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德阳观察① |(一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绿色转身”)

2023-06-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4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一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绿色转身”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其中,建设西部地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典范是“五个典范”之一。

德阳市区的旌湖两岸、旌阳区新中镇的一个村庄、什邡市洛水镇的一个建材公司,看似毫无关联的3处地方,在各自的发展轨迹上同样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如今朝着同一个目标大步迈进。

近日,记者分别走进乡村、城市、工厂、相关部门,实地探访各条战线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更高水平新时代美丽德阳的生动实践。

01

旌湖两岸 塑造岸绿景美新空间

11月5日,天气晴好。位于市区沱江路大桥西头的桥梯上出现了一些画面:尽管因施工桥梯不能通行,但从早上到中午,时不时有人驻足观望施工现场。

正在施工的是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示范段项目。该项目位于绵远河西岸沱江路大桥至嘉陵江路桥段,全长700米。项目包括河岸绿化、骑游道施工、小品景观施工、修整小广场等。

项目施工负责人周锐对市民的围观习以为常:“隔三差五就有人到桥梯上来看,大家对旌湖两岸未来的景观充满了期望。”

“岸边绿色景观多了,休闲点多了,还有篮球场、足球场,锻炼健身场所也有了!”市民陈先生希望早日看到这里的新面貌。

据周锐介绍,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河岸地板铺设、驿站主体、运动场所、乔木组团、小品景观等施工,年底将向市民开放。

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将充分尊重现状资源,以“国际旌城名片,公园湖岸绿廊”为目标定位,让旌湖成为德阳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为德阳市民打造更宜居的生态城市。

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北起青衣江路大桥,南至柳梢堰闸桥,东临峨眉山路东侧,西临蓥华山路西侧,总面积114.2066万平方米,沿河两岸绿道总长度19公里。项目将通过增加绿地绿化、水体水系、公园湿地、公共空间、文体设施等提升城市品质。

未来的旌湖两岸将形成1条城市滨水生态带,2条连续滨水绿道,5处标志性节点,6大主题区段,8大特色活动空间,实现“人、城、境、业”的和谐统一。项目预计今年底动工,两年左右完成。

02

企业 走稳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同一天,位于什邡市洛水镇的四川利森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里的节能减排生产线正在运行中。在中央控制室里,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监控各条生产线的运转。

该公司生产部部长罗军介绍,公司现有2500t/d、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各一条,配套6MW、9MW余热发电机组和4座矿山。

“作为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我们在‘十三五’期间,从精细管理、技术创新、节能改造等方面开展工作,完成了前期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作为一家央企,公司‘十四五’期间将坚守‘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初心,加大资金投入,引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实现碳达峰目标贡献力量。”罗军说。

据介绍,该公司即将上马的二线篦冷机按计划投资320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更换成最新的第四代篦冷机,采用德国IKN进口设备,将于2022年4月前完成。改造后熟料热回收效率达80%,熟料标煤耗降低2kg/t.cl,全年累计节约标煤3600吨。

什邡是工业强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四川利森建材集团的节能减排取得的实效仅是该市实现大气根本性改善,强化污染减排工作的一个缩影。来自省生态环境厅的通报显示,什邡市空气质量在全省183个县中3月改善排名第6;4月改善排名第7;5月改善排名第6,连续3个月改善程度进入全省前十。

据悉,202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2%,超2020年下降目标0.5个百分点;比2015年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19%,超“十三五”下降目标21.1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三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2020年我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0.59吨/万元,同比下降3.43%,较2016年下降19%。

在升级产业布局中,我市推动机械、食品、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向资源精深加工和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同时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并开展低碳转型。组织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引导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目前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绿色工厂10个,省级绿色园区2个。

03

村庄 优美村居焕发新活力

就在市区的旌湖两岸、什邡市的工厂车间向绿色生态美丽德阳阔步前行时,旌阳区新中镇的一个村庄也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奔跑。

“这里修建得很不错,干净清爽,比我之前去过的其他很多农村好多了,有种小家碧玉的味道。”10月30日,初次来到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的游客唐女士,对龙居村优美的村居环境竖起大拇指。

听到唐女士的赞赏,85岁的龙居村村民彭祥珍很是开心:“居住环境确实很安逸。以前一出门走哪里都是泥巴路,现在到处都是水泥地。现在生活好了,到处都有好耍的,心情好、精神好。”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让这个村庄所有村民都深有体会。65岁的村民刘用华感受十足,“经过村民聚居改善住房,早已告别了以前的土坯房。现在住的是两层楼房,共4间卧室,水电气网络都通。村上环境整治后统一收集垃圾,房前屋后连苍蝇蚊子都没了。”

龙居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崇文介绍,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村里规范了环境卫生,以及绿化带修整等。生活垃圾采取“村收集、镇处理”的方式集中处理。还推行巷长制,负责清洁卫生监督,评选卫生先进户,让村民参与改善环境、爱护环境。“接下来,村里将打造4A景区,露营基地等,人居环境会更好。”

据悉,截至目前,旌阳区所有的行政村已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3.97%,新改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2653户,完成彩钢棚整治6.5万平方米。

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共计71个乡镇,816个行政村,乡镇生活垃圾站(房)数量共计3704个,垃圾转运站98个,保洁车辆1890辆,配备保洁员11884人,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率为10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5%以上。截至今年10月底,已完工89个省定民生实事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39654户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已完成沿江沿河户厕改造11094户,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无害化厕所的普及率。

对话

嘉宾: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刘文

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将全面提高生态容量,补齐生态环境历史欠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率先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建设更高水平的新时代美丽德阳。记者近日就绿色美丽德阳建设相关话题专访了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刘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关联?

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绿色发展,就必须树立绿色理念。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需要凝聚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遵循生态规律,依靠绿色科技,壮大生态经济,着力造林绿化,既能收获金山银山又拥有绿水青山。绿色生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品牌效应,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不仅能让本地群众享有生态福祉,而且会吸引游客、人才和投资者,成为引来“金凤凰”的“梧桐树”。

绿色发展典范、美丽德阳建设面临哪些瓶颈?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久久为功,建设美丽家园,大力实施大气质量提升、治水提质、净土保卫战等系列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四五”期间,我市经济中高速增长,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仍将继续增长,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污染问题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环境保护的压力仍然较大。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我市加快实现减污降碳。我市的产业结构以机械、化工为主,因此推动碳达峰和大气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市辖区内污染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布局散等问题导致全市生态环保执法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尽快提升生态环保监管能力,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也是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您对绿色发展典范、美丽德阳建设有些什么建议?

希望在未来德阳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富裕、美丽、幸福的家园。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引导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全民生态观。打造绿色发展新动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鼓励支持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探寻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建立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严究的综合治理体系。落实生态环境破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提高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原标题:《德阳观察① | 一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绿色转身”》

如果觉得《德阳观察① |(一座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绿色转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