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什么挖坎儿井

2023-06-17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1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挖井就是取水嘛。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为什么挖坎儿井

防止因气候干旱而过多地蒸发水分。

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地下引水工程,它是我国维吾尔等民族发明和创造出 来的。据考证,2000多年前,坎儿井就出现了。它古称为“井渠”,在我国的 《史记》中已有记载。坎儿井是干旱地区的人民巧妙地利用地势倾斜,进行人工挖掘的地下 引水工程。

 每条坎儿井由直井、地下暗渠、地面渠道和涝坝4部分组成。  直 井不是为了取水,而主要用于通风、挖掘时取土,以及用作维修时的通道 口,最深可达100米。地下暗渠是输水渠道,主要作用是截取地下水在暗渠 中流动,还可防止因气候干旱而过多地蒸发水分。

 地面渠道的作用是从地下暗渠出口把水引到涝坝。涝坝是一个小型蓄水池,它的作用是蓄积来水,调节灌溉量。    在涝坝的周围,因为引来了水,可以种植树木,开垦农田,就成为一片生机益然的绿洲。

 

 坎儿井的挖掘是有特定的地理条件要求的。像吐鲁番盆地四周环山,盆地内降水稀少,但四周高山上积蓄了大量冰雪,每年夏季冰雪融化,水便沿山坡流下,到盆地边缘的沙砾层就钻人地下,变成地下潜水。吐鲁番人就用挖坎儿井的方法,截取地下潜流,引出地面用于灌溉,从而把以干旱著称的火洲开辟成为瓜果飘香的乐土。

为什么挖坎儿井

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我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我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千米,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1/40,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吐鲁番土质为沙砾和黏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后来的建设中一直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

如果觉得《为什么挖坎儿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