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谈谈在镇江金山寺的吃过的素菜包子

2023-06-15 分类:养生资讯

镇江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他和扬州只有一江之隔,“京口瓜洲一水间”。京口就是现在的镇江,瓜州就是现在的扬州南面。

现在的京口瓜洲也只是一桥之隔

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东晋时,五胡乱华,晋室南渡,北方人南渡聚集于此,京口为江南第一重镇,所以多被直接称为北府。正是这个历史原因,造成了这个地方的饮食特征和口音,都是带着浓重的北方特点。比如说,“镇江陈醋”很有名气吧,南方人喜欢甜食,北方人才喜欢酸的。还有口音,镇江和扬州都属于江苏,一水之隔。但是扬州口音“勒怪”听不懂吧。然而镇江口音,作为“普通人”你完全可以明白的。

这个地方有很多历史古迹。谢玄、刘牢之,刘裕在此训练了一支北府军,风声鹤唳地击败了苻坚;辛弃疾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北固山怀古》;葛洪在此创立了茅山派,茅山道士至今在镇江。

镇江北固山

镇江茅山

我今天想写的是,99年我当时还在读书,去镇江金山寺吃的素菜包子。不过,吃之前我先要讲一个小故事,不然,大家不知道在那个年代,我们作为穷学生,是吃不到的那种包子的。

那是国庆节,我和一个同学商量着国庆七天假期,去镇江和扬州玩玩。用学生票买了10几块的绿皮车票。深夜10点多才到的镇江。下火车以后,才商量着先去哪里投宿。坐了一辆末班公交,把我们拉到了金山寺,毕竟那时《新白娘子传奇》暑假天天播,很火的。所以,第一选择就是去看看青蛇水淹的金山寺是一个什么样子,结果恼火的是,到了地方,已经凌晨12点多了,也找不到旅馆,那时可不像现在有美团,去哪儿网,可以随便手机找住宿,何况我们作为学生也没有手机,更没有智能手机。

金山寺,那座镇压白蛇的塔

于是,我和同学,就沿着金山寺的围墙转悠。结果,找到了一个缺口,一下子就翻了进去,那时可没有监控,我们像小贼一样的潜入,看着灯光下的寺院里面,有些和尚在做晚课。我们道路也不熟,也害怕被和尚们当成小贼抓起来,就往暗处行走,深夜转悠着,就到了一个山洞里面。这个山洞不大,但是有两个神龛平台,黑漆抹乌的我们也看不清,看着这里很安全,我们就在神龛平台上睡了一夜。很快就睡着了。

早上,也很快就到了,听着外面有老人开始锻炼身体了,一看时间5点多了,迷迷糊糊地眯了一会儿,我和同学起来一看,这地方叫“白龙洞”,小字写着'这是白娘子和小青修炼的地方,每逢游人过此,总有惝恍迷离之感",找了个大爷问了一下,告诉我们这个洞可以直通西湖的。这也算是我们读书时,很有意思的记忆了。

当年我们就是在这里睡了一夜

毕竟饿了一夜了,在镇江还没有吃东西呢。所以就在寺院里面转悠,闻着香味就转到寺院的厨房了。看着和尚们一笼屉,一笼屉地把早上的包子搬出来,我们也是饿得厉害。就脸皮厚厚地上去询问,这包子卖吗?干活的和尚说,这是今天有法事做的,不卖。(附一句,金山寺是净土宗的寺院,经常有各种法事的)但是,拗不过我们的死缠烂打,又看我们是俩学生,早上黑黢黢的脸没有洗,头发散乱。我们也不好意思说是在山洞里面过了一夜,一脸的狼狈,看着也是可怜。就和我们说,5块钱拿一些去吧。我们就给了5块钱,拿了10个包子。

网络图片,我们当时没有拍到照片,我们吃的比这个大,这个只是颜色外形像

网络图片。有这么白的,可惜那个年月,我们也没有照片

那包子是我们在镇江吃的第一餐饭,真的很好吃。包子皮色洁白,松软,馅儿是碧绿清香的。咬一口,满口生津。当时,我们以为是饿了,根本没有在意。后来工作之后,有了吃素菜的见识。才了解到,这是金山寺很有名的“素什锦菜包”,光是里面的馅料就有好多种,青菜、金针菇、木耳、白果、鲜笋、蘑菇、马蒂、栗子等食材在里面。

这道早点,是从焦山的浮玉斋,金山的佛印居传下来的。好像80年代以后,这些素菜馆子就很少见了,只有寺院里的师傅们在法事的时候才做的。我们当时也是运气。

不过,现在听说,金山佛印居还开着的,不过不晓得,还有没有当时的风味了,如果头条里有镇江的朋友的话,给我们在评论区里,普及一下这种包子,好吗?谢谢!

如果觉得《谈谈在镇江金山寺的吃过的素菜包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扩展内容