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龙门70年 |(1976年:龙门县养蜂研究所成立)

2023-06-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3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点击上方“龙门发布”关注我们

“广东10窝蜂,龙门占1窝”

龙门蜜源植物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养蜂环境,是广东省蜂蜜重点产区之一。同时,由于龙门蜂蜜生产历史悠久,蜂蜜产量高、质量好、味道纯,龙门也戴上了广东省养蜂第一县和蜂蜜之乡的桂冠,并在2012年被列为“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龙门蜂蜜入选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7月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我县有养蜂专业合作社7家,蜂农2500户,蜂农年均收入达到5万元。

成立养蜂所更好地为蜂农服务

龙门蜜蜂养殖历史悠久,据《龙门县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60年代全县养蜂已初具规模,1970年蜂群高达4万多群,平均每平方公里蜂群数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0年,全县的蜂群占广东省养蜂总量的十分之ー,故有“广东10窝蜂,龙门占1窝”的说法。目前,全县蜂群达12万群,全部为现代活框饲养的华南型中华蜂(简称中蜂),产量达2500吨,从业人数达到2700多人。

据《龙门县志》记载:1949年,全县养蜂1462群,蜂蜜总产6.95吨。自1956年东莞养蜂员进入本县养蜂,将箱格(活框)养蜂和手摇机打糖新技术传授给本地蜂农后,龙门的养蜂业有较大发展。1957年,全县养蜂4680群,总产量20.5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2.2倍和2倍。

1958年人民公社化,全县兴办集体蜂场143个,养蜂6618群,总产量25.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1.4%和24.4%。1961年体制下放,多数集体养蜂场下放给农户,集体蜂场只剩下19个,养蜂量减至4531群,比1958年下降46%。

据资料记载,1971年冬,本县“蜂瘟”(中蜂囊状幼虫病)流行,蜜蜂大量死亡,蜜蜂群数从1970年的42198群降至24813群,下降了41.2%;1973年再度降至10108群,比1970年和1971年下降76.04%和59.26%。1973年春,县成立“蜂瘟”防治小组,对“蜂瘟”进行综合防治。

据县养蜂研究所所长林伟忠介绍,龙门县养蜂研究所(简称“养蜂所”)于1976年成立,估计与当时的“蜂瘟”防治有关。他说:“在“蜂瘟”肆行的大背景下,成立养蜂所能更好地为蜂农和养蜂业服务,有效推广专业养蜂技术和解决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积极推动全县养蜂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蜂瘟”防治小组和养蜂所成立后,当时的“蜂瘟”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养蜂业逐步恢复。《龙门县志》记载:1977年全县养蜂回升到37333群,总产724吨,比1973年增加2.7倍和4.1倍。

据悉,县养蜂所现有职工8人,有一间2300平方米的蜂蜜综合实验工厂和占地400亩的养蜂科研基地,是一个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经济实体。1984年,县养蜂所牵头组织65户养蜂户成立龙门县养蜂协会。协会每年组织会员学习养蜂实用技术,交流养蜂成功经验,接受养蜂户技术咨询,深受养蜂户欢迎。

2008年,县养蜂所还组织成立了龙门县龙蜂养蜂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共151户,拥有固定资产571万元,有一条500吨蜂蜜加工生产线,入社社员共计拥有蜂群28600群。合作社为社员和蜂农无偿提供蜜蜂养殖与管理全方位服务,推广蜂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在蜜蜂防病害技术培训和市场流通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实现了“上连市场、下连蜂农”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养蜂所集科研与实践于一体

“多年来,县养蜂所在龙门养蜂事业发展中不遗余力地默默耕耘,为龙门蜜蜂事业提供从蜜蜂养殖到蜂蜜产品加工生产再到产品销售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是龙门现代养蜂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林伟忠介绍说,“龙门养蜂研究所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家养蜂科研机构。”林伟忠表示,养蜂所集科研与实践于一体,主要负责全县养蜂技术咨询、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和蜂产品研究与开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探索高新技术在蜂业科学上的应用;同时还负责组织全县蜂农参加各种蜜蜂养殖技术培训,为全县蜂农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及销售产品信息,促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

“‘有问题,找养蜂所’已经成了龙门蜂农的基本认识。”林伟忠告诉记者,无论蜂农是在本地养蜂还是到从化、新丰、东莞等地赶花期,只要遇到蜜蜂病虫害、产品销售不畅、赶花期纠纷等问题,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养蜂所。龙田镇黄珠洞村蜂农肖国辉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掌握更先进的技术,肖国辉主动找到县养蜂所和县养蜂协会,并其帮助指引下,积极参加各地举行的养蜂培训以及外出参观活动,不断提高养蜂技术。肖国辉请求县养蜂所帮其改进蜂箱风格,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养蜂基地参观,提高基地营业收入。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肖国辉养蜂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养殖手法日益娴熟,他的养蜂基地成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示范蜂场”“广东广昆园蜂业有限公司蜂产品生产基地”“龙门县生态养蜂科普示范基地”,吸引了不同地方的人前来参观。

积极探索蜂蜜深加工产业

据了解,上世纪末,为延伸蜂蜜产业链,县养蜂所一直积极探索蜂蜜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等问题。2000年,养蜂所经过试验和研究,终于成功开发出具有保健效果的“蜂蜜发酵功能醋”新产品,并被列入省“星火计划”。

有了发酵蜂蜜的技术,我县还成立了广东省奥蜜联合开发公司,充分利用发酵蜂蜜技术在流水线上生产蜂蜜醋,生产产品有蜂蜜、蜂蜜醋、蜂皇浆、蜂花粉等,产品畅销省内外。“生产蜂蜜醋的原材料蜂蜜主要由县养蜂合作社提供,从此合作社社员再也不用担心蜂蜜卖不出去了。”林伟忠认为,蜂蜜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对蜜蜂养殖技术和蜂蜜质量都有了一定要求,这不仅能提升我县蜂农的养殖技术,也能及时解决他们的销售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县养蜂业的发展。

据介绍,龙门县养蜂研究所经过40多年的奋斗,拥有一批过硬的技术人才,并且和广东省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有着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已掌握了蜂产品深加工技术,有的技术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微生物发酵生产蜂蜜酿制醋技术属国内首创,该产品由蜂蜜深加工后价值提升了5至8倍。

多年来,县养蜂所、合作社、协会注重加强与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养蜂学会、广东省养蜂学会、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蜂蜜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紧密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蜂蜜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蜂蜜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致力打造全国中华蜜蜂之乡

据悉,中蜂饲养业使我县蜂农经济收入可观,一大批贫困户通过饲养中蜂脱贫致富。近年来,龙门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养蜂农户为原料蜂蜜提供主体,以蜜蜂养殖基地为项目建设基础,将优质原料通过高新技术、先进设备转化为优质产品。目前,我县有养蜂专业合作社7家,蜂农2500户,蜂农年均收入达到5万元。

据了解,我县已将养蜂业纳入《龙门县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成立养蜂所、协会、合作社,管理全县的养蜂业,充分发挥基地科普示范、科技推广、科普培训、科技咨询、科普惠农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养蜂所、协会、合作社共同组织举办中华蜜蜂养殖技术培训班18期,共培训人数2880人次,为广大蜂农解疑释难。

林伟忠介绍说,下来,我县将以建设“中华蜜蜂之乡、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全力做好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的示范工作,积极开展对蜂农的技术培训和养蜂技术的推广,同时,还将建设蜜蜂产业园,集养蜂生产、产品加工、蜜蜂文化展示和蜜蜂旅游于一体,打造龙门县中蜂产业特色品牌;其次,积极配合中国养蜂学会,开展各项与养蜂业有关的活动。

“我县拥有良好的专业技术队伍,具备指导养蜂行业的技术推广和宣传保护的能力。近日,我县已向中国养蜂学会申报建设‘全国中华蜂之乡’。”林伟忠说,此举有利于促进我县养蜂行业的发展,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有利于加快推动我县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蜜蜂文化业和服务业,助力经济发展。下来,我县将推动蜂蜜行业的资本、人才、企业落户龙门,推动养蜂行业振兴发展,把蜂蜜打造成为龙门的特色名片,把龙门打造成为“全国中华蜜蜂第一县”。

猜您想看

主办单位:中共龙门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县党史研究室、县档案馆

县新闻中心、县广播电视台

长按识别关注

“龙门发布”

更多精彩尽在

“龙门新闻网”

如果觉得《龙门70年 |(1976年:龙门县养蜂研究所成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