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喷塑前只酸洗和酸洗磷化区别

2023-06-2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6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1、酸化机制不同:

酸洗是指用酸洗溶液如盐酸,硫酸等洗掉工件上的氧化层和灰尘等物质。清洗表面的作用

磷化即一种处理方法,磷化液,有锌系磷化液,锰系磷化液等,磷化有很多种,作用也不同,如钢丝的磷化是使钢丝在拉细起到润滑作用的,有的是为了起到打底漆的作用,增强基体与漆体的结合力,还有的是起到耐腐蚀作用

2、转换机制不同:

磷化作用是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

酸洗利用酸溶液去除钢铁表面上的氧化皮和锈蚀物的方法称为酸洗。是清洁金属表面的一种方法。通常与预膜一起进行。一般将制件浸入硫酸等的水溶液,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等薄膜。是电镀、搪瓷、轧制等工艺的前处理或中间处理。

扩展资料:

磷化分类:

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高温型:

80—98℃处理时间为10-20分钟,形成磷化膜厚达10-30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为1:(7-8)

优点:膜抗蚀力强,结合力好。

缺点:加温时间长,溶液挥发量大,能耗大,磷化沉积多,游离酸度不稳定,结晶粗细不均匀,已较少应用。

中温型:

50-75℃,处理时间5-15分钟,磷化膜厚度为1-7 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为1:(10-15)

优点:游离酸度稳定,易掌握,磷化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耐蚀性与高温磷化膜基本相同,应用较多。

如果觉得《喷塑前只酸洗和酸洗磷化区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