能传统汽配供应链

当前,汽车消费由增量市场(新车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汽车后市场)的趋势仍在持续。我们的报告重点关注汽车后市场商品流通领域,聚焦与汽车零配件消费紧密相关的“维修保养”这一细分板块。在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提升、平均车龄稳步增长的预期下,大量已过维保期的车辆维修保养需求将从4S店市场外溢至汽车独立后市场,带动汽配件供应链渠道转型升级。

我们认为“互联网+汽车后市场”,是产业互联网应用于车后市场汽配件行业的一场创新与变革。汽车零配件流通企业积极拓展线上经营,逐步建立汽配件产业互联网平台。代理经销商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以技术手段整合零配件上游供应以及下游需求,简化货品流通层级、优化订单流程使货品流通更为集中,带量采购提高议价能力,规模化运营降低仓储运输成本;最终帮助汽配件流通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汽车独立后市场零配件供应链趋势:

1、 偏重于易损件的B2B平台企业更倾向自建供应链,自营仓储分拨中心,以保障货品供应及流通效率;

2、 侧重于全车件的B2B平台企业由于用户消费频次较低,且货品通用性低,周转率也较低,自营物流成本压力较大,因此多委托第三方进行仓储配送管理以控制成本;

3、 大多数汽配件流通企业规模较小,汽配件货品毛利较低,难以进驻高标库。而通过产业互联网赋能线上交易后,其货品SKU数量大幅增长,同时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数量快速增长。这对仓库的订单管理、货品分拨转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故此类汽配流通企业将需要高标准的仓库设施来保障运营效率。

仲量联行华西区产业与物流服务部总监尤鹏伟表示:“仲量联行资深的研究团队、产业与物流服务团队长期致力于商贸市场、消费市场的前端研究,此专题报告聚焦快消品、医药品和汽车零配件三个高增长领域,精深分析供应链构建机制和市场需求趋势,为仓储物流投资企业、供应链产业企业等专业群体在投资选址、租户预测、产品设计、项目开发、运营管理、资本合作等环节创造具有前瞻性的服务价值。”

回归到供应链实际操作中,我们已经看到众多行业通过普及自动化分拣设备、仓储信息管理系统(WMS),以提升运营效率,而高标准的仓储物流设施是商品高效流通的重要支撑。经过近20年的发展,高标库在中国的使用率已大幅提升。

仲量联行华西区研究部董事张潇嘉表示:“未来随着更多类型的货品进驻高标库,以及商品流通标准化程度的提升,对仓库设施电力设备、天地墙硬件材料、消防等级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例如目前丙一类仓库在我国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但其建设成本与丙二类接近,对于开发商及投资人来说,具有长远的投资价值。”

正如我们的报告所述,各行各业都在摸索和尝试突破效率、成本、利润瓶颈的方法。此前在高标库租赁份额较小的医药行业在新医改带动下仓储面积有望成规模化扩张;而以往承租能力较低的汽配件行业也随着互联网赋能而跻身为高标库潜力客户,未来将有更多行业的供应链仓储需求等待被挖掘。

数据来源:米内网

纯销业务:是指直接向医疗服务机构销售药品的业务;分销业务:是指流通企业通过分销商(代理/经销商)将药品辐射至各零售网点。

物理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存货单元。

如果觉得《聚焦快消 医药(汽配三大行业 透视供应链流通变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