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熙帝最长寿的儿子(一生与世无争——允祹)

2023-06-05 分类:养生资讯

爱新觉罗允祹(1686年1月18日—1763年8月29日),原名胤祹,后因避雍正帝名讳改为允祹。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序齿为十二子),称十二阿哥。生母定嫔万琉哈氏。

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86年1月18日),万琉哈氏生下了她的独子允祹,但她出身庶妃,无权抚养子嗣。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正值孝庄文皇后去世,苏麻喇姑因此十分伤心,久久难以平复。为了安慰苏麻喇姑,康熙帝便将出生不久,不满两岁的允祹交给了苏麻喇姑抚养。苏麻喇姑曾经亲自抚养过康熙皇帝,深得皇室信任。她生性善良,通晓满蒙文字,晚年又笃信佛教,所以早就养成了与世无争的性格。而在她的培养下,允祹也养成了这种与世无争的性格,从而顺利的躲过了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事件。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七日,年过九旬的苏麻喇姑逝世,临终前还拉着允祹的手让他为人谨慎,不要参与夺嫡之事。这样的言传身教使得允祹养成了生性淡薄、与世无争的性格。

因为他不好功利,其母地位又不高,所以直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和其九哥胤禟被封为固山贝子,此时的雍正皇帝已经被封为了雍亲王。自康熙五十年之后,他便又和诸位弟弟一起随从康熙帝外出巡幸。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仁宪皇太后去世,允祹被任命署理内务府总管事。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初三,皇太后过世百日,康熙帝命其停止署理内务府,因其在署理内务府期间“办事妥协”,康熙皇帝“深嘉之”。在康熙朝的最后几年,允祹也大多负责了祭祀、丧礼等事务,各个事务办的井井有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雍正皇帝登上了帝位。雍正帝即位不到一个月,便以允祹“曾经理三衙门事务井井有条”和“办理梓宫事务甚为效力”加封他为多罗履郡王。这和那些参与夺嫡事件并站在雍正帝对立面的八阿哥、九阿哥等人截然不同,这也正说明了允祹与世无争的性格在那个时代给他带来的好处。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如雍正二年(1724年),宗人府弹劾胤裪“治事不能敬谨,请夺爵”,将他从郡王降至贝子爵位。后又在当年因为“将圣祖仁皇帝配亨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和“误写妃姓”连降两爵,降为护国公,而这根本就不是寻常的宗室封爵。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允祹又被莫名的恢复了履郡王爵位,所以雍正帝对他的降爵应该也是对他的一种敲打。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驾崩,允祹负责办理雍正帝丧仪。八月二十四日又特命其主管礼部事宜。十月十九日,乾隆帝下旨“履郡王允裪在朕诸叔中年龄最长,具实心办事,朕意欲晋封亲王。”不久,允祹便进封为履亲王。到了乾隆朝,作为皇帝叔父的履亲王除了在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初五日因“管人疏纵案”中被罚俸以外,便再无其它过错失误。他一直负责宗人府事,一些祭祀和丧礼等也都由他主持。直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允祹独子弘昆夭折,年仅十二岁。乾隆劝慰他“以礼节哀,承侍太妃,勉副朕意”。并将四子永珹过继胤裪为嗣孙。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初七日,97岁的万琉哈氏病逝,此前乾隆帝曾两次亲临探视,并在万琉哈氏死后下谕旨劝慰允祹。又过了六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七月二十一日,79岁的允祹走完了自己还算平淡富贵的一生,定谥号为“懿”。

作为康熙帝的儿子,能够不为名利,一生淡薄,不与人争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了,这也与其养母苏麻喇姑的教诲密不可分。

如果觉得《康熙帝最长寿的儿子(一生与世无争——允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