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这里的阳光也很明媚(来自兰州市精神病康复医院的报道)

2023-06-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初夏的晨光

暖暖洒入病房

静谧舒适

两名病患者戴着耳机听音乐,医护人员观察着电脑中的数据。"这是心理治疗,目的是让患者能恢复稳定的情绪。"医护人员小声对记者说。

兰州市精神康复医院(兰州市精神病福利院)位于七里河区八里窑336号,医院总建筑面积31142.78平方米,投资近1.2亿元。这是一所由兰州市民政局主管的社会福利精神病院,是我市唯一一家收治"城乡特困户精神病患者"和社会流浪精神病人的专科医院。建院60多年来,已累计收养、治疗各类精神病患者达万余人次。

说到"精神病人",人们大多的印象是:情绪无常、行为乖张或者语无伦次……对于这个特殊群体,人们或避而远之或心存恐惧。然而,在康复医院却有着众多的医护人员选择走近他们。从害怕到责任,从陌生到朋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专业、耐心和微笑,抚慰着一颗颗被疾病折磨的心灵,他们堪称"心灵的守护者"。

儿子开口叫"妈妈"

在街头流浪的王晓(化名)因举止异常被警方送至康复医院。初到医院时,王晓不会说话,大小便失禁。除了正常治疗外,医护人员需要每隔半小时引导他上厕所。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王晓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转;在警方的帮助下,王晓的父母也找到了。匆匆赶到医院的母亲正在门口张望时,王晓远远地喊着"妈妈"。母亲听后一怔,急忙跑过来抱着儿子大哭起来。"失踪了数年,还以为小孩再也找不到了,心中一直愧疚不已。如今孩子个长高了,还会叫妈妈了。这,这……"一时间,王晓的母亲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好。临走时,她坚决要重谢医院,并要补偿王晓的治疗费用,但这些均被医院谢绝。

李伟(化名)有自言自语、行为怪诞、精神异常等症状,前前后后有28年。在此期间,他被诊断为 "精神分裂症",虽在多家医院治疗,但因出院后不坚持服药,病情愈发严重。母亲年老体弱,已无力再照顾患者,在亲属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送至医院。患者刚入院时已出现头部不自主运动、挤眉弄眼、左右摇晃,且用衣服包裹头部发出低吼等行为,后经李书军主任及医护小组的精心治疗,上述症状明显减少。

为感谢医院,李伟的母亲特地送来了"高尚医德为患者 精湛医术保健康"的锦旗。

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治疗

流浪精神病患者生活环境复杂,有些患者有皮肤病,有的还携带诸如结核、丙肝等传染病。因此,患者在入院前要先做详细的检查,如有发现,就要隔离治疗,不能让传染病在院内传播。

院方在推广精神疾病的"全病程治疗"策略的过程中,还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系统化、全病程化的治疗与康复方案,如发现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等躯体疾病的患者,就要及时修正治疗方案,消除安全隐患,以提升治疗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实现了由福利机构向医院系统的接轨。

2020年2月6日,机场公安派出所民警送来一名安徽籍患者。当时正值疫情防控的严竣时期,为做好收治工作,医院专门为这名患者搭建帐篷设置隔离区,并由医护人员全天候陪同,实施了14天的隔离观察。尽管天气寒冷,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者未出现发烧、头痛、咽喉痛等症状。解除隔离后,患者于19日正式转入二病区进行康复治疗。

唯有责任才能坚持

精神病是一类严重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等行为。

榆中县有一名张姓病人,身体强壮,打工、做生意……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有一天,他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被害妄想症"):有人正通过某种方式加害他。为保全自己,5月6日,他揣着斧头来找自己五六岁的侄儿,当时恰好有邻居在场,才避免了悲剧发生。如今,这名张姓患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日常护理中,有时候喂饭,对方会吐到我们的脸上……"病区护士长陈琳说:"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有一次,一名医护人员正在摆药时,就有病患者突然冲进来,咬伤了胳膊 ……"

委屈、伤害……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患者是病人,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状态。为了稳定病情,我们的医护人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坚持哄着患者吃药、吃饭……"四病区主任周吉荣最后说。

努力为社会兜底

据悉,医院主要收养"城乡特困户精神病患者"、社会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和易肇事肇祸重度精神病患者。对符合收养条件的城乡特困救助患者和救助管理站、以及各区县派出所等转送至医院的精神病患者都是应收尽收,由财政兜底保障。

2018年新医院建成后,院领导带队深入三县五区,就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其目的就是为了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如今,人们在街头很难见到流浪的精神病人。近10年来,我市没有发生因精神病而引发的恶性案件,他们为社会稳定、文明兰州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跳马、出车……记者在娱乐室看到,两名病患者正在对弈,就连前去观战的记者都未察觉;在书画练习室,10余名病患者正在静心练习书法;在手工制作室,一件件工艺品即将完成……休息区干净整洁、床铺叠放齐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日常消毒"我们在给病患者提供最舒心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即按时起床、休息以及按时吃药。"这里的医护人员对记者说。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康复医院还设置了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和康复理疗中心,即音乐理疗室、舞蹈活动室、书画练习室、牵引理疗室、推拿按摩室、针灸理疗室等等。

2020年1至11月份,医院共收治各类精神病人51人,其中城乡特困救助供养病人29 人,110及救助站送入病人21人,自费病人1人。新入院患者,好转率为99%,临床治愈率达到98%,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100%,门诊处方合格率100%。

期盼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去年,经八里窑派出所与康复医院共同排查核实,对已好转的16名病人查清了原户籍地址,9人已由救助管理站护送出院,另外67名无户籍病人统一迁入至医院集体户口。

张存堂院长说,就精神病人而言,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手段,但不可能解决病患者康复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问题。事实上,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实践证明,尽早开始接受系统的精神康复训练治疗,可使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障碍等问题得到改善,康复医院正在这方面进行着尝试和努力。

他说:"党和政府为精神病患者康复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住院条件更好了。但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康复医院不能仅仅是养老所或庇护所,而是通过积极治疗以及精神康复训练,让病患者能尽早恢复,回归社会。"

"就把康复医院当成病患者人生道路上的‘服务区’吧,让他们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休整、调养,然后重新启程。这是党和政府交付给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张存堂最后说。

记者手记——

用责任和关爱兜底

写完这篇报道,记者的心绪依然难以平静。医护人员的责任与奉献,病患者平静而自在的状态……令人挥之不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民政部门与社会各界一直都在倾心关照"特殊群体"。精致兰州、文明兰州,是让每一位生活在这和谐社会的人,共享幸福、同沐阳光。

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

我们确乎需要以更多的投入,更大的责任及包容与爱心,去呵护各类"特殊群体"。全面小康的路上,大家都该幸福满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汪文学

吕晟君 张亚君 文 / 图 / 视频

如果觉得《这里的阳光也很明媚(来自兰州市精神病康复医院的报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