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鲃肺汤等名菜介绍)

2023-06-09 分类:养生资讯

本文乃作者小页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鲃肺汤”是姑苏木渎石家饭店十大名菜之一,也是我国享誉世界的一道独特的名菜。每至夏秋季节,来华旅游的国际友人或归国华侨,一到苏州地方,总要点吃品尝这一南方独有的时令佳肴。鲃肺汤亦称斑肝汤,斑肝就是钯鱼之肝。斑即鲃鱼皮色而言,因其鱼光滑无鳞,头大,腹部白色,背青灰而有斑点,但体形一般不大,故有小河豚之称。且其鱼肉细嫩,富有营养,特别腹内肝两叶味最鲜美,尤用于制汤为胜。烹食配以火腿、香菇等辅料,成菜鱼肝肥嫩、鱼肉细洁,汤清味美,独具一格。

相传,1929 年秋,朱德同志的老师李根源先生约同国民党元老、爱国诗人于右任先生,一次来到苏州放舟游太湖赏桂花。后返经木渎镇,便至石家饭店(原名顺叙楼)进餐,吃到了斑肝汤,赞不绝口,即兴赋诗一首:“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读犹堪记,多谢石家鲍肺汤。”次日,《苏州明报》即刊载了于右任先生为石家饭店“鲃肺汤”所写的赠诗,声名大振。在此同时于还为该店题写了“名满江南”的匾额,李根源也给题写了“鲃肺汤馆”的匾额。继而,李宗仁、李济深、沈钧儒、沙千里、史良、邵力子、钱大钧、叶楚伧以及蔡廷锴、陈毅、栗裕等名人,都先后到石家饭店品尝过“鳕肺汤”。建国后的80年代,费孝通先生还为“鲍肺汤”写过“肺腑之昧”的题词。鲃鱼这一美味为太湖独产,每年8一10月上市,故民间素有“秋时享福吃鲃鱼”之说。

据考证,钯系口音之差而肺则是肝之误,但“石家鳃肺”一旦误入名家诗句,传诵一时,也就以误传误,成了通名。这就是斑肝汤改名演变为鲃肺汤的缘由,从此,鲃肺汤即成为饮誉中外的名菜。官烧目鱼,为天津市唯一以官烧命名的传统菜品。它是以渤海湾特产半滑舌鳎鱼为主料,配以笋和嫩黄瓜及水发香菇等烧制而成。菜品黄、白、绿、黑相间,色调明快和谐,外酥脆,里细嫩,酸甜适口,别具特色。相传在清代时,乾隆皇帝为了安抚四方,体察民情,曾六次南巡,途经天津。据史书记载:“有司奏请建行宫,上不许。”因此,每至天津多驻万寿宫。如有一次来到天津,当时驻跸城北万寿宫,御膳由临近一街之隔的聚庆成饭庄供奉。因聚庆成是天津最早的正宗津菜“八大成”饭庄之一,尤以擅长烧烤菜肴称着,故厨师特以天津特产鳎目鱼(学名半滑舌鳎)烹制成目鱼条,深为乾隆皇帝所赏识。为此,乾隆特地召见厨师,并赐以黄马褂和五品顶戴花翎,还赐菜品为“官烧目鱼"。

自此,官烧目鱼便成为天津名菜而广这流传。建国后,1987年举办的“天津市‘群星杯’津菜烹调大赛"上,天津红桥饭店厨师长王洪业,他所烹制的传统菜“官烧目鱼”,曾以最高得分荣获“群星杯”金杯奖。由此,“官烧目鱼”菜肴更加驰誉四方。

煨鱿鱼丝,是陕西传统风味名菜,最初是由三原县始创而出名的。其选料和制工精细,系以鱿鱼为主料,并取用鸡腿1对,鸡翅2对,肘子1块装砂锅垫底,配以肥瘦猪肉丝和多种调味佐料煨制而成。后被引进古都西安,成为秦菜的代表菜之一,颇受中外食客赞赏。油烹银鱼干贝,是湖北鄂州市传统风味名菜。成菜特点:色泽洁白晶莹,兼具河鲜海味,形似葵花盛开,素雅美观,鲜香甘美,老少酒饭咸宜。此菜以其质佳味美,制法独特而素享声誉,历来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鄂州所在地的梁子湖盛产银鱼,其品种有大头银鱼、长吻银鱼、短吻银鱼和银鱼四种,均为银鱼中之上品。而梁子湖银鱼,鱼身细长,体柔无鳞,尾呈尖形,洁白透明,富含油脂、肉昧鲜美。且其可食率为百分之百,并有一定的食疗滋补价值。因此,烹食具有“口嚼上香,回味无穷”之感。若配以千贝海味入馔,更是味鲜爽口,美不尽言。据说此银鱼在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曾被列为湖北上贡的贡品。

鄂州由于盛产银鱼,故素有烹制银鱼菜肴的传统,并拥有一批烹调银鱼的名厨大师,且其烹制出的银鱼菜肴品种颇多,其中较突出的传统名菜“油烹银鱼干贝”,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相传其菜所出典故,系由《白蛇传》里许仙的儿子许盛林中状元之后,拜倒雷铮塔,母子相会,因而取银鱼象征白娘娘,干贝比喻金龙。许盛林而来。此菜烹制集海河鲜于一馔,风味独特。博山烤肉,是山东淄博地区的传统风味名吃。这种烤肉具有皮酥肉嫩,气味幽香,食而不腻的特点,可做冷热拼盘和烩菜或制汤食用,深受群众欢迎。1982一1984 年,博山烤肉还先后荣获过商业部优质名特产品奖。应山滑肉是湖北广水市(原应山县)的地方风味,此菜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先前,每年古历八月十三日,各家厨师都要进行集会、唱戏,并宰杀整猪、整羊祭祀詹王,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据传美味可口的应山滑肉的烹饪法,就是这位詹王发明的,可是,细说起来,还是一段“唐朝的古话”哩。

镇江肴肉,又名水晶肴蹄,是江苏镇江的着名菜肴。它是以去瓜猪蹄为主料烹制成的“水晶肴肉”,具有光滑晶莹,卤冻透明,油润不腻,香味诱人的特点。因而早已成为驰名中外的美食佳肴。扒肉,是湖北应城市长江埠镇传统的“三扒”(扒肉、扒鸡、扒鸭)菜肴之一。此肴制作,最初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烤乳猪”是我国的传统名菜,其历史悠久,南北都有制作是选用断奶的肥仔猪,经开膛去内脏洗净后,用特制铁撑从仔猪膛腔内自下而上穿起。以酒、油、醋、蜜糖加水涂匀,由内到外烤到熟透、酥香,色泽油亮,皮脆肉嫩。以其制作考究,风昧异常而名扬中外。中华“烤乳猪”这道名菜,据文献史料记载,它是在西周八珍之一“炮豚”的基础上,经过数千年来历代厨师们不断地研制、改进,继而渐臻完善。因为古代还没有“烤”这个字。

故西周时“炮”的烹调法,就是用其它物料裹而烧制曰炮。烧亦称为炙,南北朝时《齐民要术》记载的“炙豚”,就是烧乳猪。烧制时以涂刷清酒发色,贾思勰说这种烤乳猪“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酱膏润,特异凡常。”堪称珍贵的佳美肴馔。烤乳猪发展到清代,特别到了乾隆盛世时期,已传遍全国。将原来的“炙豚”改名日:“烧小猪”。这在清袁枚《随园食单》中既有记载,且其制食法又有改进,并涂以奶酥油烧制,这又较之南北朝时的“炙豚”,更加酥嫩可口了。清代着名的“满汉全席”中,就有烤乳猪肴馔,并和烤鸭一起名为双烤。据说这两道菜以片法上席,称为片盘,是晚清慈禧太后最喜爱的冬令佳肴。源远流长的烤乳猪,它的不断改进、演变、发展,并经历了从北到南的兴衰过程。后来还发展到国外一些东南亚国家,名为“烤小猪”。而今烤乳猪在国内已不多见,但在广东落户则久盛不衰,且其以“片皮乳猪”之名,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菜。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

如果觉得《中国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鲃肺汤等名菜介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