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农疗基地(点燃残疾人的生活希望)

2023-06-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近年来,“农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形式,备受残疾群体欢迎。全国各地也纷纷探索建立“农疗基地”,以农疗、娱疗、实操培训为服务手段,为有需要的残障人士提供农田劳作、学习、康复、实岗体验、岗位就业等服务平台。这让残疾人不仅可以享受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服务,还能锻炼劳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融入社会大家庭。

“小菜地”激发残疾人生活热情

在安徽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高刘街道昌南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有一个“农疗基地”,让残疾人在种植、采摘等各种劳动中,收获快乐和喜悦。

“在这里,不但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还可以学到一些蔬果的种植管理技术,确实非常开心,十分感谢中心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劳动锻炼、康复的平台。”小亮患有轻度精神残疾,每次来到“农疗基地”他都很开心。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这里种植有西瓜、香瓜、花生三个品种的蔬果,残疾人可以在这里拔草、锄地、采摘、施肥,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服务,还可选择自己合适的劳动康复项目,锻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高刘街道昌南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中心规划建设的“农疗基地”分种植区、体验示范区、采摘区等,目的就是让残疾人亲近自然,愉悦身心,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另一边,在甘肃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残疾人朋友在园区内参观疗养,同时为他们安排适量的劳作活动,满足康复人群在心理康复等方面的一些需求;湖南衡阳县“农疗基地”让残疾人在劳动中提高康复成效,助力残疾人康复成长。

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

不久前,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大溪边乡残疾人之家的农疗人员,来到大溪边乡大桥头村收割自己亲手种植的高粱,这是大溪边乡残疾人之家的特色农疗课程。

“这片高粱地都是我们残疾人自己种的,也由我们自己来收割。”农疗人员方荣堂介绍道,在大溪边乡残疾人之家,他们每天都要开展1小时的农疗活动。高粱收割之后,他们还会种些瓜果蔬菜。

据了解,今年5月,结合“红高粱小镇”特点,残疾人之家专门开设了高粱农疗课程,让残疾人自己动手在村里种植了两亩红高粱,根据劳作时间,每个人还能获得相应报酬。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大溪边乡残疾人之家还结合每个人的不同喜好、特长,开展了近10种文体活动,并通过简单的课程帮助残疾人恢复社会功能。“像吴明旺喜欢刻字,我们就提供原材料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如果他刻得好,我们还会拿去义卖。”管理人员余贞彪说。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残疾人农疗基地提供辅助性就业,充分吸纳辖区有需要的残障人士参加辅助性就业,利用农业劳作的方式帮助残障人士巩固治疗效果,更好地融入社会;青海西宁市建立“辅助性农疗基地”,为成年心智障碍学员提供了身心调理、农活疗养和庇护性就业服务。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农疗基地”让残疾人通过简单的农事活动,增强了自信,也在交流和沟通中达到了康复的目的,使众多残疾人朋友找到自我价值,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如果觉得《农疗基地(点燃残疾人的生活希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