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儿子奉旨劝老子少喝酒 老子大怒(把儿子打得屁股开花:你懂个屁)

2023-06-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汉朝建立后,曹参担任刘邦长子齐王的相国,九年内,齐国安定繁荣,人人称他为“贤相”。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病故,曹参接任西汉相国。临行之时,曹参向自己的继任者交代齐国的政事,说你的任务很简单,只要管理好齐国的监狱和市场就是头功一件。继任者不开窍,反问道:“监狱和市场难道是治理齐国的头等大事吗?”曹参说:“这两个地方是善恶并存,鱼龙混杂之地。这两处一乱,一国的秩序便乱了,因而我将此事作为头等大事托付于你。”交代了齐国的事,曹参到长安走马上任。

可是没料到,新上任的曹参没有任何动作。他不仅一切事情都按照萧何过去定下的规章制度办,在任用干部上,他不选那些能言善辩、喜好舞文弄墨之辈,而专门选用那些不善言辞、行事谨慎、性情敦厚的人。而且,曹参的工作效率也很低,很多公文积压着不及时处理,最糟糕的是,他上班喝酒,下班回到府中还喝,经常与下属在相府的后花园里,大喝大唱。

曹参整日昏天黑地地醉酒,又不理政事。惠帝心里直犯嘀咕,于是吩咐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你去问问你家老爷子,他新任相国,为何成天买醉不理政事,长此下去,天下不知会乱成什么样。”曹窋点头应允,把惠帝所言原原本本讲给曹参听。曹参听罢,勃然大怒,命人打了儿子200藤条。并给儿子下令,滚回宫里伺候皇上,国家大事你小子少插手!

惠帝知道此事后,在上朝的时候就责问曹参为何要打曹窋,曹参没有正面回答惠帝的问题,而是不慌不忙地取下头冠,拿在手上,反问道:“陛下您与高祖皇帝相比,谁更英明神武呢?”惠帝一愣,说:“朕当然无法与先帝相比。”曹参又问:“那么,陛下您觉得臣与萧何相比,谁更贤能呢?”惠帝诚恳地说:“你恐怕比不上萧相国。”“这就对了!”曹参拍手说道。

曹参接着解释道:“先帝与萧相国平定天下,国家法度已建立齐备,臣以为恪尽职守、严格遵循法度就是最明智的选择。汉朝经过了三年灭秦战争,四年楚汉战争,人口锐减,田园荒芜,清静无为不扰民,便是治理天下的诀窍,犹如太极功夫中的四两拨千斤。”

接下来,曹参开始分析自己的黄老学说:秦朝灭亡的原因,就在于法令太苛刻,譬如有一条法是“偶语者弃市”,两个人站在街上私语就是犯法,这多吓人。而儒家又太繁琐。因此清静无为就是最好的选择,人民不主动犯法,就不要去骚扰人民,不扰民,民自安,社会便会和谐。

惠帝顿时醒悟,认为曹参言之有理。萧何制定的法令严明周全,曹参接任相国后谨慎遵循,无为而治,天下庶民皆可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贡献。再想深一点,如今吕后权倾朝野,连自己这个皇帝都是个傀儡,何况曹参这个继任的相国。试想,倘若大刀阔斧地推行新的政令,他的下场很有可能比韩信、英布、彭越等人更为凄惨。

表面上,曹参每日放纵饮酒,只图自保。实际上,无所作为却是一种最大的作为,这样才能让天下安定、和谐。“黄老之治”的治国神功,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无为而治,这是一种安定天下的政治手段,也是一种混官场的智慧。

有趣,有料,有深度关注公众号淘历史,和T君一起读历史作者|罗 杰来源|《百家讲坛》杂志侯

如果觉得《儿子奉旨劝老子少喝酒 老子大怒(把儿子打得屁股开花:你懂个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