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曾国藩识人典故

2023-06-28 分类:百科

1、观神识人

他说:“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曾国藩认为,观神识人,可以看“神”的清浊。

2、以德识人

曾国藩察人,并非全凭相貌,他更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

曾国藩识人典故

清朝名臣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

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曾国藩这种经由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以监识其品德与才能,而后量能授官,这是识人而非相人。

“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简易有效的识人方法。

曾国藩识人典故

    曾国藩颇缓行三千步识人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道,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个忠厚人,可给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人前恭敬,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有人也许要说,这也太绝对了吧。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

     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缓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于本性。

如果觉得《曾国藩识人典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