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这五年」晒出幸福账单奔向小康之路——利川市全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2023-06-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5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中国利川网全媒记者 李锟

民歌《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曾经,27.4%的贫困发生率是湖北全省平均数的近两倍,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

大水井集中安置点 李传书 摄

五年来,利川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困扰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住危房等问题在大部分地区得到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得到了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市累计实现21.9万贫困人口脱贫。

数代人的希望之路

利川市文斗镇大杉树村地处该市西南边陲,与咸丰县、黔江区毗邻,属于“三县”交界的重要通道。村子中间有一条自东向西倒流的郁江河,把村子分割为两半,河北岸8个村民小组,河南岸4个村民小组。

大杉树村十组的村民居住在郁江河南岸的“九条岭”上,上下山靠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交通极为不便。就因为交通瓶颈,运不进建筑材料,房屋整修不成,安全饮水项目、农网改造工程都实施不了。有读书郎的家庭,早上天不亮就送孩子到郁江河边过渡,下午接回家走到屋天已经黑了。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一条路阻断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连很多青壮年娶个媳妇都很难。

村民陈绍克对此感言:“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路修通。”

的确,“要致富,先修路”。文斗乡(2020年撤乡建镇)政府、市委办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在召开的扶贫项目工作专题会上,把在“九条岭”修路提上了日程。

文斗通村公路 佚名 摄

2018年4月9日,“九条岭”道路修建正式开工。村民们干劲十足,纷纷带上工具参与到修路上来,为了不浪费时间,争取项目早日完工,他们连吃饭都是在工地上一起吃。耗时近5个月,海拔高差500多米的“九条岭”上终于出现了全长3.8公里的希望之路。村民们祖辈以来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现在路修好了,送孩子去学校能节约一个多小时,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叫孩子起床上学了。”十组村民米仁明说起这条梦想中的道路就嘴角泛笑。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利川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重点工作,实现了绝大多数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网络等生活设施进入农村的新气象,打造出不少田园风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农村社区,大大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利川市勤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下称勤隆合作社)位于该市元堡乡,成立于2013年8月,是一家以道地中药材“马蹄大黄”生产、加工、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自成立以来,勤隆合作社认真研究种植、生产技术,合作社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不但带动全乡乃至利川市、恩施州大黄产业的种植规模,还建立标准化加工厂,产品销售到云南白药、太极集团、贵州百灵等知名药企,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大黄初加工 李传书 摄

2018年,勤隆合作社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成为恩施州马蹄大黄产业的领跑人。依托“三提供一回收”即无偿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服务和实行保护价回收产品这一模式,勤隆合作社建成马蹄大黄生产基地两个,其中良种繁育基地300亩,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依托勤隆合作社发展势头,元堡乡将马蹄大黄规划为“一乡一品”的主导产业,全乡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

元堡乡的做法也激发了该市其他乡镇的积极性,该市多个乡镇共建成大黄基地5万余亩。截至目前,勤隆合作社年种植、收购鲜马蹄大黄5000吨以上,加工、销售干马蹄大黄1500吨左右。勤隆合作社也始终将工作机会让给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以朝阳村为例,合作社基地共流转农户土地368亩,其中贫困户土地35亩(2户9人),年租金收入达1.05万元,同时还解决了村里22户贫困户务工就业问题,每户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2000多户农民发展马蹄大黄8000余亩,吸收500余人务工就业。

勤隆合作社只是该市依托中药材资源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之一。

近年来,香连药业、信仁药业、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市场主体,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向贫困户配股分红,与种植户签订统购统销协议,按照“统一供种、统一回收、统一销售”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选种难、缺技术、销售难、增收难”的问题。全市共带动2940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13000多亩,户平增收8000余元,中药材产业为利川市脱贫摘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教育助学,筑就成长阶梯

在利川市沙溪乡集镇上,有这样一间普通的瓦房,当你走进房间,入眼的却是满墙的奖状,“学习标兵”“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等,各种奖状让人目不暇接,这是奖状的主人、贫困学生周某的家,尽管这只是他们一家四口租住的房屋。

周某一家原本住在沙溪乡江口村,父亲患有缺铁性贫血,奶奶是多年的老风湿,常年卧床,自己和哥哥还在读书,家庭经济困难。

2014年他们家被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说农民的孩子早当家,周某从小就表现出高于同龄人的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父母感到十分欣慰。为了给他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在离学校更近的集镇租下了一间条件简陋的瓦房,并且在集镇找了一家砖厂打零工,一个月仅有约3000元的收入,勉强维持家庭开支。

2018年9月,周某的奶奶因病去世,周围的乡亲劝其父母道:“趁着年轻,出去打工吧,现在老人走了,你们也没啥负担,外面比家里挣钱多。”周某父母也曾心动过,但是一想到这么听话、聪明的孩子留守在家,谁来照顾他们呢?最终他们放弃了外出的打算。虽然在家收入微薄,但至少一家人过得开心、幸福。

随着教育扶贫政策的落实落地,周某和哥哥都享受到了相应的教育扶贫政策。“咱们家经济条件差,政府专门派人上门帮扶我们,给我们宣讲政策;两个孩子上九年级,享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不但免学费、免书本费,还享受一年2500元贫困生义务教育生活费补助和一年400元的贫困生西南片区交通补助,地方上也不时地为咱们提供一些资助。有了这么多人的关心和这些教育扶贫政策的帮扶,让我们这些当家长的经济负担减轻了不少。”周某父亲一边开心说着党的政策好,一边掰着手指数着,他的想法是:一定要等到两个孩子高中毕业之后才考虑外出打工。

两个孩子也没有让父母失望,成绩都很优秀,特别是小儿子,学习成绩长期保持在年级前几名,在全市的一次统一考试中还获得了学校第一名、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扶贫是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

利川市职校大门外景色 牟联文 摄

近年来,利川市已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市教育局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传递资助好声音,引导资助育人,让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发挥出更大效益,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在教育扶贫政策筑就的成长阶梯上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累计减贫219119人,14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27.4%下降至2019年底的0.25%……2020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告公示退出贫困县序列,圆满实现整市脱贫摘帽。自此,该市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完成。

利川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5年集中攻坚,在扶贫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全域旅游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

马前新村美如画 牟联文 摄

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谋划,推动项目规划、资金使用、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效衔接,不断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有效补齐了乡村建设短板,实现产业基础夯实、农村人口回流、基层组织健全、人居环境改善、基层治理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稳固提升,积累了丰富的农业、农村工作经验和做法,健全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

通过“中青班”人才工程、“利川人”大会招引人才、利川与萧山的人才互访、东西部劳务协作等多种方式聚合人才和才智,逐渐汇集人才振兴的内生力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逐渐得到夯实巩固。

“通过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做强做优特色品牌,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等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利川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值班总编:傅小棠 编辑:丁莉 )

【来源:中国利川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如果觉得《「这五年」晒出幸福账单奔向小康之路——利川市全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纪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